江蘇省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下達的大豆播種面積309.2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60萬畝的任務,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搶抓春耕備耕關鍵時機,著力推動大豆油料面積和產量持續增長。
系統部署把種植任務落下去。細化落實工作方案。印發《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推廣工作方案》,制定技術指導意見,突出重點區域和主要模式,落實選區域、選主體、選模式“三選”任務,抓好定品種、定農機、定農藥“三定”工作,把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層層分解壓實責任。將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縣、到鄉、到承擔主體,建立種植檔案、管理臺賬,全程服務、全程負責,在穩定糧食生產基礎上,合理安排種植結構,科學銜接茬口。加強政策宣傳引導。鼓勵種田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帶頭承擔推廣種植任務,定期跟蹤調度實施進展,及時協調解決種植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帶狀復合種植措施順利落地。
全力以赴把產量水平提上來。科學確定種植模式。發揮大豆玉米間套作的傳統優勢。創新應用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理論,科學選用大豆和玉米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開展專題技術研究,組裝集成適宜省內不同地區的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促進玉米大豆兼容發展。廣泛建設示范樣板。組織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集成示范專項,明確示范內容、實施區域、創建規模、目標產量,廣泛建設覆蓋推廣區域的百畝攻關方、千畝示范片,通過示范樣板建設,落實關鍵技術,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開展高產競賽活動。組織開展江蘇省大豆高產競賽活動,按照純作和復合種植兩個類別,計劃在淮北、沿海、沿江等地區,打造一批純作籽粒大豆畝產250公斤、鮮食夏大豆鮮莢畝產800公斤,以及帶狀復合種植玉米基本不減產,實現大豆畝產150公斤的高產典型。
盡心盡力把服務指導做到位。堅持省市縣聯動服務結合。成立由34名專家組成的省級專家指導組,涵蓋育種、栽培、農機、植保等專業方向,搭配組成6個小組開展包片指導,成立4個巡回指導組,實現服務指導覆蓋全省。各地市成立技術指導團隊,配合省級專家制定完善技術意見,為農民提供全方位、面對面、手把手的技術指導服務和觀摩活動。堅持線上線下培訓指導結合。召開全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視頻培訓會,邀請北京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單位專家,就復合種植的潔田模式、品種選配、病蟲草防控、農機裝備選用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各地市通過網絡平臺廣泛開展線上培訓和咨詢服務,專家組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赴各地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堅持專家組指導和高產競賽結合。專家組在下沉一線開展包片指導時,結合高產示范競賽,會同當地農技推廣部門等單位,共同打造高產競賽示范樣板,要出一批典型、出一批模式、出一批人才、出一批成果,為面上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因地制宜把配套政策實施好。配套專項補貼。在中央財政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補貼的基礎上,省級財政再給予每畝170元補貼,充分調動種植主體積極性。對購置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機具的,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省級財政再按照一定比例實施專項定額購機補貼。強化示范推廣。在推廣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重點地市,支持基層推廣單位聯合科研、教學部門實施帶狀復合種植集成示范項目,開展關鍵環節集成攻關研究,建設覆蓋周邊縣(市、區)、農場的百畝攻關方、千畝示范片。推動產業化發展。鼓勵各地市黨委政府創設本地扶持政策舉措,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良種推廣 試驗、示范、社會化服務等支持力度,健全大豆玉米“生產+科技+加工”全產業鏈,穩定農民收益預期,提升產業綜合效益。
(農業農村部下沉一線包省包片江蘇組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