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走出具有首都特點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
時間:2022-03-25 00:59:14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張英洪 字號:【

  北京是首都,也是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除了具備“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的空間特點外,還具有顯著的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超大城市發展規模、疏解非首都功能政策導向、首善之區高標準要求等鮮明特點。推進北京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緊扣首都特點,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具有首都特點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

  緊扣“四個中心”定位,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

  北京城市戰略定位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實施北京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和體現“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

  在政治中心建設上,將鄉村地區納入支撐國家政務活動的重要空間進行規劃布局,使京郊鄉村成為國家政務活動的重要場所。政治中心不應只局限在北京中心城區,而應當放眼廣闊的郊區鄉村,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鄉村地區,將其規劃建設成為承載國家政務活動的重要場所。從大國首都政治發展出發,加強特色小城鎮、美麗鄉村、家庭農場、合作農場、農業公園等高質量建設,使之成為國家政務活動的重要備選場所和大國外交主場活動重要選擇區域。適應鄉村建設政務活動與外交活動的需要,著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強鄉村特別是生態涵養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公共服務建設,將鄉村建設成為和諧宜居的后花園、會客廳、度假村、休閑地。從保障國家政務活動的高度,推動京郊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提出和大力發展京郊全域生態有機農業和優質農產品加工業,提高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為國內外友人以及廣大市民提供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供應和綠色生態服務產品。

  在文化中心建設上,一是將北京市推進“一核一城三帶兩區”(一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一城:北京老城區;三帶: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兩區:公共文化體系示范區、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為重點的全國文化建設總體框架和布局與鄉村文化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以“一核一城三帶兩區”引領鄉村文化建設,以鄉村文化充實“一核一城三帶兩區”建設。二是要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基本格局的特點和要求,在傳承和創新京郊鄉村文化中體現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的底蘊和魅力。三是要將國家文化中心建設的相關重大項目向京郊鄉村地區進行系統規劃布局,使鄉村發展成為承載和展示國家文化中心的重要場所和窗口,從而彰顯中華農耕文明的獨特魅力。可以選擇若干體現國家文化中心建設水準的文化小鎮、藝術小鎮、電影之都、音樂之都、創新之都,以及各具特色的鄉村文化館、鄉村博物館、鄉村藝術館等,增強鄉村美學觀念,推進京郊鄉村藝術化,建設百花齊放的京郊藝術鄉村。四是要在鄉村地區規劃建設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充分挖掘和利用京郊鄉村農耕文化的寶貴資源,推動優秀鄉村文化實現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換,使源遠流長的中華鄉村文化成為首都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是要著力加強京郊傳統古鎮、傳統古村落以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堅決杜絕對鄉村的建設性破壞。大力推動數字鄉村文化建設,實現“文化+農業”“文化+鄉村”的有機融合,使京郊都市農業、鄉村田園風光充滿中華文化特色。六是要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衛生體育、健康養老等機構和產業向郊區鄉村進行規劃布局,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位于京郊鄉村青山綠水間的大學城、藍天白云下的體育城和體育小鎮、鳥語花香中的智庫小鎮和康養小鎮等,不斷提高鄉村教育文化水準,全面提升鄉村居民的總體文化素養和現代文明素質。

  在國際交往中心建設上,發揮京郊鄉村所具有的自然田園風光和悠久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將京郊鄉村規劃建設成為可承擔重大國際交往活動的重要舞臺,實現官方與民間國際交往活動的互促互補、相得益彰。重點是要在京郊鄉村合理選址,高標準規劃建設國家外交外事活動區、國際會議會展區、國際體育文化交流區、國際科技文化交流區、國際鄉村旅游區、國際組織集聚區等國際交往活動場所。進一步擴大鄉村對外開放力度和體制改革力度,使京郊鄉村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大國首都改革開放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

  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一是要將鄉村規劃建設成為科技研發基地以及科技應用示范區,特別是在“三城一區”建設上,要切實改變大型科技項目建設與鄉村建設兩張皮現象,真正實現大型科技項目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大型科技項目建設帶動鄉村的建設和振興。二是要以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建設為標桿,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強化農業科技的研發與利用轉化。推動“農業+科技”“鄉村+科技”的融合發展,建設智慧生態農業和智慧鄉村,為北京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農業中關村在規劃建設中既要突出自身的農業科技攻關發展,也要以農業科技發展為牽引力帶動周邊鄉村的建設與振興。三是要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打造數字鄉村先行區。加強數字農業新基建,全面部署和大力投入數字化農業裝備建設,規劃建設北京數字農業展示推介中心,集全國農業優質信息化企業資源優勢,打造世界數字農業總部。四是要適應京郊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需要,規劃建設科學小鎮、科學家小區等,培育鄉村的科學精神,推進科技發展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宜居宜業的優良生活環境,帶動和提升京郊鄉村建設的科學含量和科技品位。

  立足超大城市規模,率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北京作為超大城市,具備率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基本條件和責任擔當。

  一要率先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圍繞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向鄉村拓展和延伸的戰略需要,加快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切實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對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加快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補齊鄉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盡快全面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和公共服務的城鄉順利接轉。高度重視鄉村人口老齡化問題,著力推行免費教育、免費醫療以及高水平的養老服務等普惠性公共政策,全面提升鄉村社會福利和民生保障水平,促進城鄉共同富裕。

  二要率先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與雙向流動。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強城鄉一體的制度建設,使城市的人才、資金、知識、技術、管理、信息等要素順利進入鄉村,廣泛而有序地參與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同時要使鄉村的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平等融入城市建設,公平參與城市化進程,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功能互補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三要構建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治理機制。加快構建適應市場化、法治化、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根據特別法人的要求,加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地方立法與建設。重視集體經濟組織建設,重視集體企業的改革發展,保障集體經濟組織和集體企業員工權益。建立健全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治理機制,強化對集體資產的監督管理,維護、發展農村集體和農民的財產權益。

  緊扣疏解非首都功能,謀劃鄉村承接疏解功能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既對北京鄉村發展提出了挑戰,也給北京鄉村帶來了寶貴的發展機遇。既要高度重視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發揮的集中承載地作用,也要高度重視京郊鄉村可以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廣闊而重要的承載地。要按照“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布局要求,主動謀劃和規劃京郊鄉村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的對外疏解功能。

  中心城區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區,郊區鄉村則是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區。要正確處理中心城區的減量發展與郊區鄉村適度增量發展的關系,改變“一刀切”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實事求是地細化各項具體工作。

  逆城鎮化是城鎮化高度發展后的新趨勢,要順應逆城鎮化發展趨勢,加強逆城鎮化的調查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使逆城鎮化與小城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有效結合起來,從而借力助推鄉村的全面振興。特別是順應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逆城鎮化趨勢,大力加強京郊特色小城鎮建設,著力規劃建設企業總部小鎮、國際組織小鎮、科研大學小鎮、文化體育小鎮等特色各異的小城鎮,改革小城鎮管理體制,使特色小城鎮既有能力承接首都中心城區疏解的功能,又助推京郊鄉村的全面振興。

  強化首善之區特點,率先實現首都鄉村善治

  首善之區應該是治理水平最高的地區。推進北京的鄉村治理現代化,就是要堅持首善標準,率先實現鄉村善治。

  一要加強鄉村組織建設,以組織振興引領全面振興。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其他經濟組織、各類社會文化組織共同發展的組織振興格局。首先要加強黨組織建設,使基層黨組織成為鄉村治理堅強的領導核心。其次要加強村民自治組織建設,推進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保障村民群眾依法當家作主。再次要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和鄉村治理中的獨特功能,特別是要重點加強鄉鎮聯社建設,將鄉鎮聯社建設成為鄉鎮區域的為民服務中心,為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堅實的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其他經濟社會文化組織,要與時俱進加快發展。要進一步賦予農民更多的組織資源,使農民有序參與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類組織中來,保障和發揮農民群眾在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

  二要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體制機制,深化“接訴即辦”工作機制和辦法,強化“未訴先辦”服務能力建設,提高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群眾切身利益的能力與水平,著力建設服務鄉村和公正鄉村;不斷創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推進村民自治的規范化建設,保障村民民主權利,切實建設村民當家作主的自治鄉村;貫徹落實《鄉村振興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切實將各項涉農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加強黨員領導干部和村民群眾的法治教育,增強法治意識,著力建設有效維護鄉村社會和諧與活力的法治鄉村;加強鄉村道德文化建設,彰顯首都鄉村文化的優勢和特點,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三要堅持懲惡揚善,營造風清氣正的鄉村社會政治生態。不斷將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依法治國向鄉村基層延伸,加強對農村干部隊伍和集體資產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侵犯農民權益的“微腐敗”,嚴厲打擊侵害農民切身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全面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農民基本權利的平安鄉村、良善鄉村、和諧鄉村。

  推進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必須緊扣首都的特點,在農業發展上,要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堅持質量興農,實現京郊農業的全面升級;在農村發展上,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堅持綠色興農,實現京郊農村的全面進步;在農民發展上,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堅持權利興農,實現京郊農民的全面發展。

  (作者系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