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了具體的安排部署。作為一名來自農村基層一線的代表,鄉村振興的踐行者和直接受益者,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更是進一步增強了加快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酉陽縣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黨支部書記冉慧說。
天山堡村地處武陵山區,坐落在海拔1100米至1600米的高山上,是土家族聚集的村落。多年前,該村因地處高山、交通不便、基礎條件落后,進村如同上“天山”一樣,因此得名天山堡村。在冉慧看來,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的大交通關系到當地脫貧攻堅鞏固和鄉村振興。
她認為制約武陵山區鄉村振興的瓶頸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道路交通是最大的“堵點”。武陵山區大多處于自然條件比較差的區域,分布在重慶、湖南、湖北、貴州交界地,這些地區遠離經濟中心地區,地理位置不利。武陵山區,雖然已有通村公路,但道路都比較狹窄,等級不高,更沒有高速鐵路,農產品輸出十分困難。另一方面,產業發展是“難點”。該地區大多二、三產業發展落后,當地就業機會較少。外出務工也受到農民自身素質的限制,缺少技能培訓,又難以獲得進入勞務市場的信息,就業渠道不暢。為此,冉慧提出六點建議。
科學規劃農村道路體系。將縣、鄉、村、組道統籌規劃,重點建設一批旅游路、產業路、便民路,構建城鄉大通道、消除鄉村“腸梗阻”。讓農產品出山寨更暢通,發展電商更高效,農產品變商品更有條件。
打通交通大通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議將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至秀山至湖南吉首段納入國家鐵路“十四五”規劃并盡早開工建設;將重慶彭水至酉陽至湖南永順縣高速公路納入國家補助項目支持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主攻山上經濟、林下經濟、水中經濟、氣候經濟,加強農業品種、品質、品牌建設,將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持之以恒支持農村發展特色產業,特別是針對革命老區、少數民族邊遠地區出臺系列獎扶政策。
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農村本土人才回引培養計劃、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領頭雁”計劃。加強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專家學者等,通過下鄉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
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要把農村公共文化水平同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有效銜接起來,農、文、旅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脫貧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質量。要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導優質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更多地向武陵山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傾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黨員隊伍是基礎。建議切實加大“三個傾斜”,提高農村年輕人入黨積極性,拓寬農村黨員發展源頭,優化農村黨員結構:一是黨員發展指標向農村基層黨組織傾斜;二是招錄基層公務員、事業人員、國企人員等財政供養人員時向農村基層干部、農村黨員傾斜;三是社會保障、教育培訓、評優選先、扶持創業等向農村黨員、農村基層干部傾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