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要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
“作為一名自幼因患小兒麻痹癥造成右腿殘疾的基層全國政協委員,我對總書記的深情關切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肥鄉曙光學校校長劉衛昌說。
一歲那年,他因患小兒麻痹癥右腿致殘。但他身殘志堅,創辦曙光學校。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曙光學校現已發展到占地80余畝,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擁有100多名教師、2000多名小學生和初中生。三十多年來,劉衛昌先后救助630余名貧困學生,免費培養殘疾學生180余名,幫扶殘疾學生資金達150多萬元。
“我是殘疾人,所以深知殘疾人的不易,也更懂得殘疾人需要什么。我希望能憑借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殘疾人有活干、有錢賺,活得更有尊嚴。”履職9年來,他的目光從未離開過民政保障領域。
經過大量的走訪和實地調研后,劉衛昌認為,“對老弱病殘特殊群體來說,吃飽穿暖不成問題,但在康復治療、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需要更多政策,特別是重度殘疾人。要給特殊困難群體更多政策,讓他們共同富裕。”對此,劉衛昌委員提出五點建議。
在制度設計上,從國家層面統一規劃建設。在全國范圍內,探索建立“市級統籌、縣鄉實施、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民政部門負責集中托養中心的運行監管和指導;殘聯部門負責提供輔助器具,指導康復訓練;衛生部門負責為入住人員定期體檢、日常診療,開展護理知識培訓;人社部門負責護理員、廚師等服務型崗位購買及職業技能培訓;規劃、住建部門負責科學編制集中托養中心建設規劃和實施。
在托養對象上,重點集中托養建檔立卡脫貧家庭的二級以上智力、肢體殘疾人員。應把殘疾人尤其是重度殘疾人視為集中托養的重點對象。同時,要堅持自愿入住的原則,按照“戶申請、村申報、鄉審批、縣備案”程序,篩選確定入住人員,并進行公示,確保入住對象精準,實現應托盡托。
在機制運行上,建立重度殘疾人托養退出機制。如果殘疾人和家屬提出申請,或是經過康復訓練不再滿足照護條件,或是出現重大疾病需要轉診長期治療的,就應退出托養中心。入住的殘疾人與托養中心原則上協議一年一簽,期滿后,民政部門再對托養人員做托養適宜性評估,確定是否繼續入住托養中心。
在人才培育上,國家要創辦國家殘疾人康復護理大學。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的護工普遍年紀較大,缺乏專業的護理能力。因此,建議在各地建立殘疾人護理專業類的大中專院校,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性護理人才,解決殘疾人護理人員匱乏、護理能力不足的問題。
在資金籌備上,以政府財政兜底為主,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關愛重度殘疾人是公益事業,可以在政府層面成立重度殘疾人托養的專項基金,保障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的建設。此外,還可以整合入住人員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殘疾人“兩項補貼”、部分臨時救助金、紅十字會基金以及慈善基金等。后續可以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市場運作,撬動社會力量,鼓勵支持民營資本建設殘疾人托養機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