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在多年的履職過程中,她始終聚焦中國鄉村,為中國農民代言。“雖然我年齡大了,但只要身體好,就要為黨和人民多作貢獻,讓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永不褪色。”郭鳳蓮說。
“把‘農’字放在第一位”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支撐。“農村發展水果、設施蔬菜等產業的空間不足。在土地政策允許下,對鄉村振興示范村按照適當比例規劃高效農業產業發展區,為更好發展提供保障;優化脫貧銜接資金分配方式,對脫貧攻堅時期的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統籌考慮、一視同仁。”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建議。
郭鳳蓮介紹,大寨沒有產業富不起來,前些年大寨主動退出對環境有影響的煤炭、水泥等粗放產業,通過資源重組,聯合其他企業投資開發“大寨”品牌。產品主要是糧食、飲品,涉及酒、醋、面粉、雜糧、核桃露等。大寨始終是以農業為主,沒有把本來面目丟掉,一直堅持種好土地,加工好產品,通過產業帶動大寨的發展,帶動大寨老百姓共同富裕。
“不能讓老百姓受了窮”
郭鳳蓮表示,大寨村如今轉身為一個旅游村,是生態森林公園,也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兩年,受疫情影響,景區不時關閉,旅游產業縮水嚴重。
“應該能看到這種情況是暫時的。大寨人是這一業不行,再抓其他行業。東方不亮西方亮,反正不能讓老百姓受了窮。下一步我們還是圍繞農業做農業,圍繞糧食來做農業,圍繞加工來做農業。”郭鳳蓮表示,糧食安全是個大事,中國人口眾多,農民種不好糧食就會吃不飽。習近平總書記對保障糧食安全提出了很多明確要求,大寨人要胸懷大局,胸懷國家,一定不能把自己的飯碗丟掉,同時要端好大家的飯碗。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集體經濟是座靠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積極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郭鳳蓮介紹,現在大寨的百姓很富裕,人均收入達到2.6萬元人民幣,但依然堅持著勤儉節約的美德。“勤儉節約在大寨已經成傳統,把富日子也當成‘窮日子’過。因為要有公共積累,大寨走的是集體的道路,集體經濟是座靠山。”郭鳳蓮認為,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抗風險能力才能提高,村民才有依托,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
大寨之所以是大寨,是在于有百折不撓的信念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更在于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闖新路。郭鳳蓮認為,黨支部是堅強的堡壘,農村黨支部工作干不好,其他工作都會上不來,一定要抓好黨建,以黨建來引領農村工作。
“我感到我們的路子還很長,任務還很艱巨,一定要把我們的新產業發展出來。用科學、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新觀點、新觀念來建設新農村。”郭鳳蓮說。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