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要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要優化布局,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保證糧食年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作為農業農村戰線的一名代表,聽了以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宋虎振表示,“河南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責任重大、義不容辭。我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認真貫徹政府工作報告安排部署,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抓好糧食生產是必須始終扛穩的重大政治責任
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記總書記囑托,始終把糧食生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去年戰勝洪澇災害影響,實現糧食總產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從不同角度兩次強調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應,提出適當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再次發放農資補貼、加大對主產區支持力度等政策舉措,要求抓住耕地、種子等要害。”宋虎振代表介紹,今年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省委一號文件對抓好糧食生產都進行了重點部署。
河南農業農村部門堅持把“國之大者”與“省之要者”結合起來,統籌謀劃推動落實,為裝滿全國人民的“米袋子”作出河南新貢獻。一是持續推動藏糧于地。嚴防流轉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確保糧食面積在1.6億畝以上。以劃定的785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為重點,堅持數量質量生態并重,建好管好用好高標準農田,到2025年建成8759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75.4%。二是持續推動藏糧于技。全面落實《關于加快建設現代種業強省的若干意見》,實施六大行動,打造種業企業陣型,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神農種業實驗室、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推進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設,促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三是持續優化糧食生產結構。以市場為導向,高標準建設優質強筋、弱筋和酒用小麥生產基地,到2025年發展到2000萬畝。今年推廣10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四是持續完善經營體系。抓好26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試點、20個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規范發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推進33個國家和省級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縣建設,推動財政支持政策由直接補主體向補服務轉變,以托管服務促進糧食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提高。五是持續發揮好政策激勵作用。嚴格落實產糧大縣獎補、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支持政策,保護好政府抓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今年實現8500萬畝小麥、5700萬畝玉米、910萬畝水稻完全成本保險政策全覆蓋。
抓好規劃落實是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重要保障
如何強省?路怎么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按照《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部署和今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要求,河南農業農村部門堅持把“十四五”規劃與今年工作結合起來,謀劃了45項重點工作,建立了128項工作臺賬。
“我們將全面貫徹兩會精神,進一步細化實化各項工作,做到項目化、清單化。”宋虎振代表說。一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實施“五十百”工程,培育面、肉、油、乳、果蔬五大綠色食品產業集群,打造以小麥、玉米、花生、豬、牛、羊、禽、果蔬菌茶、中藥材和漁業十大產業為重點的農業全產業鏈,培育100家左右全產業鏈“鏈主”企業,建成萬億級現代食品集群,充實全國人民的“菜籃子”。二是謀劃建設載體和抓手。規劃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生豬千億級集群培育、現代種業、農機裝備、數字鄉村、農村廁所改造等62項重大工程,謀劃實施耕地地力保護、生豬轉型升級、現代農業產業融合建設、數字農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3482個重大項目,參與謀劃建設“中原農谷”、周口農高區、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等一批重大平臺、重大載體。三是推動農業綠色發展。落實“一控兩減三基本”要求,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實施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創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化肥減量增效、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綠色統防統治等項目,打造沿黃和南水北調干渠沿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四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通過壯大鄉村富民特色產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加經營性收入;通過“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每年提升50萬農民就業創業能力,增加工資性收入;通過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盤活用好1000億元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財產性收入;通過爭取更多財政扶持政策,增加轉移性收入,鼓起農民的“錢袋子”,促進共享發展。
堅持穩中求進是實現開門紅全年紅的重要遵循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要堅持把穩字當頭與積極作為結合起來,努力實現開門紅、全年紅。
一是抓好夏糧生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針對小麥晚播強化夏糧田間管理’,河南作為全國小麥第一生產大省,要重擔上肩,把1900萬畝三類苗落實到村組地塊,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分區分類管理,促弱轉壯。”宋虎振代表說,目前一二類苗比例較越冬期提高7.1個百分點。河南繼續堅持一招不落、一環不失,把好干旱、倒春寒、赤霉病、干熱風、爛場雨5個關口,力奪夏糧豐收。二是抓好穩產保供。穩定生豬產能,對1208家年出欄3000頭以上規模豬場掛牌保護,確保能繁母豬穩定在400萬頭左右。持續打造花生優勢區,穩面積、提產能。抓好40個蔬菜大縣和中心城市周邊設施蔬菜生產,增強春季供應能力。三是抓好災后重建。全省760萬畝水毀農田,已完成176萬畝Ⅲ類水毀高標準農田修復;6月底前完成232.5萬畝Ⅱ類恢復建設項目,年底前164萬畝Ι類水毀高標準農田重建項目和187.5萬畝水毀一般農田新建項目大頭落地。四是抓好“六清六治”。突出抓好重點區域,確保5月底前實現村莊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啟動“十縣百鎮千村”示范創建,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推進、整體提升。五是研究出臺行動計劃。加快推動出臺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肉牛奶牛產業發展行動計劃、農民持證培訓意見、增加農民收入意見等,努力實現開門紅全年紅,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