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和根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關于如何打通治理神經末梢、糾歪風樹新風,讓好模式新方法在農村遍地開花,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聚焦治理有效,為推進鄉村振興“把脈支招”。
治理村莊,神經末梢要靈
要讓村級黨組織“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破解鄉村社會“散”的問題,離不開“領頭雁”的擔當作為。關于如何打通基層黨組織這一神經末梢,讓頭雁發揮好帶動作用,代表委員們從親身經歷給出了良方。
通過參與河南省新鄉市鄉村干部“導師幫帶制”試點,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發現了讓青年干部快速融入基層的好方法。他表示:“面對面講、手把手教,通過導師幫帶,青年干部成長迅速。”他建議推廣“導師幫帶制”,把青年干部這一新鮮血液快速補充到基層組織中。
鼓勵退休人員回鄉發揮余熱,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為培育“頭雁”提出的藥方。他提出,完善相關支持政策,樹立宣傳一批回老家幫助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新鄉賢”,鼓勵退休人員回老家充分發揮自己特長,采取適當的方式參與到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等工作當中去。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曲周縣四疃鎮李西頭村村民張青彬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待遇低、出路窄成了留不住“頭雁”的主要因素。他建議,推進村干部崗位專職化,明確其上升渠道,提高其工資報酬,制定獎補辦法以激發干事動力。
打通治理神經末梢還要建立相關機制。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殘聯副主席劉衛昌建議,可以通過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提高村黨支部書記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溫暖也表示,要健全黨組織對農村基層各類組織各項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特別是要堅持抓人促事,持續優化村級班子整體結構,著力打造基層執政骨干隊伍。
就如何創新監督方式方法,切實將監督融入鄉村治理,溫暖代表表示,一方面可以在縣級層面梳理整合組織、政法、信訪、公安、司法、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的監管監督職能,集成監督事項,貫通融合群眾監督,促進基層監督網絡建設,形成基層監督合力。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建立“雙述雙評”制度,推動村居主職干部每年向鄉鎮黨委、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述職述廉,接受各方評議,評議結果逐步與村干部評先評優、補貼報酬掛鉤。
糾“歪風”,
要硬約束也要軟引導
“建議整治農村高價彩禮”成為今年全國兩會關注的熱點。有代表說,有些家庭經過很多年努力終于脫了貧,卻因為娶媳婦又欠了外債。如何剎住歪風,代表委員們從軟硬兩方面提出加大高價彩禮治理力度的建議。
“高價彩禮物化了婚姻,損害了原本淳樸的農村社會風氣,也讓農民生活負擔不斷加重。”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盧天錫呼吁,整治農村高價彩禮,嚴厲打擊“買賣婚姻”行為。他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大對高價彩禮問題的治理力度,出臺治理高價彩禮的各項配套措施,并將治理高價彩禮納入農村基層自治組織工作范圍。
如何讓彩禮的意義回歸于“禮”?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福州佳好佳清潔服務有限公司項目班長侯艷梅認為,應總結推廣各地婚俗改革試點的經驗成果,建立健全移風易俗長效機制。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岐厝村黨支部書記曾云英則建議,各地各級婦聯、共青團、文明辦、農業農村工作機構等要聯合召開聯席會議,向社會發出倡議書遏制高額彩禮,開展“推高彩禮不可取,傷風違法害子女”宣傳教育等。
傳統的思想觀念沒有轉變,是導致高價彩禮現象愈演愈烈的關鍵。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民盟山西省委副主委閻美蓉和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律師協會監事長周世虹持相同觀點,他們認為,糾“歪風”,根本上還是要軟性引導人們轉變思想觀念。
思想觀念的轉變離不開文化的供給。在交流中,代表委員們提出,當前鄉村文化供給比較匱乏。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鎮五四村黨總支書記孫國文表示,應把農村公共文化中心建設成為傳承文化、凝聚鄉情的紐帶。他以五四村舉例,通過鼓勵群眾在各類文化活動中唱主角,激發了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文化禮堂已然成為村史展覽、政策宣講的窗口和“村歌會”“村晚”等文化活動的舞臺。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龔勝生認為,應梳理好當地的村史、村情,深入挖掘村落文化遺存和特色民俗傳統,幫助村莊“講好故事”。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由城至鄉的公共文化輸送渠道,激活鄉村圖書館、文化書屋、村史館、鄉村記憶館等資源,為農民提供個性化、訂單式文化服務。
農民動起來,
新模式才能落地生根
近年來,各地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探索了“積分制”“清單制”等好經驗好做法,如何讓這些好模式新方法進村入戶、落地生根,代表委員們紛紛提出了具體方案。
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馬立群呼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試點示范單位在治理手段創新、治理路徑創新方面發揮較為突出引領作用的給予一定財政資金支持。
“我們村的積分制之所以得到大伙兒的一致擁護,主要是因為積分考核的具體事項、如何執行、怎么獎懲都是村民大會討論決定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靖江市新橋鎮德勝中心村黨委書記楊恒俊介紹,只有真正實現了讓村民自己管理自己,鄉村治理才能由“任務”轉變為“引導”。
在實地調研中,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寧波市政協副主席張明華發現,自從把清單制引入鄉村治理,村民辦任何事都有規定的程序,公開透明。但目前存在未能形成部門合力、監督主體力量有待加強、震懾規制作用有待提升等問題。對此,他建議,應提高“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執行效能、強化清單制度執行力、提高制度操作性、強化問責實效性,助力提升鄉村治理規范化水平。
數字技術賦能給鄉村治理現代化按下了快進鍵。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路南街道方林村黨委書記方中華表示,依托“黨建引領網格治理”互聯網平臺,通過數據多跑路,網格治理實現更高效的處置,逐步實現對全村人、事、物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務,大大提高了基層辦事效能。“從村貌破舊的小山村到如今的村美民富,五四村就是搭上了數字鄉村建設的東風。”孫國文代表介紹。針對數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他提出,要完善數字鄉村建設的基礎設施,大力推動智慧農業發展,加快數字鄉村的標準化建設,發揮數字化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
驚蟄到,萬物復蘇,仲春伊始。相信隨著這些“接地氣”的建議陸續“落地”,各地鄉村治理的和諧新畫卷將繼續繪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