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促弱轉壯”在田頭——來自河北保定、定州、雄安的調查
時間:2022-04-07 01:44:3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夏樹 牛震 字號:【

  受去年秋汛影響,在田冬小麥普遍長勢較差。今年初,農業農村部及時啟動了冬小麥“科技壯苗”“促弱轉壯”專項行動,發揮產業技術、農技推廣和農民教育培訓“三大體系”協同優勢,全面展開晚播冬小麥“促弱轉壯”春季田間管理行動。

  今年年份特殊,確保夏糧首戰告捷,奪取全年糧食豐收意義重大。當前,“促弱轉壯”的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如何?苗情轉化情況怎么樣?近日,我們結合農業農村部下沉一線包省包片行動,對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雄安新區小麥生產一線進行了走訪調查。

  大年初七下田查苗,正月十六專家開講

  “開展大面積田間調查,準確掌握苗情,是制定田間管理技術措施的前提。2月7日,也就是春節假期后第一天上班,我們市縣農技人員就分赴各地,下到田間地頭開展大面積的越冬期苗情墑情調查。到2月13日降雪前,全市麥田調查累計出動科技人員500余人次。”保定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賈偉斌介紹,為了落實好農業農村部冬小麥科技壯苗專項行動要求,年前就組織了“促弱轉壯”專項技術培訓。

  大年初七,年味尚在,保定市農技推廣站站長張玉泉帶領3名科技人員,來到清苑區白團鄉北街村的麥田里。他說:“通過一塊田一塊田的取樣調查,我們發現小麥葉片帶綠越冬面積大,莖蘗比冬前明顯粗壯,苗情轉化好于預期,墑情好于常年。這主要得益于暖冬和充足的雨水,對下一步落實‘促弱轉壯’措施非常有利。”

  充分把握苗情墑情之后,保定市印發了“小麥越冬情況及春季管理意見”,明確要求以“增加粒數,提高粒重”為目標,抓好“返青前中耕鋤劃、適時鎮壓、適時給肥給水、及時防控病蟲草害”等重點措施。

  2月16日,也就是正月十六,保定市小麥“促弱轉壯”奪取夏糧豐收培訓正式開講,農業農村部小麥指導專家、河北農大李瑞奇教授現場授課,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和種植大戶共計460人參加培訓。

  “針對今年麥苗群體小、單株弱,我們重點講解擴群體、增穗數,壯個體、保粒數,保落黃、爭粒重,重防控、促增產的分類管理技術措施。”李瑞奇教授介紹說,為了幫助農技人員明確路徑,方便到田頭指導農民搞好田管,專門制作了“促弱轉壯、科技壯苗”技術服務月歷。

  “弱苗沒有次生根不能灌水,以前聽說過但是半信半疑,現在終于弄明白這個道理了。”參加培訓的農戶紛紛表示,授課的內容通俗易懂,簡單明了,操作性很強。

  雄縣縣長付紅瑜說:“作為雄安新區的農業大縣,更要重視糧食生產。結合小麥苗情調查情況,我們通過區別不同苗情、分類科學管理,促進小麥苗情轉化,力爭穩產高產。”

  去年冬天的極端天氣,造成雄縣小麥三類苗面積冬前分蘗不足,弱苗比例偏高,“一根針”和“土里捂”面積占比約12%左右。針對這種情況,雄縣舉辦小麥“促弱轉壯”技術服務培訓會,重點要求大戶帶動小農戶,共同提高技術到位率。同時,組織農業技術小分隊分區包片、進村入戶開展指導服務。

  雄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孟凡寅說:“做好‘促弱轉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發揮好示范戶的帶動引領作用,把實用技術真正教授給農民,滿足廣大小農戶對田間管理技術的需求。”

  86歲老教授坐到田埂上,現場講解科學壯苗技術

  “一遍肥,三遍水,百斤糧。”3月8日,河北省小麥專家顧問組原副組長,86歲的河北農大教授劉樹欣,來到望都縣南張莊村的麥田里,為三類苗“把脈問診”。隨行學生提著板凳,讓老師累了就坐一會。劉老師說:“每穗增加一粒,一畝田就多收30斤。鉀肥壯粒,磷肥促進多結粒數。小麥起身拔節時,多施一遍葉面肥,分三次澆灌拔節水、揚花水、灌漿水,一畝多收個百十斤麥子沒問題。”

  在麥田另一邊,被農民稱為“土專家”的望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王建威,手持大喇叭,為農民宣講“促弱轉壯”的實用技術,青年農技人員給農民分發明白紙、技術圖。望都縣小麥“促弱轉壯”專項行動暨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現場會上,春風輕拂麥田,學習熱情高漲,農民信心十足。

  立春以來,氣溫回升。如何把“科技壯苗專項行動”要求落到實處?望都縣組織技術小分隊分赴各鄉鎮,指導農民開展麥田鎮壓,促進保墑和扎根,同時指導適時補肥,做好化學除草等田間管理。全縣完成鎮壓約6萬畝,統防統治約7萬畝。

  “麥收隔年墑。”高嶺鎮高優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曉松說:“麥苗鎮壓可以控旺、促壯,是最簡單有效的增產方式。”合作社的3000多畝麥地,全部實施了鎮壓技術措施,目前一類苗占30%,二類苗占60%多,三類苗較少。在合作社的帶動示范下,周邊幾個村的農民也紛紛實施了麥田鎮壓。

  “為了做好麥苗‘促弱轉壯’,我們縣里成立了糧食生產科技專家服務團隊,鄉鎮建立了8個糧食生產科技服務站,村級選出147名糧食生產科技專員。”望都縣副縣長王作丕介紹,全縣41名基層農技指導員和5名特聘農技員分成7個專家服務隊,采取分組包聯的方式,持續深入田間開展服務,指導農戶做好提墑保墑,為小麥穩產增產提供科技支撐。

  市委書記請專家,“寶塔式”技術體系保駕護航

  “李教授,請您盡快安排時間,來給我們農技人員和種植大戶授課培訓,為我們春耕春管多提良策。”3月4日,河北農大李瑞奇教授又一次接到了定州市委書記張濤的電話。

  作為糧食主產區的定州市,小麥面積86.6萬畝,“促弱轉壯”任務艱巨。針對苗情普遍較弱的嚴峻形勢,定州市委、市政府動員全市力量,投入到小麥春季田間管理工作中。

  “人家市委書記都重視‘促弱轉壯’,咱更得認真備課了,不能辜負了這份信任。”李瑞奇說,定州市的小麥長勢之所以明顯好轉,主要得益于“寶塔式”的技術保障體系。

  為了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定州市委市政府與各鄉鎮街道簽訂糧食生產責任狀,落實市領導包聯責任制,動員全市千名干部下基層,分包糧食安全生產工作,形成了由書記市長帶頭,市級領導分包鄉鎮,鄉鎮主要領導分包重點村,村干部包地塊的四級分包責任制,明確了目標,砸實了責任。

  為了強化科技幫扶,定州市提出了科學選種,以種補晚;增加播量,以密補晚;提高質量,以好補晚;增施肥料,以肥補晚;加強田管,以促為主的“四補一促”為重點的小麥晚播應變栽培技術措施。同時,發動全市農技骨干,每兩人分包一個鄉鎮,開展農技人員一對一精準服務。

  3月9日,定州市明月店鎮趙家洼村的麥田里,62歲的鄭文層與同村的十幾個老鄉,在農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學習如何精準鋤草。她說:“在這里一天干六七個小時,每小時掙8塊錢,一天下來能掙個五十多塊錢。”

  “比待在家里強,在家除了給小孫子忙點吃的,不也閑著么?來這里不但能掙點零花錢,還能跟著技術人員學到種地的本事。”同村的胡成軍說,這附近幾個村的土地,按照每畝90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中倉生態農業公司。年輕人不在家,這些地流轉了總比沒人種要強多了。年齡大一點的農民還可以來干活。

  “在春管環節,我們全市近千臺機動噴霧機、200架無人植保機,配套絞盤式噴灌機56套,3萬眼機井齊上陣。保障糧食生產肥水管理工作高效開展,促進弱苗轉化的有效措施,還是要機械化。”定州市副市長劉志誠介紹說。

  圍繞保障農資供應,定州市通過抓保供、抓保質、抓穩價,加促小麥由弱轉壯。全市成立農資保供工作專班,加強廠商合作,開展集采直供,做到不脫銷、不斷檔、不誤農時。目前,已累計調入化肥3.5萬噸。全市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杜絕假冒偽劣,擴大水溶肥、有機肥供應,促進減量增效。同時,指導農資企業保持合理進銷價差,讓利于民。

  通過強化科技幫扶體系,構建現代農機裝備體系,健全農資供應體系,定州市筑起了春耕春管的“寶塔式”農技農資保障體系,為夏糧豐產奠定堅實基礎。

  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政策效應

  “做好春耕春管,農資保障是關鍵。”安新縣副縣長王素樓說:“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全縣各類農資儲備充足,可以滿足春播春管的需求。”

  春節過后,安新縣根據春耕備耕實際需求,引導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經營門店盡早備貨。同時,加強農資質量監管,針對農藥實名制購買、處方制銷售進行重點排查整治,確保全縣農資供應安全有序。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在安新縣良玉種業公司的倉庫里,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擺放整齊,標識清晰。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年前就開始備貨了。現在各種農資儲備充足,完全可以滿足周邊農民與經銷商的需求。”

  2021年,河北省撥付安新縣農業生產救災補助資金131.8萬元,目前全部用于全縣晚播小麥病蟲防治、“促弱轉壯”工作。安新縣決定利用該項資金采購病蟲防控藥劑,對22.3萬畝晚播小麥給予物化補貼。

  “中央、省里下達我市的農業生產救災補助資金是325萬元,其中中央部分是156萬元,省里配套169萬元。這些錢主要用于晚播弱苗的‘促弱轉壯’和中后期的一噴三防。充分發揮政策效應,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高碑店市副市長趙金亮介紹。

  高碑店市小麥在田面積33.9萬畝,其中三類苗31.9萬畝。但可喜的是越冬期總體氣溫偏高,小麥全部帶綠越冬。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學義介紹,為了保粒數、提粒重,用于一噴三防的財政資金已經完成評審,進入招投標程序,采購的農藥、葉面肥等物資將盡快發放到位。

  當前化肥等農資漲價幅度較大,造成農業生產成本增加。為了使用好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應,保定市制定了資金具體使用方案,確保用于“促弱轉壯”等春季田管之中。除涿州市用于農田排澇工程修復,其他縣救災資金主要用于促進晚播小麥苗情轉化,采購磷酸二氫鉀、蕓苔內脂素等葉面噴施劑。另外,河北省配套給保定市農業生產救災補助資金1527.4萬元,用于晚播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

  錨定“促弱轉壯”,不斷掀起春耕春管熱潮。從最新農情調度來看,保定市三類苗較冬前下降了35.7個百分點。定州、雄安等地,小麥苗情轉化升級明顯好于預期。

  一場春雪飄落華北大地,滋潤著廣袤無垠的麥田,綠色的希望向著勤勞的農民闊步走來!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