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化建設已成為新形勢下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2021年以來,針對農村群眾辦事跑腿多、村干部辦理業務進門多、村級事務留痕少、民主監督途徑少“兩多兩少”問題,山東省費縣搭建村情通“一網通辦”監管服務平臺,探索推行群眾用章“一次辦好”、村務審批“一網通辦”、村務村情“一碼通曉”為主要內容的“數字村務”鄉村智治新模式,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服務零距離、辦事零接觸”,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提升了鄉村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推行公章智能化管理
實現群眾用章“一次辦好”
出臺《費縣智能印章管理使用辦法》,完善鎮村便民服務大廳(中心)建設,開設村級“智能公章”使用窗口,村“兩委”干部和代辦員輪流坐班值守。推行村級智能公章線上辦理,為每個行政村配備一臺智能公章機,群眾將用章事項通過手機掃描上傳至平臺,系統自動推送給村支部書記進行線上審核,審批后系統自動蓋章并留痕存檔,提升了村級服務效能和管理規范化水平。目前,已有17類68項用章事項實現線上辦理,累計為群眾提供“一次辦好”用章服務5.3萬余件次,咨詢協辦1.5萬余件次,直接為群眾節約交通、誤工等費用近1000萬元。
推行重大事項在線審批
實現村務審批“一網通辦”
出臺《費縣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費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責任追究辦法》《關于加強村級集體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指導意見》,將村級重大事項、經濟事務、公共資源交易、招投標等審批事項納入村情通“一網通辦”監管服務平臺。打破原來從村級到鄉鎮逐部門審核、相關領導逐級審批模式,將審批事項推送給相應部門和分管領導進行線上審批,實現了業務部門聯動審批、村級業務實時辦理、審核資料自動歸集、辦理過程全程留痕。2021年8月以來,累計辦理線上審批事項7.6萬余件,審批時限大幅縮短,村級非生產性開支壓縮20.7%。
推行事務“碼上公開”
實現村務村情“一碼通曉”
在充分利用村務公開欄、村情發布會等傳統公開形式的基礎上,依托村情通“一網通辦”監管服務平臺,探索實行“碼上公開”。費縣出臺《關于全面推行小微權力清單制度的實施辦法》,推動農村基層干部明晰權責、規范履職;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縣農業農村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村級“三務”公開的通知》,明確公開范圍、公開內容和公開程序。為每個村居生成一個“村情通”二維碼,群眾通過手機掃描,即可實時查看村級“三務”公開和小微權力清單內容。目前,“碼上公開”已在所有村居全面推行,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公開,有效拓展了群眾參與村務監督的渠道。
通過推行“數字村務”鄉村智治模式,推動了治理重心下移、辦事服務效率提升、群眾自治主體地位落實,從源頭上規范了村級事務管理,較好解決了事情“到哪里辦”“誰來辦”的問題,蹚出了鄉村治理新路徑。初步達到了三個效果:一是匯聚了鄉村治理合力。村情通“一網通辦”監管服務平臺聯通了鄉鎮政府、自治組織和基層群眾,搭建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有效調動了三方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能動性,實現了從單一行政管理向多元主體治理的轉變,提升了共建共治共享水平。二是提升了基層服務效能。互聯網平臺的應用,使群眾用章、村級重大事項審批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使基層管理服務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有效提升了鎮村兩級審批、服務效能,降低了辦事成本,群眾辦事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三是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通過實行“碼上公開”,拓寬了農村“三務”監督渠道,把村級事務置于陽光之下,基層權力運行和“三資”管理更加規范透明,真正“給了群眾一個明白,還了干部一個清白”,黨群干群關系更為融洽,基層信訪持續減少,農村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作者系山東省費縣縣委書記)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