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江蘇句容市戴莊村 村莊綠了 村民富了
時間:2022-10-31 06:45:24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朱慶鋒 字號:【

  江蘇省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村2001年前后,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土壤瘠薄、灌溉困難、農業效益低。自2001年開始,在鎮江農科所農業專家趙亞夫的指導幫助下,戴莊村依托自然資源稟賦,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探索出了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形成了“戴莊經驗”。2021年,戴莊村集體收入450萬元,村民年可支配收入3.75萬元,比全市高24.3%,趙亞夫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

  黨建引領,成立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2006年,為解決農戶技術落后、銷售困難、沒有規劃等系列問題,在趙亞夫同志主導下,戴莊村按照“自愿、民主、互利”的原則,成立了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為江蘇省首家區域性、綜合型合作社。合作社圍繞“辦好合作社、大家富起來”的總體目標,遵循“民主管理、對內服務、對外經營、合作共贏”的要求,依法規范運作,實行“六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生產布局、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統一供應農資、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并明確進行利潤兩次分配,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利益聯接機制。按照民主建設的要求,社員代表選舉產生了由村組干部、技術專家和農戶代表相結合的理事會和監事會,并聘請趙亞夫擔任總顧問。目前,全村866戶有812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全村務農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村書記擔任合作社理事長,村組干部、大學生村官在社內相互交叉兼職,形成了在村黨組織領導下,互相支持、配合的合作社治理模式。村民委員會管理日常事務,合作社負責發展經濟,成為綜合性的社區合作社。合作社依托村黨組織,提高了生產組織的統一協調能力;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立足合作社載體強化了公共服務能力,增強了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除了發展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還為農戶提供生產資料、技術指導、農機服務、銷售。

  綠色發展,生物多樣性成效明顯。立足丘陵地區自然條件,戴莊村遵循自然規律,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理念,以優質、高效、生態為目標,以田園生態系統構建和生態技術創新為重點,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重視培育生物多樣性和安全種植、養殖技術,保護、修復、改善農業生態系統,同時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戴莊村和緊鄰的國有林場,大約有13平方公里小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被作為整體生態系統開展試驗研究。按地貌類型布局,水田種植有機水稻,進行適宜的生態農業,改造崗坡地為經濟林,形成三個層次的生態圈。第一層次,低山陡崗分布著茂盛的生態林,棲息著大量的野生動物,初步形成了“森林+野生動物”的自然林業生態系統;第二層次,緩崗坡地采用農牧結合生態養殖、種植模式,果樹下種植牧草,果林中進行發酵床養殖,形成了農牧結合的“經濟林果+草+畜禽”有機農業生態系統;第三層次,水利條件較好的崗坡地和山下的稻田,采取有機水稻和綠肥輪作,通過稻鴨、稻蝦、稻蛙共作的生態產業鏈,形成“稻(菜)+草+畜禽(漁)”的現代農業生態系統。從山頂育林、山腰栽果、山腳種糧,構建水、稻、菜、草、畜等于一體的立體農業生態系統,各具特色的農業生態系統交錯融合一起,組成了豐富多彩的丘陵山區小流域生態景觀。近年來,立體生態系統有效恢復了生物多樣性,改善了土壤和水質,在立體生態系統中并且發現了湖中野生娃娃魚和林中野生獼猴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群落。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來村調查,在有機稻田中發現了10綱20目130種小動物。繁多的生物種類構成了復雜的食物鏈,農作物的蟲害顯著減輕,區域生態系統循環能力不斷增強。

  融合發展,加快城鄉要素流動。一是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開拓中高端消費市場。戴莊村采用“地產地消,產地直銷”的營銷策略,直接對接本地銷售終端。與南京盒馬鮮生達成銷售協議,建設江蘇省首家“盒馬村”,目前村農產品已經在南京盒馬15家店全面上市;與鎮江亞夫興農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鎮江開了4家亞夫粥鋪作為體驗店;在省供銷社的結對幫助下,產品進入蘇果、常客隆、宏信等大型超市,2021年合作社銷售額超過1200萬元,社員分紅458萬元;積極參與鎮江市經濟協會“消銷”結合課題的研究,組織了優質農產品的直銷活動。二是工商資本流向戴莊,投向了生態化的產業,延長了生態農業的產業鏈,形成了生態化的產業集群。2016年總投資1億元的土山土水生態農業江蘇有限公司的有機大米、花卉和果品深加工項目建成投產運營,2021年收購合作社大米120噸,加工成有機“容稻酒”。三是人力資源流向戴莊。市民是推動生態農業的重要力量,戴莊村利用合作社服務平臺、良好的生態環境、一定水平的生態產業,吸引了市民在戴莊居住、創新創業。

  村社協同,壯大集體經濟。“村社協同”加強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提高了農村土地利用率,發展壯大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2012年建成占地7000平方米的有機大米加工廠一座,從日本進口300萬元的左竹牌大米加工設備一套,建成以有機大米為主要原料的米制品加工廠。2017年合作社成立了農技服務站,引進了自動播種機、缽苗插秧機等農業機械,修建了15畝的標準化育秧連棟大棚,水稻的生產、加工基本實現機械化。同年新建集茶葉加工、包裝、冷藏和茶文化體驗于一體的2000余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村民委員會和鎮江電力公司合作生產鎮江紅茶。自2017年以來,戴莊村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對全村進行了環境綜合整治,硬件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戴莊村正積極創造條件,籌建以有機農耕文化及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為特色的農業觀光旅游產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合作社“三駕馬車”并駕齊驅,走出了戴莊村“村社協同”發展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人才驅動,創新鄉土人才培育新模式。組建由當地農業專家、種田大戶以及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亞夫團隊工作室”,吸引返鄉農民、科技專家、投資者集聚駐村指導,與江蘇大學、鎮江農科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日本農山漁村文化協會、日本鯉淵學院等開展深度合作,培育農業鄉土人才。近年來,句容市依托“亞夫團隊”,在戴莊村推廣應用農業科技60多項,累計培育農村科技人才1200名,形成了“培育一批人才、興起一批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生動局面。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