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村位于廣西藤縣南部,距縣城61公里,西倚石表山,東臨北流河,南連思羅江,山水秀美,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積淀,水上絲綢之路古驛站、唐代通濟橋、明代解縉亭、清代福隆莊等歷史遺跡保存至今,蘇轍、解縉等名人雅士在此經駐留跡,擁有雞母社、四知堂、牛歌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道家村民風淳樸、人文薈萃,形成了“道中有道,方為大雅”的特色道家文化。道家村有22個村民小組,975戶,3570人,村黨總支部下轄道家、古房、泗戶、龍山莊園、石表山景區等5個黨支部,黨員71人。總的來說,道家村旅游資源豐富,文化特色突出,經濟發展較好,2019年被列為廣西梧州市鄉村振興的市級示范點。道家村是中央農廣校的基層聯系點,本次調研重點考察了道家村推進鄉村振興的積極成效,基于廣西藤縣是中央農廣校對口共建的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也考察了藤縣推進鄉村振興的做法經驗,并提出了存在的不足與對策建議。
道家村推進鄉村振興取得的積極成效
近三年來,道家村堅持黨建強村、產業興村、文化治村,利用國家4A級景區石表山坐落在本村的優勢,實施“一區兩園三片”總體規劃,大力建設石表雙峰、丹霞長廊、云海鵲橋等特色旅游項目,打造紫肉黃皮、野生紅菌、紅心蜜柚、有機大米四大特色農產品和體驗式觀光農業示范園,做足做強“農業+旅游+生態”文章,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民宿等產業深度融合,逐步成為集“游、看、學、吃、住、娛、購”多功能于一體的特色鄉村。
做好“山上山下”兩篇文章,夯實產業興旺基礎。做好“山上”文章,道家村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紫肉黃皮、野生紅菌、紅心蜜柚等產業,依托農民合作社建立田間學校,為當地培養大批柚子種植能手,目前道家村種植柚子400多畝,年產柚果約100萬斤。利用道家文化,打造道家六堡茶品牌,發展茶文旅產業。做好“山下”文章,在種植優質稻的同時,積極發展稻蝦養殖,提高農業經營效益;發展象棋米酒產業,開工建設一家集觀賞、品嘗、體驗一體化的道家酒坊;重點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游、休閑農業、健康養生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了數十個特色景點和旅游項目,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帶動服務業、民宿業等蓬勃發展。道家村是電視劇《絕密1950》拍攝地,如今已經成為道家村的一張旅游名片。道家村榮獲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中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
開展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環境。藤縣按照“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要求、高質量推進”的標準,先后整合資金2280多萬元開展道家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新建村委樓、改造商業街、建設田園風光觀景平臺和親水平臺棧道等提升工程,并發動群眾對村莊環境進行美化、綠化、亮化,如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大力推進“三清三拆”工作,清理200多處垃圾共計1000多噸,建起“竹籬笆”1000多米,村莊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改善。道家村榮獲了全國生態文化名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稱號。
挖掘宣傳道家文化,營造鄉風文明氛圍。充分發掘千年古道歷史,提煉人文氣息,以道家文化促進文明建設。在思羅河畔建設道家文化長廊,將道家村的歷史、典故、傳說通過壁畫逐一展現。村內建有崇尚“五德”的雞母社,近兩年修建了文化小廣場。以“正誼明道,廉垂四知”為祖訓的楊氏宗祠“四知堂”,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道家村先后榮獲了全國與區市平安示范村、無毒村、信用村等多項稱號。
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建設治理有效鄉村。道家村黨總支部積極吸納政治素養好、為民意識高、致富能力強的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村屯摸清現狀、找準短板、提出措施。完善村級綜治中心,設置群眾接待室、矛盾糾紛調處室、監控研判室,整合各項資源力量,統籌調度網格員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充分發揮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提供法律咨詢援助服務等作用。道家村榮獲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多渠道提高農民收入,奔向生活富裕目標。道家村有水田1489畝、旱地1110畝、果園550畝、林地12391畝,近年來大力發展紅心蜜柚、紫紅黃皮、生態水稻、生豬養殖等,202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950萬元。道家村農民通過出租土地、竹林、民房及參與景區務工等方式,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就業創業,實現了增收致富,2021年道家村接待游客達30多萬人,旅游業年產值30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3000多元。
藤縣推進鄉村振興的做法經驗
藤縣于2019年實現整縣脫貧,近兩年通過抓產業、強基礎、促提升,從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守住底線,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藤縣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全面統籌加強工作力量,嚴格執行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采取加強易地搬遷后續扶持、促進穩崗就業、培育發展幫扶產業等措施,加快促進脫貧群眾增收、脫貧地區發展。一是建立“幫扶工作日”制度,由縣領導帶頭,定期組織各單位、各鄉鎮及各幫扶聯系人走訪脫貧戶、監測對象,重點向幫扶群眾宣講幫扶政策、制定精準幫扶計劃,解決實際困難。二是落實就業幫扶政策,藤縣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3954個,助推5萬多名脫貧人口穩崗就業,通過招商引資增加扶貧車間數量,全縣扶貧車間數量由去年的27家增加至目前的39家,吸納脫貧勞動力1000多人。三是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脫貧戶持續增收。藤縣繼續出臺2022年產業以獎代補項目實施方案和驗收方法,激勵引導脫貧戶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安排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補助資金2.4億元,實施項目415個,助力群眾增收;完善產業幫扶工作機制,落實脫貧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共選派592名產業指導員深入基層一線精準指導;推進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試點,出臺政策扶持合作社發展。
聚焦產業,推動鄉村發展提質增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藤縣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特色優勢產業,讓產業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圍繞主要農林產品產地分布,規劃實施好農產品初加工、深加工及物流交通布局;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目前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0余家,建成縣級集體經濟產業示范園3個,推動縣、鎮兩級村投公司參與全縣重大項目建設,增加村級集體經濟150萬元以上;加強品牌創建和質量認證工作,全縣共有藤縣粉葛、廣西大紅八角等9個“三品一標”農產品,“瑯瑯思泉飲用天然泉水”“玖嶺六堡散茶”等產品獲得香港優質“正”印認證。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藤縣不斷創新人才激勵策略,圍繞特色產業抓好人才引進和培育,依托中央農廣校教育培訓資源,大力培育產業發展帶頭人。8月30日-9月2日,中央農廣校在藤縣舉辦“耕耘者”振興計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班,對當地夏威夷果產業帶頭人開展系統培訓,組織水產、粉葛、八角產業專家赴藤縣開展指導活動,助力藤縣建設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目前藤縣鄉村各類致富帶頭人超5000人,為鄉村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加大投入,切實提升鄉村建設質量。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藤縣堅持將鄉村風貌提升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聚焦“兩高”(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沿線,凝聚各方力量,整合資金4000多萬元,全力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和農房特色風貌塑造。將沿線風貌改造與鄉村振興工作融合,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實施鄉村風貌提升,一村一品實施農房立面塑造,把鄉土特色與嶺南元素相結合。在改造提升的村民小組開展“三清三拆”工作,建設“微菜園、微果園、微田園”,以豐富多彩的圖片形式把村規民約張貼上墻,全力塑造生態宜居新鄉村,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建成農村生活垃圾再生資源回收站,積極探索符合縣情實際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從源頭上減少生活垃圾存量。全縣各鄉鎮農村生活垃圾清運均已實行購買社會化服務。多渠道宣傳保護農村環境的重要意義,提升村民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營造“人人愛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良好氛圍。
改進方法,著力提升鄉村治理效能。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不僅關系到農村改革發展,更關乎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影響農村社會大局穩定。藤縣通過實施“五大提升工程”,進一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扎實推動農村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攻堅年行動落地落實、見行見效,打造多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教學點,以點帶面引領全縣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牢抓鄉村核心文化建設,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主陣地,圍繞建黨百年、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等主題,開展組織實施“學、德、禮、樂、美、愛、興在藤縣”七大工程和“百場宣講下基層”等系列主題活動。嚴抓鄉村綜合治理工作,推進治理有效,加快升級鎮村綜治中心建設,以“黨建+扶貧+禁毒”機制為基礎,創推“1+3+N”模式和禁毒第一書記工作模式。積極探索實踐“評星制”“創星制”“積分制”等治理方式,推動家風良好、鄉風文明,以鄉風文明力量賦能鄉村振興。
存在的不足和建議
雖然道家村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村里的主導產業不突出,旅游業和水果、茶葉等特色產業競爭力不強,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程度較低,旅游業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較大,旅游資源開發有待加強。從整個藤縣來看,與道家村情況類似,主要是主導產業不突出,藤縣有葛粉、肉桂、六堡茶、檸檬、荔枝、龍眼等特色產業,各產業普遍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深加工不夠,產業呈現特而不強的特點。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道家村要繼續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加強黨建引領,鞏固“宜居”“宜業”“宜游”三大優勢,做大做優道家旅游文化產業,積極打造梧州鄉村振興的道家樣板,譜寫好“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產業興旺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的“四美”鄉村振興新畫卷。
推動特色主導產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優質水稻、紅心蜜柚等優勢產業,引進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打響六堡茶品牌,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打造旅游響亮品牌,提高特色產業競爭力。對于藤縣,要重點聚焦葛粉、八角、肉桂等主導產業,培育龍頭企業,努力提高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為鄉村振興夯實產業基礎。
培養高素質產業發展帶頭人。“育”“引”兩手抓,一方面加強本土人才培育,利用中央農廣校等多方教育培訓資源,為道家村和藤縣主導產業培養高素質帶頭人,強化產業發展人才支撐。另一方面要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進一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打好“鄉情”牌、“鄉愁”牌,創設相關扶持政策,吸引青年人和新鄉賢返鄉創業創新。
進一步做強文化品牌。進一步挖掘道家文化內涵,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提升文化吸引力。推動文化和農業、旅游深度融合,完善民宿區、文化藝術體驗區、觀光農業體驗區等基礎設施,講好文化故事,提升服務質量,增強旅游業核心競爭力。
進一步加強黨組織建設。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等優秀青年人才進入村領導班子,增強村黨組織的活力和示范帶動能力。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黨建與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相融相促,為道家村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作者單位: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