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做農民的“村口銀行”“指尖銀行”——專訪中國農業銀行三農業務總監陳軍
時間:2022-10-31 06:57:26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李永生 姜玉桂 劉月姣 字號:【

  在全國所有縣域都有網點的商業銀行,只有中國農業銀行(簡稱“農業銀行”)。在西藏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雙湖縣,唯一一家金融機構是農業銀行的,平均年齡28歲的17名員工在雪域高原“金融戍邊”。安糧貸、富民貸、牦牛貸、黑土貸、托管貸、碳匯貸……270多款金融產品,總有一款適合廣大農戶。作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國家隊主力軍,農業銀行五年間的工作重點有什么調整,支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有哪些創新……中國農村雜志社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國農業銀行三農業務總監陳軍。

  記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帶“農”字的只有中國農業銀行一家。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規劃的收官之年,五年間農業銀行的工作著力點有些什么樣的調整?

  陳軍:農業銀行因農而生、伴農成長,服務三農始終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發展壯大之基。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以來,農業銀行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引,把服務鄉村振興作為全行業務經營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加大鄉村振興領域金融服務力度,依托國有大行資金、科技、產品、網絡、隊伍等優勢,不斷強化支持力度,改進服務質效,努力為鄉村振興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一是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中唯一的商業銀行,農業銀行出臺傾斜支持政策,加大對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信貸投放,全力支持貧困地區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農業銀行有5個集體、3名個人獲得表彰,是獲表彰數量最多的金融機構之一。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農業銀行聚焦832個脫貧縣特別是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制定專門工作方案,優先保障信貸規模,強化定點幫扶、東西部協作、消費幫扶等非信貸綜合幫扶,保持金融幫扶政策穩定連續。與國家鄉村振興局合作,面向普通農戶創新推出純信用、額度大、期限長、利率優惠的“富民貸”貸款產品,覆蓋160個重點幫扶縣,并向革命老區脫貧縣推廣。截至2022年6月末,在832個脫貧縣貸款余額達1.61萬億元,增速9.5%;在160個重點幫扶縣貸款余額達2956億元,增速11.1%,高于全行增速1.6個百分點。

  二是加大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服務力度。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的各項重要任務,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種業振興、鄉村產業、鄉村建設、農村深化改革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逐一對接開展金融服務專項行動。截至2022年6月末,農業銀行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達2351億元,較年初增加425億元,增速22.1%,高于全行12.6個百分點;鄉村產業貸款余額達1.36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177億元,增速19.1%,高于全行9.6個百分點;鄉村建設貸款余額達1.43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537億元,增速12.0%,高于全行2.5個百分點。

  三是加快鄉村振興領域產品服務創新。健全完善“總行統籌、分行為主、基地先行”的鄉村振興產品分層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分行和三農產品創新基地貼近客戶、反應敏捷的優勢,鼓勵分行和三農產品創新基地因地制宜推出更多區域性創新產品。將糧食產業鏈、大豆和油料產業鏈、農機購置、鄉村旅游等鄉村振興領域產品創新權限下放至一級分行。創新升級“惠農e貸”、龍頭貸、金穗農擔貸、農業托管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貸款、國家儲備林貸款、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碳匯林業貸等一系列受到縣域農村客戶歡迎的鄉村振興金融產品。目前,全行三農專屬產品已達271項,能夠滿足鄉村振興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貸款余額千億級的產品有11個,百億級產品15個。

  四是強化數字賦能鄉村振興。適應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快向農業農村領域滲透的發展趨勢,對接國家數字鄉村戰略部署,深化推進“數字鄉村工程”,著力讓服務鄉村振興插上現代科技的翅膀。提升三農線上融資服務能力,大力開展“惠農e貸”線上農戶貸款業務,通過全流程線上化運作方式,為客戶提供免抵押、可循環的線上融資服務。截至2022年6月末,“惠農e貸”余額達7081億元,較年初增加1634億元,增速30%,服務農戶超過400萬戶。積極搭建縣域農村場景,推出智慧農業、智慧畜牧、智慧市場、智慧學校、智慧旅游、智慧醫院等一系列場景,目前全行已經建設縣域農村特色場景超1.4萬個。打造并推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支持農村集體股權管理、審批管理、線上辦公、積分管理等功能,助力鄉村治理智能化水平提升。目前,“三資”管理場景簽約縣(區)已達1554個,覆蓋近14萬個行政村。

  五是建立健全“六位一體”立體式服務渠道體系。堅持以人民為本、從客戶需求出發,下沉服務重心,構建起包括人工網點、自助銀行、惠農通服務點、手機銀行、呼叫遠程銀行和流動服務“六位一體”的立體式服務渠道體系,當好縣域農村客戶身邊的銀行。目前,農業銀行有縣域網點1.26萬個,占全行網點數量的56%,是全國唯一一家在全部縣域都有網點的商業銀行。在西藏那曲市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雙湖縣,唯一一家金融機構是農業銀行雙湖支行,17名員工、平均年齡28歲,肩負“金融戍邊”的光榮使命,服務1.3萬群眾、服務覆蓋面積11.67萬平方公里。創新推出農戶專屬的手機銀行鄉村版,手機銀行縣域注冊客戶達1.97億戶。設置專門的三農客服中心,提供藏語、彝語、維語、蒙語等少數民族語言支持。去年遠程銀行共受理惠農卡客戶業務咨詢1042萬人次。在偏遠地區和脫貧地區開展流動銀行服務,去年累計為543個鄉鎮11萬脫貧群眾提供基礎金融服務。

  六是持續優化三農金融事業部體制機制。股改時,為落實“面向三農”定位,農業銀行按照國務院要求,啟動實施了三農金融事業部制改革。多年改革和實踐探索證明,三農金融事業部確保有專門機構、專門人員、專門制度和專門資源服務三農,為農業銀行做好三農金融服務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近年來,農業銀行依托三農金融事業部組織框架,在各級行設立鄉村振興金融部,建立健全總行統籌、省市分行推進、縣支行抓落實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在信貸規模、產品服務、業務授權、資源配置、定價管理、渠道建設、人才隊伍等方面,推動政策資源進一步向縣域鄉村傾斜。同時提高三農金融事業部在全行、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業務在縣域的考核權重,引導分支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領域、脫貧地區的金融資源投放。

  七是不斷加強多方合作。服務鄉村振興是系統性工程。農業銀行主動與社會各方力量加強合作,搭建和融入各類支農平臺機制,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加強銀政合作,與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合作。積極參與農業農村部組織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截至2022年6月末,共支持農業經營主體4.2萬個,累計發放貸款92億元,服務主體數量和信貸投放量均居同業第一。與國家鄉村振興局、四川省共同創建全國首個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與全國工商聯合作開展金融服務“萬企興萬村”行動,聯合推廣“聯企興村貸”金融服務模式。與科技部、文旅部等部委分別圍繞農業科技、鄉村旅游等領域開展了專項合作。加強銀企合作,與國資委轄屬6家涉農央企開展共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推出“央企興農貸”,助力央企投身鄉村振興;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型農產品專業市場等合作,構建“公司+農戶”“專業市場+商戶”等服務模式。加強同業合作,與國開行、農發行、人保集團等單位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形成政策性金融、商業金融、保險金融共同服務鄉村產業合力。

  記者:去年5月,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和農業銀行簽訂了為期五年的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增加鄉村振興資金投入。一年多來,農業銀行在增加三農業務貸款方面有哪些實質性進展?

  陳軍:農業銀行在同業中率先與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簽訂合作協議,聚焦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加大鄉村建設行動支持力度、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加快智慧農業和大數據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開展農村金融前沿研究等七大方面16個領域加強合作。“十四五”期間,農業銀行三農縣域貸款力爭每年累放3萬億元以上,“十四五”期末余額達10萬億元以上。

  目前,各項合作任務順利推進,金融產品、服務、機制等方面的探索創新持續深化,農業銀行鄉村振興金融投入資源進一步加大。截至2022年6月末,農業銀行三農縣域貸款余額6.92萬億元,比年初增加7176億元,同比多增1107億元;增速11.5%,高于全行1.9個百分點。三農縣域貸款增量、全行占比創近十年新高。

  記者:農業銀行是怎樣深化對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的?

  陳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農民穩定增收、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也是農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的主要客群。截至2022年6月末,農業銀行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130萬戶,貸款余額1884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及社員貸款余額336億元;農業龍頭企業貸款余額2186億元。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深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第一,創新開發系列專屬產品和服務。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差異化金融需求,探索創新了全行通用、分行區域特色和縣域小眾三大系列150多款金融產品。第二,拓寬貸款抵質押物范圍。積極創新農機具、大棚設施、大型活體畜禽、養殖圈舍、農業商標、具備現金價值的人壽保單等新型抵質押方式。比如,我們在重慶、四川面向種業龍頭企業推出了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以品種權設定質押,有效解決了企業植物新品種權押品準入、價值評估、質押登記、貸后管理等關鍵問題。我們還在青海創新推出了全國首個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牲畜活體抵押的信貸產品“鄉村振興活畜貸”。第三,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出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5條專項政策,適當放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準入門檻,按年單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計劃,給予經濟資本計量優惠,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投放。

  記者:在支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方面,農業銀行有什么創新和探索?

  陳軍:農業銀行聚焦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新趨勢,不斷加大創新探索步伐和支持力度,目前我們對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信貸覆蓋率達70%,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農村部農業全產業鏈典型模式等信貸覆蓋率均超過40%。我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服務:

  重點支持農業全產業鏈發展。順應鄉村產業“鏈條化”發展趨勢,圍繞農業農村部全產業鏈典型模式、各省重點打造的農業產業鏈條、農業產業鏈聯合體等重點鏈條,精準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金融服務,助力農業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如在陜西,聚焦當地蘋果、獼猴桃兩大特色產業,圍繞種植、收儲、加工、銷售等環節全產業鏈資金需求,創新推出“金穗陜果貸”系列產品,為果農、果商、專業合作社、小微企業等產業鏈主體提供一攬子融資解決方案。

  大力推動鄉村產業聚集區發展。積極支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鄉村旅游重點縣域村鎮、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助力打造鄉村產業區域增長極和產業高地。如在廣東,將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服務產業振興的主抓手,突出“一縣一園一服務方案”,創新推出農業龍頭貸、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主體貸等信貸產品,實現對省級產業園的服務全覆蓋、對省級及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服務覆蓋面超過90%。

  注重開展綜合化金融服務。充分發揮農業銀行產業鏈介入程度深、客戶覆蓋面廣、服務手段多樣等優勢,深化城鄉、公司零售、集團各平臺業務聯動,致力滿足企業多渠道融資、支付結算、投資并購、“走出去”等全方位金融需求。在廣東、江蘇、海南等地發起設立多支鄉村振興產業基金,通過股權投資、投貸聯動,支持當地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在金融同業中首批開展碳中和債融資業務,承銷全國首單“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專項鄉村振興、綠色農業”三標債券。

  強化數字化金融服務。持續加強農業產業鏈、智慧園區、智慧旅游、智慧市場等鄉村產業特色場景建設,打造覆蓋鄉村產業各類客戶、各種需求的數字場景體系。推廣“農銀e貸”系列產品,推出“產業e貸”“小微e貸”“惠農e貸”等線上貸款產品,通過“數據多跑路、客戶少跑腿”,便利鄉村產業融合客戶申貸辦貸。推出智慧招投服務平臺,以“云招商”“云展會”形式,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線上招商投資信息撮合及配套服務,有效解決疫情下政府“招商難”和企業“投資難”問題。

  記者:下一步,農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思路和目標是什么?將有哪些措施來落實?

  陳軍:為全面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工作,農業銀行制定出臺了“十四五”時期服務鄉村振興工作規劃,將以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線,以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加強金融科技、產品、渠道、人才等服務能力建設,全面提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廣度深度。

  一是確保政策穩定連續,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金融服務。加大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優先保障832個脫貧縣貸款規模,助力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突出強化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金融服務,加快推廣“富民貸”,抓好重點幫扶縣信貸準入、審查審批、利率優惠、資源配置等傾斜政策落實,確保160個重點幫扶縣貸款增速高于全行。穩定脫貧地區金融支持政策,對脫貧縣支行繼續實行差異化信貸支持政策,延續信用審查審批優先辦結政策,繼續實行貸款經濟資本優惠,安排戰略費用和激勵工資等專項資源。扎實做好非信貸幫扶工作,抓好定點幫扶縣資金項目幫扶、招商引資、消費幫扶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大東西部行協作幫扶力度,努力為政府東西部協作項目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二是堅持高目標引領,加大鄉村振興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堅持按照縣域高于全行、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高于縣域的標準,傾斜配置鄉村振興信貸規模,為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做出更大貢獻。全力支持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圍繞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大對種糧農戶、專業合作社、農墾企業等糧食生產主體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對口糧、玉米、大豆和油料生產加工倉儲等環節的資金支持,積極助力耕地保護和農業科技發展,做好“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服務。大力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繼續將縣域富民產業作為重點,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服務好農業產業園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典型縣、下鄉返鄉創業農民等重點產業客群,支持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壯大。探索鄉村建設新路徑,支持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提升、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等鄉村建設重點任務,加大信貸投放特別是中長期信貸支持。服務深化農村改革,持續擴大“兩權”貸款、林權貸款等覆蓋面,探索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有效模式,為農地資產增加金融權能。

  三是加快科技賦能,充分發揮數字鄉村工程支撐帶動作用。構建數字化服務三農多渠道面客體系,推動數字鄉村云平臺與手機銀行、網上銀行、人工網點、自助機具、惠農通服務點等渠道連接。研發推廣“三資”管理、鄉鎮治理、智慧農業、智慧畜牧、智慧市場、智慧景區、智慧學校等重點場景,積極構建場景金融服務生態圈。強化涉農數據挖掘運用,創新全流程線上化的特色信貸產品,全面提升客戶體驗和業務運作效率。

  四是發揮綜合服務優勢,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圍繞鄉村五大振興要求,在做好產業振興金融服務的基礎上,持續實施金融人才駐縣幫鎮扶村富民行動,選派萬名優秀干部到縣鄉村掛職,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支持,深入開展“信用村、信用戶”創建活動,積極參與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和文明村鎮創建,助力鄉村組織振興和文化振興。做好重點農業綠色項目、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長江“十年禁漁”等金融服務工作,助力鄉村生態振興。依托農業銀行集團聯動、條線協同優勢,為鄉村振興各領域提供多元資金支持和綜合金融服務。

  五是堅持普惠利農,著力提供更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落實中央“把普惠金融發展重點放在鄉村”的要求,堅守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人民性,進一步下沉服務重心。加大農戶金融支持力度,依托“惠農e貸”、富民貸等拳頭產品,探索新的集約化、規模化作業模式,進一步擴大農戶貸款服務覆蓋面。優化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在全行網點總量穩定的基礎上,推動網點資源向縣域鄉鎮傾斜,不斷推進“惠農通”服務點優化升級,豐富完善手機銀行鄉村版功能,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及邊遠地區增配移動服務車,打造好農民朋友的“村口銀行”“指尖銀行”。

  六是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加大鄉村振興業務傾斜支持力度。強化考核激勵,保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推進鄉村振興、數字鄉村金融服務等重要任務的考核指標,提高三農金融事業部考核結果在分行綜合績效考核權重,加大與分行班子考評、財務資源、工資分配等掛鉤力度。強化資源配置,單獨下達鄉村振興重點領域信貸計劃,單列縣域固定資產、業務費用等財務資源,專門安排激勵工資、戰略費用、戰略性固定資產計劃。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激勵引導干部人才到鄉村振興一線干事創業,建設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干部人才隊伍。構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專題課程體系,大力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培訓,促進全行上下服務鄉村振興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整體提升。

  七是加強風險防控,確保三農業務可持續發展。始終遵循審慎穩健的風險防控要求和商業銀行基本運行規律,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守牢風險底線。按照全面風險管理原則,抓好客戶準入、授信評級、貸后管理等各環節全流程風險防控。強化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風險防控,緊盯重點區域、行業、客戶風險,切實穩定資產質量。加強科技在風險防控中的應用,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風險監測和預警的智能化水平。加強銀政、銀擔、銀保多方合作,著力構建鄉村振興貸款風險分擔緩釋機制。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