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簡稱中央農廣校)圍繞抓好糧食和農業生產,充分發揮體系辦學和手段資源優勢,組織指導農廣校體系,以冬春農民大培訓和助力“三夏”生產專項培訓為抓手,強化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為三農工作各項硬任務落實落地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
冬春農民大培訓在農廣校體系持續開展十余年,已成為廣譜性實用技術培訓的重要載體,農民培訓的重要品牌。今年年初,中央農廣校在已有工作基礎上,聚焦全力保障穩定糧食生產、有效支撐擴種大豆油料生產、確保“菜籃子”產品穩定供給等,組織指導體系圍繞冬季生產和春耕春播春管實用技術開展大培訓、大指導、大服務。5月中下旬,印發《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農村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關于助力“三夏”生產工作的通知》,組織農廣校體系搶早抓前、聚焦重點、線上線下結合強化夏收、夏種和夏管的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助力“三夏”農業生產相關工作。各地各級農廣校緊密結合當地主導產業和農民需求,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技術培訓和跟蹤服務,及時把政策信息和實用技術送進田間地頭、送到農民手中。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以來,農廣校體系舉辦線上培訓1.5萬期、線下培訓4.4萬期,培訓農民1673萬人次,發放資料979萬份,累計投入資金2.74億元。
圍繞中心,全力支撐。圍繞防災減災、機收減損、科學施肥用藥、低碳綠色等內容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特別是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啟動冬小麥田間管理和“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技術”專項培訓行動以來,農廣校體系迅速行動、主動入位,通過現場培訓、入戶指導、田間咨詢、遠程培訓等形式,對農民開展面對面培訓、手把手指導。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湖北、湖南、廣西、重慶、云南、陜西、新疆等省份農業農村科教部門把冬春農民大培訓作為推進專項培訓行動落實落地的重要抓手。內蒙古自治區組織農廣校深入承擔大豆玉米復合種植項目旗縣配合專家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全區承擔1萬畝以上旗縣實現技術培訓全覆蓋、無死角。湖北以省廳名義下發冬春農民大培訓通知,累計舉辦培訓班3879期、11056場次。廣西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依托農廣校等力量,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和冬春防寒抗凍科技服務。河北邯鄲農廣校組織農機手開展 “三夏”農機減損培訓。
體系聯動,合力推進。發揮組織體系完備、扎根鄉村一線優勢,體系同頻共振,抓緊抓細相關技術技能培訓。中央農廣校第一時間錄制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技術專題講座,緊跟農時季節推出系列短視頻課程,在云上智農App、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開設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冬小麥田間管理、“三夏”生產技術培訓專欄,僅云上智農App瀏覽量就超過1000萬人次。遼寧撫順市農廣校利用各鄉村年前“大集”,開展了科普之冬活動,發放技術書籍及光盤6000余份,現場解答農民問題千余人次。河北省農廣校體系專職教師、鄉土專家組成科技服務小分隊,分村包地,走進小麥種植基地,指導農民春耕春管,對高素質農民學員進行跟蹤服務,提供小麥穩產增產技術指導。河南夏邑縣農廣校組織專業教師下沉一線,僅2月份就在全縣25個鄉鎮各舉辦了一期培訓班、在80個重點村面向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舉辦培訓班120期,培訓農民1萬多人,在當地掀起了春季大培訓熱潮。陜西省農廣校積極參與省政府“千名干部包鎮進村促春管”活動,一把手校長帶領體系16名干部赴17個鄉鎮,協同專家一起把小麥促弱轉壯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山東郯城農廣校教師走進麥田,開展小麥機收減損技術指導,助力“三夏”生產。
協同協作,抓緊抓實。利用各層次教育培訓資源,聯合相關部門單位,推進冬春農民大培訓、“三夏”專項技術培訓與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民中職教育銜接,與各級各類培訓協同。各地農廣校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重點面向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開展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培訓,幫助提高種植水平。貴州省農廣校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育跟蹤服務,針對有意向種植大豆和玉米的農民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培訓。北京市農廣校將冬春農民大培訓納入農民中職教學班家庭農場專業實踐教學安排。甘肅武威市農廣校結合冬春農民大培訓和“三夏”專項培訓,對500余名農民中職學員進行集中輔導。湖南省農廣校結合“農廣助農”產業領軍人才培訓項目推進冬春農民大培訓,婁星區農廣校將冬春農民大培訓與“黨建引領送教下鄉”活動結合,重點圍繞今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組織開展培訓。新疆自治區農廣校將冬春農民大培訓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律知識培訓相結合。
形式靈活,力求實效。各地農廣校立足疫情防控要求,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實施遠程培訓,通過云上智農、微信、抖音、快手等手機應用開展線上培訓和遠程指導,為農民提供了更加靈活便捷的培訓,擴大了培訓覆蓋面和總體效率。云上智農App免費提供直播服務,累計直播百余場,在線觀看超過百萬人次。助力吉林春耕生產,利用抖音平臺開展3場直播活動,邀請本地專家、農技人員和高素質農民講解春耕生產關鍵實用技術。內蒙古、山西、寧夏等10多個省份農廣校結合當地主導和特色產業開發建設視頻課程資源。河北、云南省農廣校系統利用手機課堂、空中課堂、田間課堂,線上與線下培訓結合、田間指導與跟蹤服務配套,助力春耕春管。吉林省農廣校按照疫情防控和備春耕“兩不誤”的要求,依托“云上智農”“吉農云”“中國農技推廣”App開展線上培訓。安徽省蚌埠農廣校推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短視頻,為小麥收獲后有意向開展豆玉種植的農戶提供政策指引和技術指導。
多年來,農廣校體系以冬春農民大培訓為依托,持續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不僅讓農廣校工作融入當地農業農村發展,同時也讓更多的人了解農廣校,“要培訓,找農廣”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冬春農民大培訓已成為鍛煉隊伍、增進感情、提升影響力的培訓品牌。但與鄉村全面振興的形勢任務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與困難。一是農民培訓亟待加強。現有農民教育培訓工程項目以支持重點人群的系統培育為主,面向廣大小農戶的普及性實用技術培訓,主要由農廣校以冬春農民大培訓、送科技下鄉、一事一訓為依托組織實施。近年來,基層農廣校在機構改革中不斷受到沖擊,數量持續下降,廣譜性培訓受到很大影響,未來一段時間保體系、穩隊伍、抓培訓依然任重道遠。二是培訓經費短缺。冬春農民大培訓和“三夏”專項技術培訓,從組織安排到具體實施離不開資金支撐,由于沒有專門培訓經費,只能與其他農業項目結合進行,加之基層農廣校基礎條件落后,設施設備陳舊,開展培訓存在較大的局限。三是培訓領域有局限。目前廣譜性實用技術培訓主要集中在農業生產經營方面,在鄉村規劃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組織建設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
(作者單位: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