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感悟思想偉力 講好三農故事——中國農村雜志社與人民網聯合開展“跟著總書記讀好書”主題黨日活動側記
時間:2022-10-31 06:53:19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楊鈺 字號:【

  “你聽過稻子成長的聲音嗎?”

  “稻子成長還有聲音嗎?”

  “有?,F在白天熱,晚上涼,每天晚上稻子長得嘩嘩響,就是稻子成長的聲音。”

  這是2022年7月人民網經濟民生采訪部副主任李彤采訪時與一位農村大爺的對話。他在中國農村雜志社和人民網聯合舉辦的“跟著總書記讀好書”主題黨日活動中分享了這個小故事。他第一次從農民口中知道了稻子成長還有聲音,那一刻,他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作為記者只有貼近農民,理解他們的話語,才能做好三農新聞工作。

  三農正是此次“跟著總書記讀好書”活動的關鍵詞。活動現場,圍繞著學好、用活、講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在“珍貴記憶”“行萬里路”“故事分享”“黨業融合”“讀書分享”等多個環節中,中國農村雜志社和人民網的黨員同志進行了交流分享。

  珍貴的記憶

  “今天我們學習這兩篇文章,感受到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濃濃的為民情懷。”中國農村雜志社青年編輯許雅說。她說的“這兩篇文章”,是中國農村雜志社的綜合性刊物《農村工作通訊》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的專訪文章和署名文章。

  從1985年6月到2002年10月,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先后在廈門市、寧德地區、福州市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各個重要崗位上擔任領導職務。1995年,習近平同志開始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一職。“他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時,分管三農工作,兼任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高度重視脫貧工作,曾對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提出許多新觀點、新理念,他強調產業扶貧的重要性,強調深化農村改革,讓農民與市場經濟接軌,不斷促進農民增收。”許雅介紹。1999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接受了《農村工作通訊》記者的專訪。專訪文章刊登在了《農村工作通訊·國慶50周年專號》上,題目是《繼續推進農村小康建設》。在專訪中,習近平同志對福建省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戰略決策進行了全面闡述,介紹了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增糧增收保供給、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基礎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推進小康建設的戰略決策,并具體說明了深入推進小康建設的五方面思路。

  三年后的2002年第7期《農村工作通訊》,又刊登了時任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習近平的署名文章《努力創新農村工作機制——福建省南平市向農村選派村黨支部書記、科技特派員、鄉鎮流通助理的調查與思考》。在這篇文章中,習近平同志

  對1999年2月福建南平選派首批225名科技特派員到鄉村開展科技服務等做法進行了調研,指出這一做法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新農村工作機制的有益探索,值得認真總結和不斷完善、提高??梢哉f,這是我國后來連續實行了二十多年的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開端。

  這兩篇文章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心系三農的生動寫照。在福建工作期間,他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反復強調三農工作的戰略地位,高度重視農業的基礎作用,指出“農業興、百業興;農業衰、百業衰;農業萎縮、全局動搖”。“不僅是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一直念茲在茲。從到梁家河勞動生產時,他就開始對三農工作進行研究。”中國農村雜志社黨委書記、社長雷劉功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地方考察,不管走到哪里都必看農村,生動地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三農情結和為民情懷。

  巨大的變化

  2022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回信,向當地的鄉親們表示問候,“希望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這不僅體現了

  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對農民的關心,更折射出近些年我國農業科技的進步、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和農民生活的變化。曾經在中央媒體駐省記者崗位上工作了14年的中國農村雜志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夏樹,多次采訪過徐淙祥,他深情地講述了徐淙祥帶領鄉親們科學種糧的故事。

  “20世紀80年代,小麥種植管理方式粗放,畝產大都不足300公斤。徐淙祥卻想著如何科學種糧增產。”夏樹講到,他根據實踐總結了很多種糧方法,編成了很多順口溜,并且匯成冊子發給村民,帶領鄉親們創造了皖北小麥生產的多個高產記錄。為了引導鄉親們科學種田,他還打造了1230畝的現代農業示范田,2009年開始就實現了小麥畝產700公斤的突破。

  2011年4月8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到安徽阜陽調研,來到徐淙祥的小麥示范田。得知徐淙祥管理的這片地2010年的畝產就達到700公斤,比平均畝產高出200多公斤時,習近平十分高興,鼓勵他繼續攻關小麥高產關鍵技術,為國家糧食生產多作貢獻。

  遵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徐淙祥不斷研究農業新品種、新技術,今年示范田種植的幾個小麥品種畝均產量都超過了800公斤,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如今,他的兒子徐健和孫子徐旭東都投身了農業發展,成為了‘新農人’。徐淙祥也帶出了一批種糧大戶,這些種糧大戶又帶著小農戶科學種糧,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夏樹說。

  活動現場,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韓震震同樣以“變化”為關鍵詞,講述了“小崗村里的大變化”。

  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40多年前,在以計劃經濟為主的時代,小崗村18位村民貼著身家性命,搞了“大包干”,成為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然而,“一夜跨過溫飽線,二十年沒進富裕門”。2006年村第一書記沈浩提出了壯大集體經濟走向共同富裕的思路。然而,具體的路如何走還面臨很多困難。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要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小崗村干部群眾大膽破難題,走出了新路子。“2017年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大田變小田,碎田變整田。村集體經濟與村民之間的關系捋順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依托小崗村‘大包干’等品牌,當地又成立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引進企業發展旅游、網上賣貨。”韓震震介紹,2016年至今,小崗村集體經濟收入從680萬元增長到了1220萬元,增幅達79.4%,村民連續5年獲得分紅。

  活動現場的黨員表示,徐淙祥和小崗村的這兩個故事,生動地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的高度重視下,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的指導下,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神圣的職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黨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戰略意圖領會好、領會透。對于我們新聞媒體來說,一項重要職責就是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講明白、講透徹,將深奧的理論和道理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讓這一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推動形成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雷劉功在分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論“三農”工作》的體會時說。

  習近平總書記《論“三農”工作》一書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收入習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間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涵蓋了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基層黨建等方方面面。在當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直面三農領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推進三農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僅回答了三農怎么看的認識論問題,而且提供了怎么干的方法論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作為三農媒體人,如何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講透,讓這一創新理論讓老百姓聽得懂、聽得進,從而轉化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首先要策劃好,要系統梳理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的重點內容,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三農領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以及當前三農工作大局,策劃出一批“上連天線、下接地氣”的宣傳報道;其次要詮釋好,不同視角去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最后要總結好,要反映創新理論的實踐成果。記者要下基層“探龍頭、抓活魚”,通過報道基層生動的實踐和鮮活的案例,生動展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是如何扎根鄉村大地,引領鄉村振興。

  人民網今年7月啟動的“我和我的新時代”鄉村振興采訪調研活動,正是記者下基層“探龍頭、抓活魚”的實踐。“我們陸續選派了4支采訪團隊,覆蓋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西部地區等12個省份,鼓勵記者走最遠的路,爬最高的山,腳上沾泥土,心中有群眾,把鏡頭多對準群眾。”參加此次活動的李彤說,通過這次采訪,他更真實地感受到十年來中國廣袤大地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巨大改變,也對鄉村振興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得到了一定的啟發。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主題黨日活動,更是一場深入的業務交流。”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唐維紅說,我們把宣傳好、闡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我們最重要的政治職責和首要的政治任務。人民網所有一線記者都要增強對三農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把相關工作做得更好。同時希望能加強和中國農村雜志社的合作,互學互促,做好三農報道。

  現場的青年記者編輯表示,通過此次活動,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的思想偉力,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作為新聞輿論工作者,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貫徹到三農新聞宣傳的方方面面,將其轉化為高質量的新聞實踐,要不斷深化對三農規律的認識,著力提高專業本領,堅持學以致用、實事求是,立足國情農情,深入基層一線,用心真聽、真看、真感受、真調研,講好三農故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撐!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