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陜西寶雞市鳳翔區 為鄉村注入人才“活水”
時間:2022-06-22 01:47:54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鄒軍崗 郭曉紅 字號:【

  近年來,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突出“培養本土人才、大力引鳳還巢”兩大重點,探索形成四級聯動“126”鄉村人才培育模式(“1”即做強一個模式—“五位一體”培訓模式,“2”即打造兩所學校—“田間”“手機”學校,“6”即培育懂農善農“六類”人才),是陜西省唯一入選全國12個高素質農民培育優秀案例的鄉村人才培育模式。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培訓農業實用技術人才26.7萬人次,培育鄉村人才7.2萬人次,大批優秀人才成為鄉村振興“源頭活水”。

  建立“四級聯動”管理機制

  全面整合資源要素,建立“黨委政府、涉農部門、農廣校、鄉鎮四級聯動”的鄉村人才管理機制。出臺《職業農民扶持辦法》《以“3+X”工程為重點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會戰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措施,為鄉村人才申報現代農業園區等農業項目36個,落實扶持資金3000多萬元,全方位支持鄉村人才干事創業,不斷增強政策、環境吸引力。區級涉農部門全面落實涉農項目政策、開展科技指導服務、做好資格認定管理,將人才培育具體為可操作、能落地的培訓項目,提供項目、資金支持。區農廣校全面負責遴選學員、制定教學計劃、優選培訓教材、建立師資隊伍、開展教育培訓,全程做好考試考核、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各鎮黨委、政府按照全區“3+X”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31家,開展實習實踐、實驗示范等實訓工作,成為鄉村人才學以致用、助力振興的廣闊舞臺。

  做強“五位一體”培訓模式

  建立以區農廣校為主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科技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互為補充的“五位一體”職業農民培育模式,做到資源共享、協同推進,實現鄉村人才離校不離訓,長期保持過硬技術、優良素質。全區160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中,持職業農民證書的達到400余人;18個農業科技園區負責農業創新技術的示范應用,引領區域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34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農業科技大面積普及應用,保證農業新技術規范推廣,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競爭能力;16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助力鄉村人才延伸發展,延伸產業鏈,帶動規模經營,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用技術推廣應用。“五位一體”培訓模式入選全國職業農民培育“十大模式”,被評為全國優秀職業農民培育典型模式,2019年成功創建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

  打造“田間”“手機”兩所學校

  一方面,以田間地頭為陣地,做強“田間學校”。緊緊圍繞特色主導產業,建設農民田間學校5個、實訓基地14個、示范教學點57個,開設實訓課程158門,培訓站點覆蓋12個鎮,培訓內容覆蓋種養、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確保每鎮至少有1個示范教學點具備全門類培訓能力,方便農民就近就地培訓,有效解決了理論實踐結合不緊密、培訓覆蓋面窄的問題。另一方面,以現代網絡為依托,做強“手機學校”。打造“鳳翔農民手機學校”,設置鄉村振興、農技推廣等8個版塊和專業技能課、公共基礎課、能力拓展課等23類課程,兼具文字、視頻、音頻、PPT課件等多種形式。“手機學校”聚焦鳳翔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需求,系統開展理論教學與實操指導,累計開發各類技術視頻820個、音頻129個、課件75個,學員接收各類實用技術信息782萬條,培育本地農業電商品牌47個,“手機學校”培訓模式先后被《農民科技培訓》《農村工作通訊》等國家級期刊報道。

  培育懂農善農“六類”人才

  培育產業發展“排頭兵”人才,支持培育6名鄉村人才成為陜西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帶動全區產業發展;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在全區領辦龍頭企業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4家、家庭農場87家;培育鄉村振興“領頭雁”,培樹全國十佳農民—張凌云等先進典型,引導支持返鄉大學生進入“村兩委”、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建設;培育農村電商“領跑者”,以其成功經驗帶動農村電商跨越發展,2021年全區農產品線上銷售額達到5.27億元;培育農業農村“發明家”,推動農村實用機械研發,小麥秸稈撿拾粉碎包裝一體機成功申請國家專利;培育鄉村文化“傳承人”,推動泥塑、木版年畫等鄉村文化技藝傳承發展。

  突出“全程全面”助力振興

  紅色課堂強引領。創新推動鄉村人才培訓和村干部培訓“二合一”,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主題“紅色課堂”,先后組織鄉村人才赴照金、寧夏西吉縣將臺堡、富平習仲勛故居、習仲勛陵園和紀念館等地,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學習革命先烈堅定的理想信念,接受生動的傳統革命教育,引導他們聽黨話、感黨恩,激發其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覺。百名干部下基層。全區下派百名農技干部下基層,扎根田間地頭,結對鄉村人才,幫助他們“一對一”聯系農戶,“點對點”指導園區,一道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實現了農業技術干部和鄉村人才齊發力,一手促鄉村人才技能提升,一手促特色產業壯大發展。著力推動終身學習。制定《鳳翔縣職業農民繼續教育證書管理暫行辦法》,嚴格《職業農民繼續教育證書》發放,開展再培訓30場次1072人次,做到鄉村人才培育“離校不離訓”。開通“鳳翔職業農民”微信平臺,農技干部在線解答問題,全天候教學,解決了生產實踐與集中教學的矛盾,實現了時時學、常態學。支持農民抱團發展。鼓勵引導鄉村人才組建各類專業協會,在產業發展、生產服務、營銷促銷等方面抱團協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成立鳳翔區職業農民協會,探索出“托管代管”生產模式,為果業大戶提供技術服務、信息共享、銷售推介、農資配置等服務。

  (作者單位:鄒軍崗,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農業農村局;郭曉紅,陜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鳳翔分校)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