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竹筍,在廣東省英德市西牛鎮是一種經濟作物,當地人稱之為“剝皮黃金”。
“種麻竹筍不難,一畝地大概種六七十顆,一年施兩三次肥,第二年就可以有收成了。”“打理麻竹筍并不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其他時間可以用來干別的事情。”西牛鎮下洞村村民丘桂林表示,麻竹全身都是寶,竹筍可食用,葉子能做粽葉,老竹子可以賣給紙廠,竹根也能用于種植。
“只要勤勞肯干,種筍能致富。”丘桂林承包了300畝山地種筍,每年總收入30多萬元。目前,下洞村種植麻竹筍10000余畝,年產筍干250噸,按照今年的市場價格,僅筍干收入就有2000萬元左右。“在麻竹筍產業的帶動下,大多數村民都脫貧致富,在村里蓋起了新樓房。”丘桂林說。
麻竹筍是西牛鎮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因其種植門檻低、產業基礎雄厚、帶動能力強,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麻竹筍在英德市栽培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可追溯到清朝,但過去沒有科學的種植技術,竹筍產量不高,農民種植麻竹筍收入并不高,形成不了產業。而且僅僅種麻竹筍,沒有其他產業帶動,即使竹筍豐收也賣不起價錢,反而浪費土地資源。
多年來,西牛鎮黨委、鎮政府致力于做大做強麻竹筍產業。通過引導成立麻竹筍產業協會,組建科技服務隊,制定地方標準,推行麻竹筍產品加工標準化,創建無公害麻竹筍生產示范基地等系列措施,西牛鎮麻竹筍產業形成品牌、基地、加工、銷售四大發展優勢。西牛鎮先后引進和培育了巧口筍廠、鴻德食品公司、豐源農副產品廠、和一豐筍廠、家怡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吸引包括臺灣等地區的加工生產企業落戶西牛鎮,現建成投產的筍產品加工廠有10多間,在全國各地分別建立了近百個銷售網點,麻竹筍產業已成為西牛鎮的經濟支柱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龍頭行業。西牛鎮成為“中國麻竹筍之鄉”,“西牛麻竹筍”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西牛鎮是麻竹筍主產區和生產加工基地,擁有麻竹筍種植面積20萬畝,年產量30萬噸,年產值達10億元。全鎮從事麻竹筍行業人口約2.5萬人,擁有規模加工企業共10多家,竹筍專業合作社共54個,家庭農場及加工點200多個。
西牛鎮黨委書記羅亞生介紹,西牛麻竹筍易于種植管理,林地、荒坡地、旱地均可種植,因此產量極高,鮮筍平均畝產約1.5噸,年管理成本約700元/畝,戶均可管理60畝的麻竹筍,筍農戶均年收入15萬元。“麻竹筍渾身都是寶,能加工成筍尖、筍干、筍衣和酸筍等,產品分為調味筍、筍干和酸筍三大系列,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2021年,西牛鎮以麻竹筍產業為主導,成功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以此為契機,西牛鎮不斷深化“三變”改革,形成民企聯合、產業連片、基地連戶、合股聯營、責任連體的“五連模式”,建立起“竹筍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協議收購保民收益”“公司+基地+扶貧村+保底分紅”的聯農帶農模式,努力實現農民持續增收。西牛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萬元,高于英德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西牛鎮在創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的過程中重點探索推廣了以下模式。
龍頭帶動增收模式。西牛鎮探索出了“連鎖經營+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產業協會、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戶建立訂單合作關系,帶動了種植示范戶200多戶,鎮內各基地設立了近100個收購竹筍網點,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和利潤返還等方式,構筑企業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增收致富。依托麻竹筍產業協會、產業化龍頭企業,帶領英德市鴻德食品有限公司和和一豐食品有限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納入麻竹筍產業化經營環節,并按照股份合作的方式構筑了“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合作經營方式,穩步推進產村融合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激發農村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農村雙創增收模式。通過搭建“西牛鎮鄉村振興農業產業電子商務園”,為農村創業創新提供交流平臺,重點打造一批針對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的孵化基地,出臺創業優惠扶持政策,支持引導返鄉農民工、致富能人與大專院校畢業生等群體積極開展以麻竹筍種植、加工和銷售為主的創業創新活動,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優先將鎮內土地、設施轉租給各類創業創新主體,吸引了大批原先在廣州、深圳等地工作的農業技術人員、麻竹筍經銷大戶前來西牛鎮開展二次創業。
以黨建助推產業脫貧模式。西牛鎮大力推進黨建促扶貧工作,制定了“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公司與村集體、農戶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通過開展村企合作,前進食品有限公司租賃農戶承包地、委托農戶代種代管、雇傭村民參與收割分揀包裝等,多渠道帶動農戶增收。種植項目四大經濟發展模式:一是土地出租收入,公司以每年700元/畝價格租賃農民承包地,租金每五年遞增20%;二是扶貧開發資金入股分紅,由鎮政府統籌財政扶貧開發資金共計299.5萬元入股公司,公司按投資總額不低于10%的收益返還當地貧困戶,在合作期限屆滿后公司返還投資本金給鎮政府;三是田間管理收入,公司聘請當地農戶參與田間管理,按產量0.25元/斤計提報酬,戶均可管理20畝,按畝均產量2萬斤計,戶均年收入約8萬元;四是工資收入,公司雇傭當地村民在麻竹筍交易中心從事分揀、清洗、和包裝等工作,按照0.53元/斤計付工資。西牛麻竹筍產業有效解決近千名農戶家門口就業問題。
目前,西牛鎮黨委政府仍在不斷加大對麻竹筍產業的規劃和投入,引進企業,打造占地350畝的麻竹筍產業園,不斷提高麻竹筍產品質量,打造更多麻竹筍知名品牌,提升產品競爭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