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麗水市通過一系列創新性示范性工作探索實踐交出了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山區樣板答卷。
突出務實導向,做好強村公司“必答題”
做強集體企業。麗水市在全國率先成立了182家縣、鄉“強村公司”,以全資、控股、參股和多村抱團等多種形式開展經營市場風險小、經營收益穩、資產能保值增值的集體經濟項目經營,實現農村發展穩中有進。
開展多種經營。充分利用地理生態特色和民俗文化資源,大力開發紅綠融合、物業經濟和能源經濟等項目。
培育消薄人才。換屆選人才,推動農村黨員干部結構整體年輕化、知識化,初步形成以中青年為主的橄欖型結構。賽馬比人才,堅持以賽促訓、賽訓結合,先后兩次舉辦全市優質消薄項目大比拼活動,邀請頂尖鄉鎮強村公司負責人同臺競技,交流心得。
突出因地制宜,答好麗水特色“選擇題”
堅持分類施策。按照發展一批、鞏固一批、保障一批的思路,利用村社換屆成果,逐村細化制定集體經濟五年發展規劃,明確分類分階段目標和工作任務。創新發展路徑,探索完善并推廣松陽縣“村級項目集體建”經驗,在國家法規規定的額度內,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直接承接農村交通、水利、高標準農田等小工程。
堅持規范運作。聚焦“飛地經濟”,加快建設區域“雙循環”,實現麗水有限資源的“墻外開花”。適度發展光伏水電項目,加強競爭性補貼申報工作,算好投入產出,防止“一擁而上”。
堅持幫扶助力。依托“兩進兩回”行動,聘用農村職業經理人94人,鄉村運營官成為鄉村“最強外腦”。實施百名干部聯百村、百個單位扶百村、百個企業結百村“三百”專項行動,建立“幫共體”。
突出數智監管,賦能長遠發展“加分題”
部署數字管理系統。聚焦“三資”管理數字化、規范化、陽光化、集成化,在全省率先啟動部署建設農村集體經濟數字管理系統,實現財務管理模塊使用率、基礎應用模塊上線率和基礎數據歸集錄入率三個100%。集動態管理、實時監督、全程留痕、關聯分析、智能預警等功能于一體的“三資”數字管理網絡初步建成。
完善收益分配機制。堅持一手抓增收,一手抓規范,積極構建基于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的收益分配機制,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加強村級組織民主理財、民主管理,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依法提取公積公益金后按股分紅,按照農戶享有的集體經濟股份份額進行年度收益分配,實行同股同權、同股同利。
深化群眾滿意建設。為使村集體增收資金普惠于農民,增加群眾向心力,麗水組織開展了農村集體“三資”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和侵占集體資產資源專項治理,查擺問題650個,清繳資金47.37萬元。開展村集體債務專項化解工作,逐縣出臺針對性債務化解方案和舉債管理辦法,143個負債100萬元以上的村還出臺了專項化解計劃。進一步完善了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經營管理機制,為農村集體經濟穩健發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