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江蘇洪澤 “五個堅持”為深化農村改革探路
時間:2022-11-01 01:03:4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孟祥海 李飛 趙斌 字號:【

  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以實施國家和省級農村改革試驗任務為抓手,緊緊圍繞“五個堅持”,推動農村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改革解決制約發展的現實問題。2014年以來,針對農村勞動力不足,農田水利建設組織難、投入難、管理難等問題,洪澤區創新整合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護、農村環衛保潔、農村交通設施管護、農村公共綠化設施管護和農村公共場所管護的資金安排、人員統籌等事項,探索建立了產權明晰、經費保障、管理科學、督查嚴格的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和良性運行機制,受到社會各界和基層群眾的普遍認可,成功探索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五位一體”管理和運行模式。2016年以來,洪澤區圍繞小農戶最為關切的集中育秧、植保、烘干等難題,創新“32455”運管模式,即建立以“資格性審查、服務能力及數量限額審定、服務統一最高限價核定”三項核心要素的服務主體公開招投標機制,推行服務主體先行與試點區域農戶簽訂一級合同,再由政府根據一級合同簽訂情況與服務主體簽訂服務協議的兩級合同管理制度,健全服務標準體系、過程跟蹤管理、服務對象結果評價和失信處罰四項舉措,構建合同履約率、服務臺賬建設、作業服務質量、收費規范化程度、服務對象滿意度五項量化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設立五檔政府購買服務資金考核兌付辦法,強化對服務主體的激勵約束。推動農業全托管服務健康發展,全區農業托管服務覆蓋率達40%以上。

  堅持農民為中心,讓農民共享農村改革的發展成果。2020年以來,洪澤區聚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一重大命題,建立健全低收入農戶動態監測、預警處置、托底救助、就業幫扶等機制,創新實施“防貧保險”,為低收入農戶繳納80元/人的保費,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低收入農戶受益”的長效機制,為低收入農戶編織一道保障網。在區鎮兩級設立服務中心,就地就近為低收入農戶提供政策咨詢、材料收集等便民服務,實現“應賠盡賠、應賠快賠”。目前,全區累計投保1.9852萬人,覆蓋人口19.852萬人,累計繳納保費170.01萬元,總保障額度為29.78億元,已發放理賠救助金近50萬元,其中單戶最高理賠金額超7萬元。為做好蘇北農房改善后的后半篇文章,確保農民群眾搬進新型農村社區后“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洪澤區聚焦產村融合,強化公共配套,幫扶低收入群體,打造出一批讓農民住得稱心、安心、舒心、貼心、暖心的宜居宜業新型農村社區,新建新型農村社區9個,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4162戶。

  堅持產業為本,推動鄉村產業提檔升級。洪澤區把推動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轉變,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根本任務,創新鄉村產業發展方式。一是推動新“三品一標”建設,做優鄉村產業“鏈狀經濟”。推廣應用優良品種,建成全國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食用菌雙孢菇工廠化栽培基地——紫山食用菌硅谷產業園。堅持強化品控管理,提高產品品質,全區認證綠色食品14個、有機農產品13個,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2個。創成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37.91萬畝。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洪澤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包裝使用率達60%以上。“洪澤湖大閘蟹”品牌價值超150億元。加強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建成部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4個。二是打造新產業新業態,做實鄉村產業的“+狀經濟”。建成省級電子商務示范鎮3個,省級電子商務示范村4個,農村電商達到1500戶,銷售總額近7億元。大力發展休閑康養產業,使其成為現代農業新的增長極。依托農旅項目發展新型經濟,建設包含農業產品種植、農業科教示范、農業觀光旅游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示范于一體的新型經濟,探索農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三是推動鄉村產業集聚,做強鄉村產業“塊狀經濟”。每年新增有機、綠色食品稻米基地3萬畝以上,精細化加工、精品化包裝與品牌化營銷比率年遞增12%以上,溢價能力年提升5%以上。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平臺實現要素集聚,創建南部片區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升級西順河省級現代漁業產業園,打造岔河稻米加工產業園。四是探索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動農業綠色低碳轉型。洪澤區以數字化手段,在重點流域農資銷售網點和肥料生產企業安裝農資信息化監管系統,將人臉識別系統與智能讀取設備接入農資購銷終端,制定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化肥定額施用標準,打造土情肥情墑情與病情蟲情草情監測數字化綜合管理平臺。推動化肥農藥實名購買、定額使用。進一步探索水稻低碳標識認證機制,構建基于化肥減量的水稻碳標識認證體系,打造水稻生產主體碳標識貼標認證示范區和探索低碳水稻交易精準支持機制,探索大宗農產品低碳認證與交易機制。

  堅持機制創新,激活“人、地、錢”三要素。一是盤活三塊地。洪澤區把土地流轉率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立項的重要依據,高水平推進土地流轉,全區土地流轉率已達到85%。到2022年底,全區高標準農田比例將達到96.59%,為保障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已累計排查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951.27畝,實現掛牌成交工業用地7.3畝,是淮安市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用地入市項目。結合蘇北農房改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發展民宿經濟,盤活閑置農房。二是育好三類人。實施村干部專職化專業化工程,建立“3崗13級”崗位等級體系,持續做好村后備干部培養工作,確保每村的后備干部動態保持2名以上、年齡不超過35歲,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實施“愛我家鄉·洪雁回歸”工程,吸引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提供就業崗位832個。建立動態人才數據庫,收集3358名洪澤籍畢業生信息,完成研究生18人、本科生300多人來洪就業創業信息登記。實施“大湖頭雁計劃”,區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組織開展技能比賽,挖掘和培養“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等各類“領頭雁”,構建以鄉土人才促特色產業、以特色產業集聚鄉土人才的新格局。三是用好三種錢。出臺涉農財政資金整合使用辦法,已整合農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改造等涉農資金35項3.66億元,用于農村廁所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鄉村產業發展,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推動金融支農惠農,利用政務大數據和農村社區網格化管理資源,為5.12萬農戶建立電子化信息檔案,戶均授信15.16萬元;積極開發鄉村振興系列貸款,產品利率普遍低于一般產品利率,扶持農戶1.23萬戶;依托重點龍頭企業,創新推出應付賬款融資模式,建立“湖畔驛站”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推動金融人才駐村掛職。2019年以來,全區涉農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凈增25.14億元,年增長率達25.56%。深入推動“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投身鄉村振興,推動村企要素互換、供求互補、聯合發展。截至目前,共有30多個村居、60多家企業實現簽約,項目投資總額37.5億元。

  (作者單位:孟祥海,江蘇淮陰師范學院;李飛、趙斌,淮安市洪澤區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