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井子區位于遼寧省大連市中心城區,集山、海、湖、林、濕地等生態資源于一身,生態環境優美,被譽為大連市的“生態后花園”。近年來,甘井子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總抓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了農業質量持續提升,文旅產業蓬勃發展,鄉村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抓產業
鋪就鄉村振興“致富路”
甘井子轄區內產業體系比較健全,5個涉農街道依托品牌、地緣、功能、資源等優勢打造各自的特色農業產業。其中,營城子街道打造特色大櫻桃集散中心、葡萄之鄉產業鏈的品牌創收型現代農業集散區;紅旗街道打造集休閑、觀光和生態農業于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區;辛寨子街道打造以花卉、苗木產業為重點的農業體驗展示區;革鎮堡街道打造海濱休閑旅游景觀區;大連灣街道打造集批發、倉儲、加工、銷售于一體的漁業特色產業鏈。
甘井子區有良好的食品加工產業基礎,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共37家,2021年實現工業產值31.7億元。遼漁集團、瑞馳企業集團、金百味食品等知名龍頭企業為甘井子區食品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時,甘井子區聚集了中國一重、中遠船務、大船重工、大連華能等龍頭企業,先后榮膺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全國創新百強區,入選國務院第三批雙創示范基地。具有新型股份經濟合作社35個,量化集體經營性資產67.4億元,資源性資產27.6萬畝,資源性、經營性資產較為豐富。
2021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956億元,同比增長9.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9億元,同比增長11.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01.9億元(涉農街道426億元,占區本級32.8%),同比增長3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1.6億元,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3.3億元,同比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47元,同比增長6.7%。全區各項經濟指標一直位居東北地區前列,是全國聞名的科技、教育、文化、體育工作先進區,榮登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
四舉措
賦能鄉村振興“新征程”
面對鄉村振興這道“復合題”,甘井子區四措并舉、多方并下,全面激活三農發展潛能,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突出地緣優勢,聚焦突破,鄉村產業發展融合加速推進。根據甘井子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特征,區委區政府積極探索具有甘井子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徑模式,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堅持產業融合和城鄉融合同步發力、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推進上持續發力。以農業為主導,融合工業、旅游、創意、地產、娛樂等多個產業,樹牢“生產+生活+生態”的綠色農業發展理念,加快產業鏈整合,強化農業科技體系支撐,優化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形成集一二三產業全面拓展的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的產業結合體。圍繞“3+3+X”產業體系,為全力抓好項目建設,2022年成立招商專班,堅持“項目為王”,圍繞推動甘井子區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謀劃了608個項目,合計總投資約7278億元。其中營城子街道PPP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為7.13平方公里,總投資63.6億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PPP項目。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先行區,以全面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為引領,以提高城鎮化質量為關鍵,通過引進先進的運營管理經驗及技術力量,加快區域人居環境改造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進程;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253家,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12家,獲評遼寧省瞪羚企業7家、雛鷹企業55家。
突出關鍵環節,強化創新,鄉村產業基礎高級化持續推動。近年來,甘井子區注重強化制度創新、政策創設。推動農村“三資”管理平臺全面運行,深化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制定了《甘井子區農民房屋及宅基地租賃管理指導意見(試行)》,進一步規范農民房屋及宅基地租賃行為,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在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的同時,聚焦區域發展的短板弱項,強化制度創新、政策創設,相繼出臺了《甘井子區“3+3+X”產業鏈工作方案》《甘井子區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措施》《甘井子區招商引資若干扶持政策(試行)》《甘井子區招商引資政策摘編(2022)》《甘井子區盤活閑置資源“甘七條”》等系列政策。圍繞“3+3+X”產業體系,促進資源向優勢區域和重點產業集聚,形成“能級提升、創新引領、集約發展、產城融合”的產業空間布局。
突出共享功能,示范創建,農民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共享發展成果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體現。今年以來,甘井子區注重引導農民參與鄉村示范建設。利用2020-2022三年的時間,投資5000余萬元,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營城子街道西小磨村、對門溝村、后牧城驛村,革鎮堡街道羊圈子村、紅旗街道劉家村5個村作為典型示范村,圍繞村莊亮化、健身場所建設、村內環境整治、垃圾治理、河溝渠塘疏浚清淤等內容,帶動全區所有村實現村容村貌整體提升。實現水、電、能、氣全覆蓋。充分考慮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為失地農民辦理社保,為老年農民提供養老金,以大連灣前鹽村為例,村里老人每個月可以領到2000元,實現老有所養。此外,各涉農街道每年籌集幾百萬元慈善資金用于幫助因病致貧的家庭,解決農民實際困難。加快涉農街道校舍建設步伐,持續推進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甘井子區獲評家校(園)共育國家級示范區,9所學校、3所幼兒園獲評國家級示范校、示范園;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公益慈善事業和養老事業發展,持續鞏固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著力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逐步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突出黨的領導,擴寬思路,確保鄉村振興措施實、效果好。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政治保障,充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作用,方能夯實鄉村振興之基。區委區政府聚焦班子結構、聚焦人選標準,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為100%,村“兩委”班子成員127人,平均年齡43.9歲,大專以上學歷120人,比例為94.5%,年齡學歷實現“一降一升”,配強“生力軍”。選優配強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推動建立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村務監督委員會溝通協作、有效銜接工作機制,不斷推進“陽光三務”建設,堵塞廉政風險點。開展新一輪駐村第一書記選派工作,優化駐村力量,拓展工作內容,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干部人才支持。持續加強對村干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管理監督、教育培訓,進一步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著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好、執行力強、作風過硬、群眾認可的“領頭雁”隊伍,為推進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作者系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農業農村局局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