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民培訓取得了顯著成效,高素質農民隊伍不斷壯大,為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了引領和支撐作用。同時也應當看到,高素質農民培訓存在對培訓需求調查分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需求分析不精準、培訓方案設定不合理、農民參訓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進而影響培訓效果,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培訓需求分析的意義
高素質農民培訓需求分析,就是在培訓前通過收集農民的有關信息,根據其現有從業狀況、產業特點及擬從事產業等,結合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及自身實際,運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進行分析評估,找出其在知識、能力和技術等方面的差距,從而確定培訓方式和內容。
隨著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加快,新產業新業態的出現,高素質農民的培訓需求也漸趨多元化。對其培訓必須科學調查分析其培訓需求,增強培訓針對性、實效性。
有利于找出差距。通過需求調查,可以了解高素質農民文化程度、知識技能、經營管理等基本情況,以及自身的發展目標,了解其自身在知識、能力、經驗、技術等方面的差距,結合當地農業生產需求和經濟發展定位,進行充分分析,確定培訓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
提高農民參與積極性。通過需求調查,分析農民是否需要培訓和參加什么樣的培訓,可以契合其真正需求。充分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才能獲得可持續的生命力,任何把鄉村主人地位的農民變成“看客”的做法,都與鄉村振興目標相背離。
提高制定培訓方案的精準度。通過需求調查及分析,可以精準鎖定目標對象,設計提供有針對性的課程,確定培訓時間、授課教師類型、教學方式等,避免一時決策臨時拉人。
為培訓效果評估提供依據。培訓需求分析是效果評估的基礎和重要前提。強化評價與考核,將農民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設計良好的培訓需求分析能夠確定有效的培訓目標、培訓重點,明確培訓學員,可以利用收集到的各種信息資料和分析結果,作為培訓效果評估的標準,用此標準來評估高素質農民能力提升、收入情況、市場開拓、就業能力等培訓成果轉化情況,跟蹤培訓質量,并做好與信貸擔保、金融、保險等對接,促進培訓提質增效。
培訓需求分析存在的問題
對培訓需求調查分析重視不夠。當前,農民培訓多以完成任務為主,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一些機構不開展培訓需求分析,憑經驗認定培訓需求,有的需求調查不充分、不詳實,分析不細致、不到位,導致供給與需求不匹配,制定的培訓方案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再加上培訓模式陳舊,降低了農民的參訓熱情,培訓效果不盡人意。
需求調查分析不足影響培訓質量效能。由于需求調查分析基礎缺失,導致出現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集中培訓、師資配備結構不合理,需要現場學習的卻又提供了課堂理論知識、農忙時授課等脫離農民實際需要的培訓,而在農民需要的實用技術、導師幫帶、觀摩學習、經驗交流、線上學習、后續跟蹤等方面供給不足;由于財政資金下撥多集中于下半年,一些機構為完成任務匆忙開展;培訓項目雜亂,低水平的重復培訓較多,一些農民參加不同部門組織的培訓班,所學內容大同小異,挫傷了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甚至抱有抵觸心理。
缺乏高素質農民培訓需求分析所需專業人才。一些培訓機構人員不具備系統培訓開發知識,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匱乏,不善于科學地收集和篩選培訓需求信息、運用工具和客觀評估標準進行分析,不講求培訓需求分析方法,培訓無據可依,致使調查方案設計不合理,造成把農民需要的內容忽略掉,把非主要內容當作重點內容,開展大水漫灌、填鴨式教學,最終結果是耗費了培訓資源,農民不買賬。
多頭管理難以形成需求供給合力。高素質農民培訓涉及農業、組織、財政、教育、科技、民政、鄉村振興、人社、共青團、婦聯等多部門,多以項目資金支撐,以完成階段性任務為主,多頭供給導致涉農培訓資金分散,各自為陣,內容相互不了解,缺乏業務協作,欠缺資源整合,難以按農民的需求開展,更缺少培訓的前瞻性需求分析及對農民的統一、長期培育計劃。
強化培訓需求分析的對策
高素質農民是新主體、新經濟的實踐者,必須對其進行高質量培訓、推進高質量供給,匹配其需求,從“量”到“質”,緊跟新時代發展要求,滿足農民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需求,變需要農民培訓為農民需要培訓。
加強頂層設計,規范培訓行為。政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措施,出臺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制定農民培訓需求調查分析制度,規范相關培訓技術和方法,建立管理臺賬,指導各類培訓機構開展培訓需求調查分析,全面規范管理。同時增加必要的需求研究的投入。
采用科學的培訓需求分析方法。要加強與農民的溝通和交流,掌握農民心理學,獲得農民的信任和認可,更新農民的思想觀念。目前開展培訓需求調查的方法主要有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經驗判斷法等,或幾種方法同時采用。在調查的基礎上,對培訓需求信息進行歸類整理、分析總結。
用好培訓需求分析結果。要根據培訓需求分析報告,制定出適合的培訓方案,包括教學手段、師資選聘、教學方法、教材選擇、實訓基地等,同時進行培訓效果評估,完善高素質農民信息資料庫,對高素質農民培育情況、實施效果等進行分類歸檔,隨時進行跟蹤服務、監督追蹤等,為長期精準培育提供依據。
提升培訓需求分析人員的專業素養。培訓需求分析是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它需要時間、資源以及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需要從兩方面強化:一是觀念層面。各級培訓機構要切實提高認識,更新觀念,重視培訓需求分析,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指導。二是技能層面。培訓者應首先接受培訓,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能力訓練,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素養,掌握培訓需求分析的原理、技術和方法,探索如何做好培訓需求分析管理。
強化主體作用,建立主導機制,形成需求分析合力。作為社會公共服務產品,農民培訓必須由政府主抓,各級政府部門必須形成統一的規劃和協調機制,暢通運行機制,各個機構的培訓內容培訓情況應相互了解、相互銜接,避免條塊分割,推動政府、培訓機構、企業等各司其責,發揮各自優勢,用好有限培訓資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職業院校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為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和民間組織參與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作為專門機構,可開展培訓需求調查分析,形成培訓需求調研報告,并制定統一的培訓計劃,搭建統一的高素質農民需求分析平臺,信息共享,協同組織、財政、教育、科技、民政、財政、鄉村振興、人社、共青團、婦聯以及中高等大專院校、科研推廣部門和市場化教育培訓機構組織實施,使培訓對象各有側重,內容各有特色,分工協同,共同參與鄉村人才培養,建立高效、可持續發展的一體化質量保障機制,提高資源利用率,為全面推薦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作者單位: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