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大的生豬和黃羽肉雞養殖企業之一,溫氏集團2021年飼料產量1300萬噸。集團長期致力于降本、提質、增效工作,并參與制定《生豬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生產技術規范》,參與《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團體標準發布會。集團降低畜禽配方對于豆粕依賴的主要思路是“一減一替”。“減”即研發應用畜禽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配方技術,降低配方蛋白原料的用量;“替”即精準評估各種蛋白原料的營養價值,合理使用,替代豆粕。
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技術,在不降低畜禽生產性能的前提下,通過各種晶體氨基酸的添加,有效降低配方粗蛋白水平。技術的核心是逐一研究確定不同動物不同階段的各種必需氨基酸與賴氨酸的適宜比例(優化理想蛋白模型)。目前集團雞、豬、鴨配方中添加5至7種氨基酸,粗蛋白降低1~2個百分點,豆粕用量占比下降約3~6個百分點,環境中氮排放減少10%~20%,配方成本降低20~50元/噸。
使用低蛋白多氨基酸日糧,以凈能體系為配方設計的基礎尤為關鍵,因為代謝能或者消化能高估了蛋白原料的價值,不利于低蛋白技術的推行。溫氏集團目前在豬雞配方中全面應用了凈能體系。
利用雜粕等原料替代豆粕,搭建飼料原料價值評估平臺,完善畜禽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數據庫是關鍵。集團目前自主評估建立了黃雞、豬、鴨專用飼料原料數據庫,涵蓋90多種原料,并建立各種原料的有效營養參數的動態預測模型。
使用非常規蛋白原料替代豆粕,在精準評估其有效成分的情況下,還需要確定其在不同動物、不同階段的適宜添加量。當前已系統評估了30種以上原料在雞、豬、鴨不同生長階段中的適宜添加量和飼喂效果。
基于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技術和精準原料數據庫,目前全面推廣畜禽飼料中豆粕減量替代方案,技術上實現了雞、豬、鴨無豆粕配方。2021年,豆粕減量替代技術為集團節省飼料成本120元/噸以上。
在做好“減、替”的同時,針對不同原料的特性,對飼料加工工藝參數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包括粉碎細度、調質溫度等。另外,配方結構發生變化后,合理選擇使用酶制劑消除各種抗營養因子,提高配方效果穩定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目前使用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蛋白酶等。
技術的創新進步需要良好科研保障條件。目前集團飼料質檢中心可自主檢測的飼料相關指標100多項,建設了畜禽飼料效價體外仿生評估平臺,擁有1個專門試驗飼料廠、5個動物試驗場,可獨立開展雞、豬、鴨營養飼養試驗。
飼料原料的靈活選用,除了技術的儲備外,價值采購的實施尤為關鍵。集團配方師與采購團隊密切互動,每月召開2次飼料原料采購決策會,配方師計算出不同玉米豆粕行情下各種替代原料的使用價格上限和可使用比例,采購員判斷未來行情,落實價值采購。
通過努力,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集團配方中豆粕月度占比均低于10%,遠低于行業15%~16%平均水平,最低為2022年3月,豆粕占比為4.29%,其中雞、豬、鴨飼料中豆粕占比分別為4.98%、3.60%和3.79%。2021年,大豆用量減少約141萬噸,氮排放減少2.8萬噸。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