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圍繞“低蛋白、低排放”進行研究探索,同時通過氨基酸平衡技術、酶制劑技術、抗營養因子預處理技術等進行原料組合,有效提高各種雜粕的最高用量,大幅降低豆粕用量,做到了低豆粕、低蛋白、氨基酸平衡、低毒素,滿足豬禽的生長要求,并有效降低氮的排放。
2022年上半年,公司水產飼料實現銷量220萬噸,禽飼料實現銷量480萬噸、噸利潤50元左右,豬飼料外銷量約210萬噸、噸利潤100元左右。在今年上半年玉米、豆粕價格上漲的情況下,能夠取得如此成績,與公司大力推廣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實施雜糧雜粕型多元化日糧技術密不可分。
用好雜糧雜粕等非常規飼料原料,準確評價其營養價值參數是關鍵。為了使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數據庫中的數據具有代表性,公司通過常規濕化學方法檢測、動物實驗、仿生消化儀進行大批量的檢測,建立修正應用的數據庫系統。經過多年的積累,當前生豬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數據庫中的非常規原料已包含DDGS(玉米、稻谷或小麥)、棉粕、菜粕、米糠、花生粕、小麥、大麥等127種原料,檢測的指標包括干物質、粗蛋白、鈣、磷、氨基酸、粗纖維、NDF、ADF等,已在公司畜禽飼料生產中廣泛應用。
配制基于可利用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糧是降低豆粕用量的重要途徑。按照飼料原料中氨基酸實測值(濕化學或者近紅外方法)或者數據庫中可利用氨基酸值(如標準回腸氨基酸消化率),針對豬禽的不同階段,選用合適的氨基酸平衡模式,補充必需氨基酸,維持豬禽不同生理階段的氨基酸平衡,可維持甚至改善生長性能。
在利用雜糧雜粕替代時,還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原料的改變對飼料硬度的影響。需重點關注粉碎、調質、制粒和冷卻等環節來改善飼料硬度。從粉碎粒度、粉碎時間、調質時間、調質蒸汽壓、環模長徑比以及冷卻時間等因素進行調控。第二,關注其他營養素的平衡。其中包括能氮平衡、脂肪酸平衡(補充亞油酸或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平衡、微量元素平衡、電解質平衡等。此外,還要兼顧考慮營養素來源,包括能量飼料組合、蛋白飼料組合等。第三,考慮非常規原料的抗營養因子種類和含量。選擇適宜的酶制劑及其組合,如植酸酶以及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NSP)酶和纖維素酶等。另外,毒素或者抗營養因子也需要關注。例如,小麥中的嘔吐毒素、花生粕中的黃曲霉毒素很容易超過原料標準的上限要求,會損害動物的健康,通過篩選和添加霉菌毒素脫毒劑或降解劑消除、緩解毒素對動物的損傷。
2021年,公司飼料銷量1963萬噸,其中,豬飼料500萬噸,禽飼料900萬噸,豬禽飼料豆粕平均用量占比12.0%,比養殖業消耗飼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3.3個百分點,相當于減少豆粕用量46萬噸。當前,公司研究院通過雜粕的合理替代技術,將保育階段豬飼料配方豆粕使用比例降為12%左右,生長豬小豬飼料最低降至8%,部分育肥豬配方已經能夠實現無豆粕配方日糧。
(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