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種業振興和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要求,將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程作為自治區種業振興三大工程的首要工程,科學謀劃,扎實推進,抓實抓細資源普查保護工作。
抓好頂層設計,周密部署壓實責任。內蒙古自治區把種質資源普查和保護利用擺在突出位置,作出重點安排部署。農牧廳統籌財政、發改、科技等部門出臺加強農牧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的實施意見,持續加大政策支持。連續三年將資源普查保護工作寫入自治區一號文件,并將其納入自治區糧食安全重點目標任務與各盟市簽訂責任狀,確保地方政府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
抓好規劃指引,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內蒙古生態類型多樣,農牧業種質資源極為豐富。為摸清資源家底,做到種質資源應查盡查、應保盡報,自治區先后制定出臺了種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十四五”種業發展規劃、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等重大政策文件,制定了普查工作方案,努力構建起保護利用長效機制。自治區農牧廳統籌推進資源普查重點工作、重要任務,加強與科研單位、專家團隊的溝通協調、調度指導,由自治區農科院各研究所組成6個專業調查隊,一個旗縣一個團隊深入一線不留死角壓茬推進,建立工作調度推進機制,實時跟蹤收集進展,督促加快工作進度。
抓好資金到位,穩定投入強化保障。采取“追、整、加”多渠道籌措資金保障普查保護工作順利進行。去年底,自治區財政追加資金1915萬元用于農作物、畜禽、水產面上普查,資金按任務量全部撥付到盟市旗縣,專款專用。今年初,農牧廳整合自有資金1500萬元用于資源保護,3月初就制定下發了系統調查方案,在產羔、抓絨等關鍵季節提早開展相關測定,并在國家下達任務基礎上增加12個測定品種,同時開展了1萬匹蒙古馬保種、農作物資源鑒定評價。今年,自治區財政廳增加預算內種質資源普查保護專項資金3000萬元,重點用于系統調查和搶救性收集、資源庫建設、遺傳材料采集制作等。
抓好普查質量,配齊團隊強化培訓。自治區與中國農科院草原所、自治區農科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大學等建立了穩定的合作機制,先后抽調骨干力量組建專業的普查工作隊110支,特別是畜禽普查每個品種從國家、自治區到盟市、旗縣均明確牽頭專家和團隊,整個普查工作統一技術路線、方法和標準規范,做到步調基本一致、結果準確可信。邀請和參加國家專家開展的技術培訓10多次,全區舉辦專題培訓班3次,現場培訓班20余次,培訓技術指導人員和普查業務骨干2600多人。
抓好長遠謀劃,構建系統保護利用體系。自治區正在編制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長期規劃,構建農作物、畜禽、農業微生物等以“自治區庫”為核心,活體場區原位保護和資源庫異地保存相結合的種質資源保護體系。新認定蒙古牛、蘇尼特羊2個國家保種場,現有國家畜禽資源保種場、保護區10家,自治區畜禽保種場8家,實現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地方品種均建立活體保種場實施有效保護。作物種質資源庫擬在東、中、西分區域布局建設,東部區在赤峰市建設雜糧雜豆為特色的種質資源庫,西部區在巴彥淖爾市已建成黃河流域種質資源庫,中部區在自治區農科院立項建設自治區農作物種質資源庫。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