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完善體系夯實能力 推進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2-09-22 01:04:49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崔野韓 閆東哲 字號:【

  1997年3月20日,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建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1999年4月23日,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開始受理國內外植物新品種權申請。植物新品種保護在激勵育種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品種權申請量逐年增加,2021年農業植物新品種申請量達到7168件,連續五年位居UPOV成員第一,2021年授權3216件。截至2021年底,申請總量達到48884件,授權總量達到19724件,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大國。進入新階段,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有必要全面總結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成效及不足,不斷開拓創新,推進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高質量發展,助力種業振興。

  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條例》頒布25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重視和領導下,經過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校以及廣大育種者共同努力,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事業從無到有,發展迅猛,成效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制度體系不斷健全。《條例》頒布后,農業農村部相繼發布《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植物新品種保護復審委員會審理規定》《農業植物新品種侵權案件處理規定》《植物新品種保護繁殖材料保藏中心管理辦法》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測試指南》等規章制度,先后發布11批保護名錄,將保護范圍擴大到191個植物屬種,逐步建立起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體系。2015年修改種子法增設新品種保護章節,提高了植物新品種保護的法律位階。2020年頒布的《民法典》,將新品種保護列為知識產權重要類型。2021年通過的新修改種子法,首次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擴大權利保護范圍和保護環節,提高侵權損害賠償標準,進一步夯實激勵種業原始創新的制度基礎。

  工作體系不斷拓展。農業農村部組建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植物新品種復審委員會,設立農業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和繁殖材料保藏中心,開展品種權審查、測試、授權和復審工作。首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成立農業植物新品種審查協作中心并掛牌運行。縣級以上農業主管部門均設立了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行政執法機構,開展侵權和假冒品種權的行政執法。2014年起陸續在北京、上海、廣州、海南設立知識產權法院,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知識產權法庭,植物新品種權司法保護體系不斷健全。

  支撐體系不斷完善。全面升級植物新品種權在線申請和審查辦公系統,將品種權申請納入農業農村部政務信息平臺,實現申請、受理、審查、測試、授權在線處理。構建“品種權公告查詢系統”和“植物品種名稱檢索系統”,基本實現數字化。參與品種權國際申請平臺研發和漢化工作,推動中文在該平臺的使用,為“走出去”和“引進來”提供了便利途徑。建立了1個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DUS)測試總中心,27個分中心和6個專業測試站,擁有一支能力較強的專業測試隊伍。發布了232個植物品種DUS測試指南和23種農作物新品種DNA指紋圖譜鑒定技術標準;建成了包含35000多個品種的表型、圖像和DNA指紋圖譜的品種數據庫,進一步提高審查能力,為品種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通過舉辦培訓、制作宣傳材料、舉辦新品種展示示范、組織新聞媒體報道等方式宣傳植物新品種保護,逐漸增強全社會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意識。在高校開設品種保護和DUS測試的專業碩士選修課,實現品種保護專業進校園;舉辦品種保護與DUS測試技術培訓班40余期,培訓學員數千人次,覆蓋種業管理體系、種子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人員,提升全社會的品種權保護意識。各級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逐漸意識到新品種保護的重要性,陸續設立專門的機構和配備人員負責品種權管理工作。

  維權執法不斷強化。推動行政與司法保護相結合,將品種保護納入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系,農業農村部與最高人民法院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展打擊侵犯植物新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動,自2016年以來全國農業行政部門受理各類品種權案件上千件,有力地打擊了品種權違法侵權行為,保障了品種權人和廣大農民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修訂發布植物新品種權糾紛處理的司法解釋,強化植物新品種保護。自2018年起連續5年發布《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組織制定并發布《農業植物新品種權轉讓合同范本》和《農業植物新品種維權實務指南(試行稿)》,為維權執法提供有力支撐。

  國際合作不斷深入。認真履行國際義務,積極開展雙多邊合作,多次承辦UPOV技術工作組會議,多次派員赴國際組織任職,我國專家成功當選UPOV理事會副主席,成功推進中文成為UPOV工作語言,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逐漸增強。主動發揮區域引領作用,組織開展周邊國家援外培訓,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品種保護制度的建立提供幫助,不斷提升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參與中日韓、RCEP自貿區協定相關條款談判磋商,中歐等雙邊地理標志和知識產權磋商對話,維護國家利益,貢獻中國智慧。

  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推動自主創新,保護知識產權,打好種業翻身仗。2021年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時,明確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行全鏈條、全流程監管,對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突出問題要重拳出擊,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種業知識產權的核心是植物新品種保護,保護植物新品種對鼓勵育種原始創新,促進種業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植物品種選育耗時長、工作量大,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如果沒有對原始創新的激勵,很難培育出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面對植物育種原始創新不足問題,只有建立強有力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才能激發原始創新活力,進而有效保護原始創新品種。

  當前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還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保護水平和執法能力有待提升。新修改種子法通過后,現行的部分法規制度體系已經不再適應種業振興的要求與植物新品種保護新形勢。維權執法依然難度較大,侵權現象依然易發多發,缺乏專業的維權團隊,執法部門和執法人員專業素質還需提升,品種保護“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等問題依然存在。二是支撐體系有待強化。審查、測試、保藏等各個環節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不足,尚未建立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信息化建設有待完善,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DUS測試指南等需要不斷更新完善,直接用于測試的分子方法有待研究。

  多措并舉推動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做好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要緊扣我國育種創新水平和現代種業發展階段,突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以“規范審批、嚴格保護、優質服務、高效轉化、科學管理”為總體目標,完善制度,健全體系,培養隊伍,提升能力,推動品種保護工作體系和管理服務能力現代化,助力種業振興,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完善法規制度體系。與種子法相銜接,修訂《條例》,并對《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植物新品種保護復審委員會審理規定》和《農業植物新品種侵權案件處理規定》等規章制度進行修訂,更好地從制度層面激勵原始創新。研究工作舉措、制定實施方案,穩步推進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實施。

  夯實技術支撐體系。加快植物新品種測試分中心和專業測試站的建設,健全品種測試機構功能和區域布局,完善官方測試與自主測試。健全測試機構評估考核機制,強化質量控制,提高測試質量水平。加快測試指南和鑒定標準研制,推進信息化建設,搭建信息查詢與預警服務平臺。

  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增加品種保護審查員數量,健全維權執法、成果轉化等人才隊伍。加強國內外培訓和技術交流,提升人員素質和能力水平。打造一批精通國內外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律法規、熟悉國際規則,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及實務技能的高層次人才。對種業知識產權管理、服務及相關人員實施分類培訓,開展業務交流。編寫通用教材,鼓勵涉農院校開設品種保護與DUS相關課程。

  強化行政與司法銜接。加強行政執法能力建設,嚴格程序,規范行為。強化品種保護與審定、登記銜接,探索品種權維權打假有效機制,制定發布品種權維權指導性文件,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每年公布典型案例。加強行政與司法保護銜接,建立協作機制和重大案件聯合督辦制度,探索建立維權執法調查官制度,加強溝通交流與信息共享。

  提升管理服務能力。提高品種權審查質量和效率,優化審查流程,健全品種權管理機構和獎勵制度,鼓勵設置品種權專員,開展政策解讀與咨詢服務。健全種業知識產權轉化交易平臺,推動品種權實施。規范和促進品種權、育種專利轉化運用。發揮行業組織作用,促進信息交流,組織維權救助,引導服務行業加強監管和自律,提高服務能力水平。

  深化國際合作交流。積極跟蹤UPOV相關會議,深度參與品種保護國際申請平臺建設,提高使用有效性。持續派員在UPOV等國際組織工作,提高我國國際話語權。強化與歐盟等UPOV成員品種保護政策和技術合作交流。幫助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與UPOV相協調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發布國別申請指引,助力種業“走出去”。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