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華南農業大學與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氏集團”)的科企合作已有30年,雙方一起見證了我國農業領域科企合作的一段佳話。雙方的合作在科研、教學、生產三個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績,“華農溫氏合作模式”被譽為我國農業領域高校與企業緊密合作的一面旗幟,創新成果“農業龍頭企業產學研科技創新模式與示范”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合作方式
1992年,本著“真誠合作,共創美好未來”的發展理念,溫氏集團的前身簕竹雞場用10%的技術股份邀請華南農業大學與之合作,認定華南農業大學畜牧系為其股東之一,系主任以董事會成員的身份參與公司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決策,眾多的專家深入現場指導生產,并擔任公司重要技術職務,全面參與公司育種、營養、疾病防控、經營管理、技術培訓等工作。公司還提取銷售收入的0.5%以上作為科研經費,與華南農業大學聯合開展與公司業務相關的科研工作,共同研究培育豬、雞新配套系和養殖新技術,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科技創新產出能力,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商業育種工程技術體系和產業經濟管理體系。
溫氏集團與華南農業大學的合作歷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1992年以前,華南農業大學的老師通過擔任技術顧問、短期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方式與公司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礎。1992年10月華南農業大學畜牧系應邀加盟公司,正式簽訂了合作協議,首創了高等院校持股加盟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模式。2006年11月,溫氏集團與華南農業大學正式簽訂了全面產學研合作協議,雙方的合作實現了由單一學院、單一學科向多學院、多學科的“跨越式”轉變,學校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多領域的技術服務和支持,包括養雞、養豬、加工、獸醫獸藥、信息和物聯網、金融、管理、機械等方面。
合作成效
華南農業大學與溫氏集團的科企合作,有效整合了科研院校“人才、技術、信息”與企業“資金、基地、市場”等資源,不僅讓最新科技成果得到及時推廣和應用,也為企業開展前沿科技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為學校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雙方的合作產生了“1+1>2”的效果,實現了企業、學校雙贏。
溫氏集團從通過與華南農業大學的科企合作獲得源源不斷的技術驅動力,經過30年,從粵西小鎮走向了全中國,快速發展成為國際上有影響力的超大型企業。
得益于科企合作,企業的規模持續擴大。溫氏集團從1992年年產值4200萬元的一個養雞場,發展成為近700億元產值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1998年溫氏集團從零起步開始養豬,在2018年以前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2018年最高峰時出欄生豬2230萬頭。
得益于科企合作,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獲批共同組建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畜禽育種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平臺,共同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等重大科研項目,牽頭建設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畜禽種業產業園,牽頭組織全國15家單位共同開展國家重大專項“優質瘦肉型豬育種聯合攻關”。共同榮獲省部級以上重要科技獎勵5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省部級特等獎和一等以上科技獎勵20余項,授權專利500余項。
得益于科企合作,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溫氏集團堅持“公司+農戶”合作經營模式,輻射農戶5萬戶,累計獲利720余億元。近年來,依托產學研合作單位共同組建了一支高素質技術推廣服務隊伍,累計幫助近18.6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得益于科企合作,華南農業大學學科建設水平穩步提升。從1992年的畜牧單學科合作發展為畜牧、獸醫、信息科學、機械工程等多學科的全面合作。以雙方的科企合作為支點,共建了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共同承擔了國家“863”等多個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共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多個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
得益于科企合作,學校人才培養成果豐碩。雙方合作完成的教學改革成果“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產學研結合辦學新形式”獲1997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雙方于2012年設立動物科學專業“溫氏班”,并從2015年開始實行獨立招生,通過校企資源實質性匯集、整合和共享,破解了人才培養與現代農業發展脫節等問題;雙方合作完成的《依托實踐教育基地,構建“基地-學校-基地”輪訓式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項目獲2018年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成果一等獎。近10年,雙方聯合培養畜牧行業領軍人才500余人,企業吸納各單位畢業生超2000人就業。
得益于科企合作,學校也獲得較高的收益回報。1992年,溫氏集團贈予華南農業大學10%的技術股,2015年上市轉為每年1000萬元的技術服務費。2003年,華南農業大學通過現金入股的方式,雙方組建了廣東華農溫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華南農業大學通過現金入股的方式,雙方成立了廣東東成種豬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溫氏集團將種豬業務剝離重組,與廣東恒健、華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成立畜禽種業集團。近十年來,華南農業大學獲得技術服務和分紅收益10億余元,同時還獲得數千萬元的橫向課題,有效促進了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
推進科企合作的思考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存在產學研脫節的問題,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不順暢,高校或科研院所開展的科研工作缺少企業的參與,與養殖企業的科技需求結合不夠緊密,取得的研究成果與育種、生產工作實際有差距。只有通過全面緊密型產學研合作,才能打通科技與產業之間的障礙。
華南農業大學與溫氏集團的全面緊密型科企合作,一開始就是單位與單位之間的合作,是團隊與團隊之間的合作,是著眼長遠的合作。
雙方的利益聯結機制是科企合作成功的基礎。短期合作靠機緣,中期合作靠誠信,長期合作靠機制。自1992年溫氏集團贈送10%的技術股雙方開始合作以來,迄今為止已經走過了30年的歷史。雙方的合作不僅沒有削弱,而且還不斷強化,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得益聯結機制,雙方都能從合作中獲得益處。華南農業大學與溫氏集團的利益聯結機制總結起來就是人才定制式培養、成果優先轉化使用、知識價值得到尊重和體現、科技攻關更加貼近產業需求。
企業從合作中得到人才和技術,補齊企業發展的資源短板。2012年和2020年分別建設了本科生和專業碩士“溫氏班”,2016年獲批學校首個廣東省“華南農大-溫氏集團”協同育人平臺,2019年“溫氏集團產業學院”獲批首批廣東省本科高校示范性產業學院。華南農業大學與溫氏集團將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向了一個新高度,為企業解決了急需的實用型人才,目前有2000多名華南農業大學的畢業生在溫氏集團工作,是企業技術和管理的主力軍。同時,通過學校老師長期派駐,以及雙方共建平臺、共同承擔項目,學校的成果優先轉化使用,解決了企業面臨的一系列技術難題,滿足了企業的技術需求,并且還為未來提供了技術貯備。
學校從合作中得到經濟回報、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華南農業大學通過收取溫氏集團的技術服務費,并通過入股溫氏集團下屬的企業獲得分紅,在企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也獲得了紅利,給學校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創造了條件。而且溫氏集團每年還會設置橫向課題,由華南農業大學的科技人員來承擔科技攻關任務,溫氏集團還給華南農業大學提供了良好的科研試驗條件、學生實習條件,同時還長期提供獎教學金,這些也都有利于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更重要的是,通過科技合作承擔國家攻關任務,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
(作者系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