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發展現代種業的骨干力量。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種業陣型企業名單,將農作物、畜禽、水產優勢種業企業囊括在內,構建起“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的強大陣型,對標世界先進,沖擊國際一流。本刊約請隆平高科等國內種業企業,講述種業自主創新故事。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種子需求國,種子作為農業科技芯片,是糧食生產的源頭,是關系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產業。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黨的十八大以來,現代種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100%自給,玉米、大豆等種源立足國內有保障。
進入“十四五”,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21年7月9日,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強調“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農業農村部積極部署,已從種質資源保護、自主創新、企業發展、基地建設、市場環境等五大方面,推進種業振興行動落實。隆平高科深度參與了種業振興行動的戰略部署,作為扶優扶強企業陣型中的領軍企業,時代使命光榮而艱巨。
親歷中國種業的歷史變革
雜交水稻是中國種業的代表性作物,隆平高科則是雜交水稻種業的代表性公司。成立于1999年的隆平高科,從歷經國有科研單位、民營企業、中央企業中信控股的三段式歷史沿革來看,是一家極具中國時代印記的民族企業。
2000年種子法頒布實施拉開了中國種業市場化的序幕,2011年國發8號文件和2013年的109號文件,提出了創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和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種業創新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在這個過程中,隆平高科從2000年主板上市、2007年構建自主創新體系、2011年摸索構建水稻商業化育種體系等,發展的每一步都踩在了中國種業變革發展的鼓點上。隆平高科也是為數不多抓住機遇,通過雜交水稻的不斷育種創新成長為中國種業的領跑者。
目前,公司主營業務始終聚焦于雜交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種業的運營與服務,是我國唯一進入世界種業前十的內生型種業公司。雜交水稻作為公司主營作物的代表實現了國內和國際市場份額第一,通過雜交水稻創新模式與產業發展的帶動與引領,其他作物也成為細分市場的領跑者,其中谷子、食葵業務全球第一,雜交玉米業務中國第一、巴西第三,辣椒、黃瓜業務中國第一。
踐行種業振興的使命
世界種業發展歷史已經證明,企業是參與國際種業競爭的主體,其發展水平與能力代表了國家在世界種業競爭格局中的地位。中國人有這樣的自信,我國雜交水稻育種技術水平世界領先,水稻種源完全能夠自給自足且有較強競爭力。從“三系法”到“兩系法”再到“超級稻”,中國科研單位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近半個世紀的協作攻關,將水稻產量從20世紀50年代畝產僅150公斤左右到20世紀70年代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后平均畝產超過500公斤,最后成功將超級稻的產量潛力突破1000公斤。
種業振興,水稻種業企業要做的是繼續做強優勢、做大規模,拿出更多有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主動參與國際競爭,不斷鞏固提升市場占有率。隆平高科是國內最早建成“規模化、流程化”商業化育種體系的種業企業,也是目前育種規模最大、創新能力最強、平臺最為完善的企業,結合基因編輯和分子育種的有效應用,依托商業化育種體系目前已站在了國際水稻育種的領先位置。例如,隆平高科完全自主選育的新一代高產優質綠色新品種“瑋兩優8612”和“瑋兩優7713”兩個新品種在2021年的百畝示范片現場測產中,平均畝產分別為1114.8公斤和1083.6公斤,創造了高產奇跡。
高產是基礎,真正體現生物育種創新能力的是瑋兩優8612集合了6個抗稻瘟病基因、3個氮高效基因、1個抗倒伏基因,具有綠色、氮高效、高產穩產、抗倒、中抗稻瘟病、米質較優等優點,瑋兩優7713是企業育成品種中首個抗稻飛虱的突破性品種。通過商業化育種體系,2017—2021年,公司水稻首席專家楊遠柱帶領團隊育成通過國家審定的水稻品種232個,其中抗稻瘟病品種81個,部優2級以上優質稻品種98個,國評、省評高檔優質稻品種30余個,農業農村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8個。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統計,年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的雜交水稻品種,2020年公司水稻核心團隊育成的品種有76個,總面積4077萬畝,占全國雜交水稻總面積的25.9%;其中兩系雜交稻品種71個,總面積3947萬畝,占全國兩系雜交水稻面積的52.3%,前十位品種中占6個。晶兩優華占、晶兩優534和隆兩優華占3個品種蟬聯2018—2020年全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前三。
做推動種業振興和
產業健康發展的領跑者
在種業振興的時代背景下,隆平高科以短期內進入世界種業5強為發展目標,以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推動種業進步,造福世界人民”為使命,希望通過創新育種、創新模式和管理方式變革,引領行業健康發展。但發展過程中我們認識到,面對發達國家種業企業的競爭,我們面臨著技術、產品、管理模式與創新能力的諸多差距。中國近8000家種子企業在規模化、規范化和現代化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消耗公共資源的“小作坊”模仿育種還在持續,市場布局不是精準投放而是追求能推多廣就多廣,價值營銷還沒有取代酒桌營銷,售后服務和與下游產業的銜接基本為零……追求質量、服務、多樣化、品牌、客戶價值等種業概念還基本停留在口頭上,急功近利的種業發展模式既損害農戶的利益,又傷害了企業的聲譽,更是破壞了行業正常發展的秩序。
聚焦種質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科技力量集成薄弱、種植規模分散、農業服務不到位等我國種業發展問題,隆平高科以“產品零缺陷、服務零遺憾”為目標,首創的商業化育種、工廠化制種、訂單式種植的糧食生產全程化服務體系及配套信息系統,改變了傳統的作坊式育種、分散化制種、散種散收運營方式,實現了種子“全生命周期、全業務流程”的質量管控。歷經5年的ERP數字化轉型已基本實現業財一體化發展等,隆平高科堅持的商業化自主創新體系、價值營銷和健康增長的管理理念,將引領我國種業發展從初級的規模型真正向質量型轉變。
雜交水稻成功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我國育種創新的關鍵還是在協作機制的構建,種業振興現階段必須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長久以來的創新積累,圍繞企業的產業化需要實現基礎研究的大聯合、資源材料的大整合、育種技術的大集成、產業鏈條的大貫通,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持續不斷地產出優秀品種的育種體系。隆平高科在堅持構建更高效、現代技術應用更加成熟的商業化育種體系的同時,已牽頭組建雜交水稻創新攻關聯盟,開發整合行業創新資源的種業集成研發系統(SCIPD),終將會為實現中國現代種業的振興發展貢獻企業力量。
(作者系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