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互助性經濟組織,是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借力“互聯網+”,推行智慧化政務服務,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不斷提高審批質效,優化“三心”服務,以高效審批助推農業農村發展。
一是精簡辦事流程,辦事“省心”。精心打造了《環翠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變更、注銷零基礎標準化模板》,方便群眾查閱了解辦事流程和所需材料。二是開辟“綠色通道”,幫辦“舒心”。專門設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綠色通道”,針對每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不同情況,幫助制定個性化專項登記方案。三是政務服務下沉,服務“貼心”。高標準建成9處鎮級便民中心,實現了217處網上便民代辦點以及實體代辦點全覆蓋,申請人可就近辦理登記,獲得全程幫辦代辦服務。
目前,環翠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成效卓著。合作社數量穩步增長。登記在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從2008年的25家增至2021年的375家。業務范圍持續拓展。廣泛開展農副產品種養及加工生產,盤活了當地特色資源,經營范圍涉及農、林、漁養殖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占比93%,其中農產品種植業占35%。區域集中發展持續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載體,聯通了農戶與市場,適應了農業農村增收致富的發展需求,正持續發展壯大。被譽為“威海桃花源”的張村鎮王家疃村,依托里口山的優越地理環境,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實行集果蔬采摘、花卉種植、親子游樂、農家體驗于一體的產業發展策略,不僅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而且吸引了文旅產業的集聚。
環翠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在蓬勃發展,但是尚處于發展的嬰孩階段,呈現出經營規模較小、帶動服務能力較弱、運行組織機構松散、利益分配方式單一、創新發展后勁疲軟等問題,尚未形成運轉高效的利益共同體。作為助力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載體,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不僅僅在于數量的增長,更在于質效的提升,可從以下方面完善提升。
培育與清理。一方面,做好注冊登記的事前指導、事中服務和事后幫扶。宣傳解讀相關政策,對有創辦意愿的組織和個人,安排專人靠前指導,同步推送信息至所屬鎮街及相關部門,打破數據孤島,建立高效的協同管理鏈條。另一方面,加大幫扶和監管力度,根據具體實際分類施策。對于有發展意愿但資金受限的,除了以可用貨幣估價、可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外,鼓勵其申請相應的金融機構貸款;對于未開展實際業務的空殼合作社,積極引導其采用簡易注銷等方式高效退出市場。
規范與壯大。一方面,要依法依規辦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為依法依規辦社提供了法制基礎。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成立“黨建引領”“企業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黨建引領優勢、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開拓合作社發展藍海,積極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認證,包括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塑造地區品牌競爭力。
提質與增效。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更是受益者。截至目前,環翠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成員14877人,占總成員數的98.41%。必須廣泛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可聘請職業經理人,讓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人才帶頭規范管理。此外,建議繼續推動聯合社的設立,并基于成員特殊性,建立完善的登記材料審查標準,規范化登記,寬進嚴管,補齊單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勢單力薄的短板,以優質審批服務促合作社提質增效。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行政審批服務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