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圍繞共同富裕示范區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建設,把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作為促進農村生產、消費“雙升級”的新引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新支撐,強政策供給、建體系隊伍、優服務保障、抓項目落地,全力擴大有效投資。特別是今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住經濟大盤系列決策部署,出臺助農紓困20條政策,大力實施穩進提質助農攻堅行動,為夯實三農“基本盤”提供有力支撐。
準確把握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發力點,建立完善工作體系
以“三條跑道”為主要方向。圍繞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瞄準農業“雙強”、鄉村建設、農民共富“三條跑道”,加大政策引導力度。研究出臺《關于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補短板”建設的實施意見》,創新提出“補短板”建設11項標志性工程,重點加快謀劃布局和實施一批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農業科技創新、現代鄉村產業強鏈補鏈等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預計“十四五”期間將帶動1萬億元以上社會資本投資。
以重大項目建設為主要抓手。實行“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實施一批”機制,分層分類設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準入標準,每年滾動編制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實施計劃,建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庫。建立“1+5”調度機制,全方位調度省級項目建設進展,其中對高標準農田、生豬保供、千萬工程、農業“雙強”重點突破、農村冷鏈物流等五類底盤項目按月開展調度。2022年全省重大項目總投資135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61億元,截至7月底已完成年度投資243億元、完成率67.3%,新建項目開工率96.9%。
以省市縣聯動推進為主要手段。浙江省委省政府將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作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重要抓手,在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上進行專題部署。與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統計局建立協同推進機制,整合優化支農政策體系,對接貫通投資項目審批系統,探索建立覆蓋一二三產的農業農村投資統計監測口徑,多跨協同擴大有效投資。省市縣三級農業農村部門全部組建投資管理工作專班,同頻共振抓項目建設。
以“政銀險擔基”一體化為主要支撐。發揮財政杠桿引導作用,穩定社會投資三農預期,激勵社會資本跟進投入鄉村振興。以異地搬遷項目為例,“十三五”期間財政投入14.79億元,帶動社會投資85.86億元。成立浙江金融服務農業農村共同富裕聯合體,會同浙江銀保監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和省內26家金融機構,形成金融信貸支農、普惠金融扶農、金融改革興農、農業保險惠農、項目資本對接強農的工作機制。
全力打造最優投資環境,
服務保障項目建設
開展農業農村投資“一件事+明白紙”改革。建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省定方向、縣競項目、評審入庫、入庫問效、閉環管理、全程跟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建設農業農村項目直通車,實施從立項、評審、入庫、實施到績效的項目全流程一件事改革。編制支農惠農政策明白紙,梳理省級和中央有關支農惠農資金政策,整理出7大類14小類共88項資金政策,在全省農業農村信息網上公開。各地結合實際創新明白紙形式,逐步形成“1+N”政策明白紙便農惠農體系,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撬動力度。如湖州市創新開發“惠農政策碼”,方便農戶從手機端隨時隨地便捷查詢。
常態化推進資金項目有效對接。與國開行浙江省分行等11家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不定期向金融機構推送項目清單,引導加大金融要素保障。建立農業農村招商項目庫,推出第一批251個農業農村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652.75億元,在省政府召開的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印發推介。發揮投資基金撬動作用,在原省鄉村振興投資基金完成項目投資7個、基金投資16.6億元基礎上,今年又立項13個,完成投資決策1個、基金投資3.6億元。第一時間組織發動,遴選推介63個項目列入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推薦名單。
加強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出臺《關于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促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落實中央明確的建設用地指標有關要求,優先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用地需要。搶抓“三區三線”劃定窗口機遇期,審核上報省級以上重點項目74個、總投資1090.2億元,建設用地需求2.5萬畝,做到符合條件的“應報盡報”。
加大重大項目聯系服務。將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聯系服務納入全省農業農村系統“三聯三送三落實”重要內容,建立重大項目聯系服務機制,由項目所在縣(市、區)農業農村局明確聯系項目的局領導和牽頭業務科室,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團隊、一抓到底”的要求,狠抓新開工項目協調服務,常態化協調解決問題,加快項目進度。
吸引撬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
建立多元投入格局
完善重大項目考核激勵機制。在對前期工作好、投資進度快的16個縣給予總額5000萬元激勵資金的基礎上,會同省財政廳探索建立重大產業項目投資激勵機制,再次加大對現代種業、冷鏈物流等重大項目激勵。今年已將農業農村有效投資情況納入2021年省政府督查計劃,全覆蓋開展專題督查,結果納入省對市縣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省農辦、省農業農村廳、人行杭州中心支行連續4年對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情況及成效開展考核評估,有力調動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積極性。全省涉農貸款在上年高基數基礎上保持平穩增長,截至5月,涉農貸款余額達6萬億元、增長17.2%,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高于全國4.7個百分點。
培育農業農村投融資平臺。積極培育強村公司、“兩山銀行”等農業農村投融資平臺,承接“大好高”項目,進一步拓寬社會資本投入渠道。如常山縣設立“兩山銀行”(常山縣生態資源管理運營有限公司),收儲8000多畝閑置低效利用土地,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引進億利集團等上市公司,激活農村沉睡資源。
拓寬小農戶投融資渠道。創新農戶小額普惠貸款,率先推行“無感授信、按需增信、隨時用信”簡易流程,以免擔保、純信用、小額度、廣覆蓋、低門檻為特點,讓每一位農戶都享有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務。2021年末,全省普惠授信服務農戶903.3萬戶、授信總額1.44萬億元,每戶農戶享有至少3萬元的授信基礎額度,普惠金融覆蓋率達到100%。
下一步,浙江將按照盤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總量、提高質量的要求,不斷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加快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鞏固發揮好三農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
一是全面推進三農新基建。貫徹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要求,編制實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現代化行動方案,聚焦糧食生產、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核心技術攻關、農產品加工(含預制菜)、農村冷鏈物流等重點,加快布局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增后勁的基礎設施項目,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二是不斷優化農業農村投資政策。深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進一步加大對糧食安全、農田建設、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等領域的財政支持保障,積極構建大三農支農資金體系。加快制定土地出讓收入省級統籌鄉村振興資金與績效管理辦法,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的支持力度。按照2022年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達5%的比例要求,督促市縣抓緊編制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重大工程項目專項建設規劃。
三是持續拓展農業農村投資空間。啟動建設“浙里惠農”直通車,貫通政府、銀行、保險、擔保等惠農數據、互為增信,加快推進“政銀險擔”一體化體制機制。全面實施農業標準地改革,設置畝均投入產出、設備裝備、安全環保、面積年限、帶動效益等控制性指標,招引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發展。探索建立省級農村閑散資源交易平臺,進一步盤活農村沉睡資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