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科技支撐 “梨樹模式”又創新
時間:2022-07-19 00:53:02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苗全 字號:【

  位于東北黑土區域核心地帶的吉林省,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方位開展黑土地保護和培育行動。2004年,吉林省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按照國家要求,結合梨樹縣特點率先進行了黑土保護技術的試驗示范工作。經過近二十年的探索與發展,梨樹縣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東北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梨樹模式。

  “梨樹模式”是以玉米秸稈覆蓋少耕、免耕栽培技術為核心,一整套包括收獲與秸稈覆蓋、土壤疏松、播種施肥、防除病蟲草害的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梨樹模式”能減少風蝕水蝕80%以上,增加土壤有機質,實現多蓄水和保水,能促進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節本增效、穩產高產。

  近日,已經通過的“黑土地保護法”明確規定:“國家采取措施加強黑土地保護的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將黑土地保護、治理、修復和利用的科技創新作為重點支持領域;鼓勵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等協同開展科技攻關。”“梨樹模式”的成功,離不開科技支撐,主要有四個體系。

  一是技術研發體系。2007年,中國科學院的團隊在東北黑土區進行“東北黑土培肥增碳研究”。2008年,中國農業大學在梨樹縣建立了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先后在梨樹鎮高家村和泉眼溝村建立了核心研發基地進行技術研發。

  二是試驗示范體系。黑土保護科技成果率先在核心研發基地進行試驗示范,同時在縣域內建立了30個試驗示范基地,在吉林省其他市縣區建立了15個試驗示范基地,在東北四省區建立了50個試驗示范基地,驗證科研成果的可行性。

  三是配套農機裝備開發體系。首先是解決播種問題,借鑒國外技術,在沒有專業技術人員、實踐經驗、場地和資金的情況下,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在自家拿了10萬元錢,聘請3名技術工人,在公司小院開始了免耕播種機的試制。2008年,第一臺機器問世;2010年,免耕播種機進入實用階段。到現在,免耕播種機完全國產化,替代了進口產品,目前市場保有量達到14萬臺。期間又研發了秸稈歸行機、條耕整地機、多功能免耕播種機、深松整地聯合作業機等配套機具,為“梨樹模式”實施推廣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技術推廣體系。梨樹縣走的是邊研究、邊示范、邊推廣的路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全縣實施“三個一”工程,即10個縣級基地,100個鄉鎮級基地,1000個村級基地進行示范推廣;依托中國農業大學成立了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吸收聯盟成員480余名,在東北四省區建設了103個示范推廣基地;一個由推廣部門牽頭,由聯盟搭建平臺的推廣體系高效運轉。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梨樹縣視察時指出,要認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在梨樹奮斗的專家團隊總結經驗,確定了實施“梨樹模式”的創新方案——《梨樹縣現代農業生產單元建設》,也就是“梨樹模式”的升級版。其以300公頃為一個生產單元,配備一套田間作業機具,以土地托管的經營方式,實行標準化、機制化、信息化、契約化管理。采取保證生產資料成本不高于、糧食產量不低于分散經營農戶以及生產資料、田間作業等全部統一操作的“雙保全統”的運行機制,在生產過程中對土地采取“規模連片、打亂地界、規范行距、導航作業”的基本做法,以期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規范操作,實現高產高效。截至2022年6月,建設梨樹縣現代農業生產單元20個,面積5000余公頃。

  “梨樹模式”的創造、發展和完善,不僅促進了當地黑土地的保護,更是有效地解決了東北地區由于土壤侵蝕、高強度利用導致的耕層變硬、變薄、養分匱乏等問題,為遏制耕地退化、恢復重建耕地生產生態功能,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國家戰略目標提供了科技支撐。

  (作者系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創新聯盟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