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省太和縣的種糧大戶徐淙祥回信,向當地的鄉親們表示問候,對全國的種糧大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省眉州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考察調研時也指出,要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把種糧大戶組織起來,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誰來種糧的問題,是關系我國十幾億人吃飯的大問題。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大戶耕種成為糧食生產重要形式,種糧大戶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種糧大戶耕種面積較大,土地規模經營效益明顯,從業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他們經驗足、頭腦活,愿意嘗試新技術,對于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接受度高。他們以家庭經營、合作社經營形式為主,輻射帶動普通農戶意愿強且作用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受糧食特殊的商品屬性、生產投入大、市場風險大等因素影響,一些種糧大戶收益水平并不高。特別是前一個時期化肥等農資價格持續上漲,一些種糧大戶擔憂種糧不掙錢。破解大戶種糧效益低的問題,從大戶自身來看,需要進一步創新經營方式,通過合作和聯合組織,實現內涵式或外延式的規模再擴大,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按照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的目標要求,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各級政府要堅持和完善農業的價格和補貼政策,建立完善“輔之以利”“輔之以義”的有效機制,讓種糧大戶“種得好、賣得好”“有錢掙、得實惠”,從而有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