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發展飼料生產 保障糧食安全
時間:2022-07-19 00:50:21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李叢希 譚硯文 字號:【

  飼料糧安全與糧食安全密切相關。目前,全球飼料糧主要是玉米、小麥、大麥、高粱等谷物,其中世界玉米產量的60%被用作飼料原料。這種供給結構也導致飼料糧安全供給成為國際社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發展難題。目前,地緣政治、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的復雜國際形勢將進一步沖擊發展中國家的飼料糧乃至糧食安全。從飼料糧和口糧的關系來看,二者在生產供給上具有競爭和互補關系。一方面,兩者在土地、水等資源的利用分配上存在競爭關系;另一方面,兩者都是糧食,可以相互轉化、相互補充。因此,如何正確處理好口糧與飼料糧的發展關系成為當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國內飼料糧供給面臨的主要問題

  人地矛盾問題仍然存在。我國人口基數大,雖然人口年均增長率僅為0.52%,但人口總量已達14.13億人,20年間增加了1.45億。而我國耕地總量卻在城鎮化、工業化過程中呈現出不斷減少的態勢。國土“三調”數據顯示,我國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比“二調”時減少近8700萬畝。2017-2021年,水稻和小麥種植面積從8.28億畝減少到8.02億畝,已經接近農業農村部劃定的8億畝底線,同期的玉米種植面積則增加了1381.50萬畝。在口糧底線的前提下,作為飼料糧的玉米種植面積已無多少進一步擴大的空間。因此,人多地少的矛盾是制約我國飼料糧供給的一大瓶頸。

  糧食供求結構矛盾日漸凸顯。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食物消費結構不斷轉型升級,居民對糧食消費的數量趨于下降,對肉禽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消費需求在增加,直接推動了我國飼料生產規模的擴大。2011年以來,我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飼料生產國,近10年我國飼料產量年均增長5.65%,近兩年生豬產能的迅速恢復,使生豬產業對飼料需求大幅增加。然而,供求結構矛盾使得我國飼料產業的發展既要“不與人爭糧”又要“不與糧爭地”。從產品結構來看,目前我國飼料加工嚴重依賴玉米等飼料糧及豆粕,雖然玉米產量在不斷增加,但是玉米在被加工成飼料的同時,還有一部分被用來加工成玉米淀粉、淀粉糖和乙醇。隨著玉米加工業的發展,我國玉米產量逐漸難以滿足生產消費需要,供需缺口不斷擴大。從飼料糧種植區域分布來看,以玉米為主的飼料糧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廣東、廣西、江蘇、湖北、湖南、福建等飼料生產大省則主要依靠“北糧南運”或者進口來滿足加工需要。

  種糧成本高效益低的問題依然存在。近10年,我國稻谷、小麥、玉米每畝總成本的上漲幅度均超過60%,種糧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因成本收益問題產生的糧食價格多重倒掛現象較重,主要表現為成品糧與原糧價格倒掛、國內外糧食價格倒掛、南北產銷區價格倒掛。因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糧效益,減少流通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交易成本是促進我國糧食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必由路徑。

  復雜的國際形勢進一步沖擊飼料糧安全

  全球飼料糧供需嚴重失衡。一方面,包括玉米、大豆在內的主要飼料原料集中在美國、巴西、阿根廷等美洲國家,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基本掌控全球玉米、大豆供應鏈。另一方面,包括中國、印度、越南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正面臨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對飼料糧的需求不斷增加,供需缺口也在不斷擴大。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2018年我國每天人均的動物源性蛋白質攝入量僅為美國的55.43%。未來,我國居民動物源性蛋白質攝入量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對飼料糧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全球飼料糧供需嚴重失衡的狀況將對我國飼料糧生產供給產生重大影響。

  飼料糧短缺已成為全球糧食危機的重要誘因。2020年以來,公共衛生事件、地緣沖突、極端氣候等風險疊加,使全球飼料糧供給局面發生深刻變化,飼料糧供給嚴重短缺可能成為沖擊世界和我國糧食安全的最大風險因素。尤其是俄烏沖突對全球飼料糧供應鏈產生嚴重沖擊,國際能源價格、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推動世界飼料糧價格持續上漲,并加快向國內傳導。從2月下旬到5月下旬,用于加工的小麥、玉米價格的漲幅分別為11.04%和5.45%;尿素、復合肥價格的上漲幅度則分別達到21.13%和18.71%。隨著烏克蘭糧食出口的中斷及歐美對俄制裁的持續,包括飼料糧在內的農產品供應鏈將受到全球價格巨幅波動的沖擊,或將推動世界糧食價格持續上漲,極易引發全球性糧食危機。

  國際飼料糧短缺對中國飼料產業的沖擊顯現。國際形勢變化對我國飼料產業的沖擊主要體現在飼料糧進口市場格局調整及生產成本的大幅上漲。俄烏沖突導致世界局部地區的玉米、大麥出口中斷,我國飼用玉米及其替代品的進口將更多地依賴美國和南美市場。另一方面,飼料產業鏈長、產業集中度低、行業風險大,目前的國際局勢下,飼料糧和飼料價格的上漲提高了飼料下游的生豬、雞等禽畜養殖業的生產成本,行業面臨虧損。

  政策建議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依靠進口替代來填補飼料糧缺口的方式已愈發不可持續,飼料及飼料用糧進口將面臨進口供應鏈中斷及進口成本高漲等一系列問題。在暢通內外循環的同時,亟需制定以我為主、適當進口的長遠發展戰略,同時應進一步發展飼料生產,保障糧食安全。

  加強政策調控與支持,建立飼料糧多元化供給保障體系。一是要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的糧、棉、油、牧、草、水產等各類產業技術體系制定中長期的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建立從高產優質種業到機械化、數字化生產、加工等全產業鏈的研發推廣體系,降低種糧和養殖成本,提高產業效益;二是優化撂荒地復墾的種植結構,結合各地優勢特色適度增加飼料作物種植。例如,華南地區可支持飼料企業帶動周邊農戶利用撂荒地種植木薯。三是在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探索建立飼料產業鏈“鏈長制”,著力完善糧食流通體系,重點疏通“北糧南運”的運輸障礙,提升流通效率并在南方地區設立多個飼料糧儲備運輸中心。

  持續加大節糧減損工程建設力度。加快實施糧食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環節節糧減損,是推動我國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建議在國家《糧食節約行動方案》下,加強節糧減損制度建設,將節糧減損作為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將節糧減損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考核評價制度,并鼓勵飼料主產主銷大省出臺飼料糧和飼料產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探索飼料糧減量替代;倡導企業開展飼料減量替代技術的研發,對相關專利技術進行保護和獎勵;同時,要嚴格執行飼料生產安全標準,防止出現抗生素、重金屬含量超標等涉及食品安全隱患的問題。

  加快飼料糧和飼料產業的全球布局。飼料糧進口來源多元化及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填補國內飼料糧缺口,有效參與全球糧食治理,保障飼料產業安全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全球飼料糧和飼料產業正在加快重塑,建議加快利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政策紅利,加強與RCEP成員國飼料糧和飼料產業合作,促進農業投資貿易便利化,進一步支持企業在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國家建立玉米和木薯種植基地,拓寬飼料糧進口來源渠道;完善包括飼料糧在內的糧食供應鏈預警體系,加強對國內外糧食市場的監測預警。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