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河道是區域流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黑臭水體的整治,不僅是從流域全局對水環境系統治理的內容之一,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山東省臨沂市聚焦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難點,創新BOO(建設-擁有-運營)模式,通過租賃運維、分散治污,變難點為污染防治攻堅的突破點,打造水清岸綠生態亮點,促進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共同發展。
凝聚政企合力,破除資金短缺問題。以往黑臭水體治理主要依賴財政支付,資金缺口大。以臨沂市蘭山區柳青河流域治理為例,需建設2萬噸/日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不包括每年的運維服務費,僅前期靜態投資就高達2億元。通過BOO模式,蘭山區主管部門與地方水務公司簽約,采用租賃治污設備、運維服務的方式,每季度按噸支付污水處理費用,同等規模的污水處置量,每年約支出2000萬。按20年服務周期來算,整體投資費用可節約40%左右,既減輕了政府一次性大額采購帶來的財政支出負擔,又避免“建管分離”,有利于控制項目全周期成本。
完善運管機制,補齊協同治理短板。農村黑臭水體污染源復雜,涉及縣區、鄉鎮政府及生態環境、住建、水利、農業農村等多部門。開展源頭管控工作對地方和部門間的溝通要求較高,治理結果易出現反復。在BOO模式中,按照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制定的地方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處置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主管部門作為監管者,每月按標準要求隨機檢測設備的出水質量,對水務公司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向水務公司支付運營費用。責任主體的明晰避免了基層環保力量不足、執法能力分散的矛盾。同時,通過政府監管,企業的收益與治理效果掛鉤,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實現治污效率最大化。
前移治污關口,適應農村污水特性。農村黑臭水體分布面廣、人均排污量少,如果照搬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的集中處理方式,多需對村居路面進行破拆,每公里管網建設費用高達100萬元,管網進水量也長期不足。臨沂市生態環境局牽頭開展全方位倒查倒排污染源頭工作,摸清分布在村居溝渠、細小支流中黑臭水體來源。結合實際情況,選擇裝配分散式治污設備,占地面積小、建設周期短。通過靈活布置、就地處理,將治污關口前移。截至目前,全市共采用BOO模式裝配各類不同處理規模的一體化設備共計402臺,蘭山區基本實現區域內點源生活污水零直排。
四年來,BOO模式在臨沂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中得到廣泛運用,成效顯著。
持續改善了生態環境。2020年底臨沂市已經累計完成149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莊內污水橫流、亂排亂放的情況基本消除。2021年提前完成年度省定黑臭水體治理任務,23處老百姓身邊的水污染問題已轉變成秀麗的清水綠岸。曾經黑臭度為重度的柳青河西支現在更是成為老百姓平時休閑垂釣,閑暇遛彎的好去處,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有效促進了經濟發展。水務公司通過BOO模式參與公共產品黑臭水體治理項目,進一步催生企業精進環保技術,擴大市場份額。企業自主研發的凈水系統獲得了14項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4項國際PCT專利進入美國、日本、加拿大等53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經在山東、黑龍江、云南、福建、陜西、浙江、重慶、湖北等8省市都得到了廣泛應用。下一步企業積極建設智能加工廠,利稅額將由現在的3500萬提升至2.3億。
積極推動了鄉村振興。臨沂市將黑臭水體治理項目與關聯項目相結合,在市級美麗鄉村示范片區、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明確提出兩年內要完成55%以上治理任務,聯動開發鄉村產業,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有力推動了鄉村生態振興。
(作者系生態環境部掛職干部,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羅莊街道小山后村黨總支書記助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