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回信中滿懷深情地說:“得知你們發揮好山好水的優勢,日子越過越紅火,我感到很高興。”近年來,位于北京密云水庫南岸的金叵羅村,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為抓手,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努力走出一條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之路。
聚焦“補鏈強鏈”,著力構建鄉村產業體系
2012年以前,金叵羅村以種植玉米為主,經濟收益不高,民俗旅游等產業幾乎為零。村莊產業發展規劃不清晰,村民們的發展理念和生產技術落后,難以適應發展新形勢與消費新需求。
為提高村莊產業發展水平,壯大村集體經濟,村莊以“三起來”(土地流轉起來、資產經營起來、農民組織起來)為指導,以加快農民增收致富為目標,充分發揮農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優勢,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探索了一條“資源整合、強強聯合、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
明確村莊發展新引擎。2012年,編制金叵羅村旅游發展規劃,錨定鄉村休閑旅游發展道路,確立了以“旅游+”為主線,以旅帶農,以旅促農,以鄉村美麗經濟促產業發展的思路。積極探索“休閑觀光+采摘體驗+農耕展示”等融合模式,著力培育文化旅游、特色民宿、名優特新農產品品牌,形成“特色農業支撐旅游產業”的產業融合格局。
構建產業發展新模式。推行“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的體制機制,先后成立澤鼎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民俗旅游合作社和金櫻谷農業專業合作社,吸納全村95%以上的農戶入社。大力發展櫻桃、小米、有機蔬菜種植和民俗旅游,舉辦櫻桃采摘節、金谷開鐮節、農民豐收節等特色節慶,逐漸形成春季有農耕、夏季有采摘、秋季有秋收、冬季有節慶的固定活動。
探索鄉村旅游新業態。引進西口甜品工作室、飛鳥與鳴蟲食農教育農場、北青傳媒自然教育、親游科技等一批優勢企業,豐富村莊休閑農場、鄉村營地、親子樂園等業態類型,整合村莊現有景觀、民宿、農業等資源,將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等產業深度融合,延長產業鏈條,開展開心菜園租種、自然大課堂等活動,形成“生態農業+精品民宿+自然教育”的新空間,著力打造田園綜合體。
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思路,夯實了金叵羅村的產業根基,提振了村民發展信心。目前,村莊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型基本顯現,農旅融合更加緊密,金叵羅農場、北井小院、老友季民宿成為游客爭相觀光的網紅打卡地,“金叵羅小米”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已被列入北京市京郊“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2021年,全村實現旅游年收入470.3萬元,接待游客29.3萬人次,旅游就業人數近300人,注冊民俗戶達到98家,可同時接待550余人住宿,近千人同時用餐。村莊先后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
聚焦“外引內培”,著力增強鄉村內生動力
金叵羅村近山不靠山、近水不靠水,曾經一度因為經濟發展滯后導致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在經歷本土人才流失和高層次人才短缺的困境后,金叵羅村越來越認識到人才是實現村莊發展的關鍵因素。為破解村莊發展人才瓶頸,村莊打好“引、聚、育、用”組合拳,做到吸引、集聚、培育、使用人才并重,讓“外來女婿”和“本地郎”共同在村莊發展中貢獻聰明才智。
強化服務引才。圍繞返鄉創業新農人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管家式服務,及時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場地、運營等方面問題,強化項目發展過程中的政策和物質支持。
利用資源聚才。充分發揮返鄉創業新農人在人脈資源、項目鏈接方面優勢,推動西口甜食社劉甜恬、飛鳥與鳴蟲團隊等一批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團隊落戶,組成金叵羅第11生產隊。
加強培訓育才。發揮11生產隊人才培養“先鋒隊”作用,聘請高校教師、民俗美食專家、致富帶頭人,開展鄉村課堂、鄉村振興培訓班等活動,教授本村村民禮儀服務、烘焙、民宿運營等知識,滿足村民就業和產業發展需要。
搭建平臺用才。以民宿老友季“鄉村會客廳”為平臺,發揮11生產隊新農人們鄉村資源整合者、城市要素導入者、村莊形象代言者、村莊運營參謀者的特殊作用,在村莊重點項目發展、產業發展方向等方面出謀劃策,不斷凝聚鄉村振興的多元力量。
良好的“創業環境”形成了強大的人才集聚效應,促使11生產隊規模不斷壯大,形成了村莊的鄉村振興“智囊團”。多元化的培訓課程,也為村民搭建了學習平臺。通過培訓,越來越多的村民切身感受到了鄉村的經濟、生態和文化價值,增強了身份認同與發展意愿,開始積極思考就業和農家樂提檔升級方向。2021年7月,4個本村民俗旅游接待戶與外部力量合作,打造了首批“親子小院兒”,成功研發了“金叵羅家宴”,促進了增收致富。
聚焦“培根鑄魂”,著力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在村莊發展過程中,村“兩委”干部漸漸發現,不論是外來游客還是村民,在物質生活獲得一定滿足后,對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期待。為滿足游客和村民的精神文化需要,金叵羅村積極推動歷史文化挖掘保護,打造文化鄉村、培育文明鄉風,探索文化潤民、惠民、富民的特色化道路。
文明鄉風潤民。更新完善村規民約,以“五好家庭”“清潔文明戶”“先進黨員”等評選工作為抓手提升村民素質,倡導文明新風尚。建立金叵羅村吧,依托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等村級議事機構開展說事評理,強化村民在村內事務中的參與感和話語權。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開展環境清潔、敬老愛老、疫情防控等志愿活動,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文化服務惠民。建設升級健身廣場、圖書館、老年驛站等基層文化基礎設施“硬件”,打造秧歌、腰鼓、小車會等一批品牌文化隊伍,優化文藝演出、電影放映等基層文化活動“軟件”。積極引進城市生活理念等,舉辦藝術展、藝術沙龍論壇,吸引藝術家駐村創作,推動美術、藝術等文化元素融入鄉村,為村民提供多元文化體驗。
以文興業富民。深入發掘村莊優秀的農耕文化、紅色文化、水庫移民文化,大力開展美食制作、手工作坊、農事活動體驗等休閑觀賞農業項目,打造農業科普教育基地。推動北井小院、老友季等一批有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的民宿發展,助推紅色旅游、農事體驗游等文化游提檔升級。研發特色糕點小米酥,將泥塑、手工布藝等民族民間手工藝品與創意設計、現代元素融合,推動村莊文化的商業轉化。
對文化事業的深耕,豐富了村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多的村民自發參與到鄉村文化保護傳承中,通過建立抖音宣傳小分隊等形式,傳播村莊文化。民俗體驗、特色美食制作、有機蔬菜種植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也使游客獲得了鄉土情感的滿足。文化也已由“軟實力”轉變為推動發展的“硬支撐”,“文化+”發展模式愈發成熟,貢米打包飯、金叵羅櫻桃等農耕文化產品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金叵羅村正成為集農業文化創意、觀光旅游體驗等為一體的文化產業綜合體。
聚焦“三生空間”,著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金叵羅村地處北京市生態涵養區,位于密云水庫二級保護圈內,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村莊不能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產業發展受到很強的政策約束。
為突破發展瓶頸,金叵羅村轉變發展思路,將生態環境作為村莊發展別具一格的優勢資源,在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治理上下足功夫,讓村莊不僅成為本土居民的生活家園,而且成為城市居民看山望水憶鄉愁的自然營地。
生產上抓防治。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強化農業資源保護,推動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生產模式生態化,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進行土壤改良,自2012年開始堅持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依托北京市低碳環保協會開展堆肥實驗,通過酵素堆肥、蚯蚓廁所等舉措,用有機肥代替化肥,進行保護性耕種,從根本上解決面源污染問題。
生活上促宜居。將環境建設作為村“兩委”會重要議事內容,成立環境建設領導小組,實行干部包片管理。加強村莊規劃編制,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善村莊基本生活設施,投資800多萬元硬化田間和櫻桃采摘園道路,修建村南路和村邊田地園區圍欄,完成村莊養老餐桌建設。有序推進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累計拆除違法建設100余處、清理街道衛生600余次。
生態上重保護。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標準推行田長制,完成復耕任務300余畝。全面落實河長制,定期開展河道巡查,加強對本村養殖、種植等點源、面源污染和污水亂排、環境衛生等污染源管控,2021年全年巡河率100%。深入推進“一微克”行動,強化污染源管控,率先完成村莊煤改電。
綠色集約式的生產方式,提高了農產品生產質量。村莊種植的綠色糧菜,每周持續供應300多戶城市居民,成為市民的餐桌首選。持續不斷的生態修復,使土壤地力和固碳能力有效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國家自然保護區標準。良好的生態環境,帶給了村民宜居體驗,也帶火了生態農業和生態產業。金櫻谷農場利用豐富的土地和特色農業資源,形成了京郊“家庭游、親子游、中小學生科普實踐”農耕文化基地,飛鳥與鳴蟲農場也成為游客體驗低碳有機生活的理想之所,越來越多村民端起了“生態碗”,吃上了“生態飯”。
聚焦“強基固本”,著力夯實黨的執政根基
金叵羅村域面積大,村內人口多,治理難度高,要想推動村莊高質量發展、實現有效治理,必須依靠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的帶動作用和152名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強化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
為夯實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金叵羅村將組織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在強組織、抓班子、帶隊伍上聚力,著力將村黨組織建設成為貫徹黨的決定、推動改革發展、團結服務群眾的堅強戰斗堡壘。
選好帶頭人。強化黨支部帶頭人選樹,注重選拔思想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高的黨支部書記和第一書記,以“黨支部+雙書記+新農人”的模式,推動結對共建、資源共享,累計引進項目10余個,村莊人均年收入從2012年的1.5萬元提升至3.1萬元。
配出好班子。以“兩委”換屆為契機,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吸納1名35歲以下年輕干部進入“兩委”班子,擇優培養4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輕后備干部,推動黨支部戰斗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建強好支部。以“1+10”黨員聯系群眾機制(1名黨員聯系10名群眾)為抓手,以黨員“雙報到”為載體,開展黨員包戶活動,發放《致全體村民的一封信》,號召全村村民有事找黨員、遇事問黨員。村內黨員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通過黨員聯系群,及時將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反映到支部,并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卡口執勤、接訴即辦、人居環境整治、防火防汛等重點任務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黨員干部積極捐款,累計達到25100元。
通過黨建引領、書記帶頭、班子助力、黨員配合的模式,金叵羅村形成了“頭雁領飛、群雁齊飛”的良好局面,村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后勁更加充足,鄉村治理效能持續提升,村集體經濟愈發壯大。2021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7269.5萬元,村民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日子越過越紅火。現在,幾乎每周都有人來村子里談發展、謀合作。今年村莊還積極協調區級部門,計劃投入資金進行道路建設、線路整改、村容村貌提升,鄉村振興各項部署正一項項在金叵羅村落地生根,美麗鄉村的藍圖正一步步變成改革發展的現實圖景。
(作者單位:北京市密云區委研究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