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黑龍江局駐哈爾濱市木蘭縣西南村工作隊,自2017年6月正式駐村,距今已5個年頭,1825個日日夜夜里,8名駐村干部輪流交替,在田間地頭奔波忙碌,建設著偉大工程,體味著酸甜苦辣。在局分黨組和地方政府的領導下,經過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西南村58名特貧群眾擺脫貧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一幅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正在黑土地上徐徐展開。
黨建引領壯筋骨,移風易俗樹新風
西南村以種植農作物為主,村集體經濟規模小,底子薄。2014年,村中缺少勞動能力貧困戶22戶58人,有的貧困戶還住在四面透風的土坯房里,生活困難。
面對嚴峻考驗,工作隊兩任隊長、駐村第一書記那曉東、耿民率領工作隊員入戶調查摸清底數,發揮黨建引領功能,加強西南村“兩委”班子建設,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選拔培養村后備干部2人、入黨積極分子4人,發展黨員4人,為西南村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工作隊隊長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定期帶頭宣講黨課,組織村“兩委”班子和全村黨員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黨和國家強農富農惠農政策,教育引導村民通過辛勤勞動增收致富。
2018年以來,駐村工作隊先后組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到哈爾濱市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東北烈士紀念館、哈爾濱烈士陵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主題黨日活動,激發黨員和村民的愛黨愛國情懷,從建黨百年風雨歷程中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樹立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以文明村創建為切入點,組織開展“致富帶頭人”“五好家庭”“衛生文明戶”等文明創建活動,對當選家庭和村民進行宣傳表彰,引導村民提高綜合素養和文明程度。
工作隊從移風易俗樹新風宣傳入手,通過召開全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宣傳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村民模范遵守村規民約,破除陳規陋習,弘揚新風正氣。利用專項資金建設文化廣場、硬化地面、修建涼亭花壇,種植花草樹木,豎立“移風易俗”“村規民約”等漫畫宣傳圖版14塊。駐村黨員干部、村“兩委”成員率先垂范樹標桿,移風易俗作表率。
一名村干部本想借著給父親過生日的名義大辦壽宴,得知情況后,駐村隊長及時找他談心,講清利害關系和移風易俗的現實要求,最終這名村干部放棄了籌辦壽宴的打算。自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活動以來,西南村的村風民俗煥然一新,以前喧鬧鼓噪的婚禮樂隊和婚宴大席悄然落幕,名目繁多的宴請之風徹底消失,搓麻喝酒再也不見。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村民的生活理念也發生變化,每逢夏季,華燈初上微風習習,伴隨著悠揚的樂曲聲,大家在文化廣場匯聚,跳起廣場舞、扭起大秧歌,一片歡聲笑語,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濃厚氛圍。
因地制宜建產業,帶領鄉村奔振興
產業項目是壯大集體經濟的關鍵,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密切配合,積極尋找致富門路。2020年,經過考察調研,籌措資金80余萬元成立“花飄香”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加工玉米面條、冷面等雜糧產品。合作社成員以脫貧戶為主,由村致富帶頭人“當家”,提高產品質量,尋找銷售門路,率領大家共同致富。目前,合作社運行狀況良好,產品已銷售到木蘭縣6個鄉鎮。為擴大銷售渠道,他們還邀請網紅直播帶貨,助力產品銷往全國。
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量體裁衣”,針對貧困戶大多年老體弱、勞動能力不足等困難,從2018年起發展庭院養殖笨雞項目,助力脫貧戶增收。工作隊員與脫貧戶簽訂笨雞購銷協議,為他們提供雞苗和飼料,印發養殖手冊,提供長期技術支持。工作隊員經常深入貧困戶家了解雞舍搭建,飼料、輔食添加,消毒和疾病防治情況,鼓勵脫貧戶在摸索中積累經驗。4年來,工作隊共回收笨雞1065只,發放包銷款12萬元。為鞏固脫貧成果,他們還引導脫貧戶開展庭院養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產業,為脫貧增收開辟一條新路。
5年來,駐村工作隊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00余萬元,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走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建好基礎設施,激發內生活力
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黑龍江局分黨組書記、局長張繼祥經常率隊到幫扶村檢查調研、現場辦公,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并提出“五個不放松”的工作要求,即在謀劃脫貧思路上不放松,在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不放松,在扶志扶智加強黨的建設上不放松,在落實扶貧責任上不放松,在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上不放松。
工作隊駐村前,西南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村部房屋破舊不堪,隨時有倒塌危險,村里沒有黨群活動中心、會議室、衛生間和農用設備倉庫,3個自然屯沒有路燈,每逢深夜漆黑一片,村民出行常摔跟頭。為改善落后狀況,5年來,糧儲黑龍江局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堅持幫扶基金“雷打不動”,逐年撥付資金,新建村部和黨群服務中心、村衛生所等附屬設施,實現3個自然屯道路全硬化,路燈監控全覆蓋;無償贈送給村里三臺車輛用于特色農產品運輸;連續多年開展“寒冬送暖愛心扶貧”主題黨日活動,組織機關和基層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踴躍為困難群眾捐贈衣物、書籍等學習生活用品,累計達兩萬余件。如今,西南村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村民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為進一步激發村莊內生動力,2020年至今,工作隊申請投入專項資金面向脫貧家庭建立“愛心超市”獎勵機制,精心設置“愛心超市”積分考核和兌現程序,設置積分卡5種,每種對應同等面值,將脫貧戶家庭的室內外環境衛生、就業創業、熟悉扶貧政策等作為考核指標,由考核組每月對脫貧戶進行考核打分,依據考核結果發放積分卡,脫貧戶憑卡到“愛心超市”兌現生活用品。通過積分考核選樹先進典型,營造致富光榮的良好風氣。同時,對暫時“掉隊”的脫貧戶,進行教育引導幫助,帶領他們一起走到勤勞致富的正途。“愛心超市”獎勵機制得到全村脫貧戶交口稱贊,在村里樹新風的過程中功不可沒。
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是黨中央提出的奮斗目標,也是駐村干部和全體村民的共同期盼。鄉村振興事業在路上,全體駐村隊員正以飽滿的熱情、務實的工作與全體村民攜手并肩,共同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朝著新的目標、向著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大步邁進。
(作者單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