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湖北宜都市 從“議論紛紛”到“紛紛議事”
時間:2022-08-17 00:26:22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王本忠 字號:【

  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在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中,不斷摸索農村基層協商民主的具體做法,不僅在村級協商民主層面有所創造,而且在村際之間、鄉(鎮)村之間,不斷嘗試分層聯動協商新做法,有效推動了鄉村治理由行政管治向協商共治轉變。

  建立村級協商議事機制

  為讓村民參與鄉村日常事務的討論與協商,全市集中在松木坪、王家畈、聶家河、五眼泉、高壩洲、枝城鎮6個鄉鎮試點,通過建立機制打通了鄉村治理的“毛細血管”。

  建強村級協商議事隊伍。圍繞“品德素質好、群眾認可高、自愿有激情、議事能力強”4個方面,優中選優,將黨員、群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鄉賢、退休教師、致富帶頭人等非村“兩委”成員的人員吸收到協商議事隊伍中來,組建成村級協商議事隊伍61個。同時,市里組建了由政協委員、市級部門等各行業專家人才構成的協商民主專家人才庫共120名,為協商議事、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制定村級協商議事標準。2020年印發了《宜都市村級協商工作規范》,明確在協商議事方式上不限頻次、不設形式,按照就近、就地、就事、就便原則,只要是涉及群眾反映強烈的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及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村務,均可在村黨組織安排下隨時開展協商,做到應商盡商、隨商隨決,確保村級協商議事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2020年以來,試點鄉鎮先后收集各類議題12個,召開屋場會、院壩協商會議850多次,提出可行性建議1000余條,其中987條通過“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程序轉化為決策落實。

  明確村級協商議事職責。基層以屋場會、院壩協商為主,搭建村級協商議事平臺;中層以鄉鎮協商為主,搭建“熱點問題小微協商平臺”,做好社會協商對話;上層建立市級協商聯席會議,搭建“重大事項協商平臺”“重點工作協商平臺”,協調和解決難點問題。按照“協商不干預、決策先協商”的原則,協商結果以《協商成果建議書》的形式報村級黨組織決策參考,按程序轉化為決策執行。同時,探索建立協商成果轉化反饋評價工作機制,對轉化結果開展綜合評價,不斷加強會前協商、會中協商、會后協商和會后監督。

  豐富村民議事協商渠道

  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

  豐富協商議事渠道。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專業合作組織、村民監事會等,鼓勵農村開展村民說事、民情懇談、百姓議事、婦女議事等各類協商活動。充分聽取村民切身困難,針對不同的主體、事務開辟不同的議事形式,實現矛盾和矛盾主體的精準對接。高壩洲鎮針對群眾辦事難點、痛點進行協商議事,組建了由村干部、駐村干部、網格員為主要成員的村(社區)“代跑團”;選派36名“助企服務員”成立項目專班“代跑團”;組織黨員干部結合“雙報到、雙服務”成立志愿者“代跑團”,真正做到讓村民辦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十三尖村山大人稀、農戶分散,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采取“戶長會+宣傳政策”“戶長會+陽光村務”“戶長會+集中訴求”“戶長會+矛盾化解”等“戶長會+”的基層治理模式,累計召開戶長會22場次,參與村民1500余人次,推動解決具體問題40余件,調動了群眾參與基層社會管理的熱情。

  搭建協商議事平臺。有事好商量,商量成好事。在回應百姓期盼中,靈活搭建平臺,協調多方利益,滿足大多數人訴求。根據各鄉村客觀條件搭建多種協商平臺,如在村內建立協商議事會議室、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搭建即時協商平臺等,把村民議事習慣從“議論紛紛”轉變為“紛紛議事”。協商民主議事搭建起了干群“連心橋”。弭水橋村12名協商議事會成員來自于黨員、老干部、新鄉賢能人、種養殖企業、村組干部等不同領域。通過協商民主議事,有效解決了基礎設施改善、產業發展、環境治理、土地流轉、公益事業等大小事務上百件。聶家河鎮共有農村房屋4831宗,但辦理不動產權證的房屋僅200余宗,占比僅4.2%,群眾反響大。去年3月,該鎮黨委政府組織司法、公安、資源規劃等部門巡回到各村、社區開展協商議事后,出臺最優的辦證流程,主動上門收取資料、參與房屋核實、送證上門。

  陽光操作協商議事。民主協商議事開啟了村情民意的“直通車”,村級各項事務從結果公開向全過程公開轉變,群眾足不出戶也能及時了解和監督村級事務。陸城尾筆村、松木坪茶元寺村、五眼泉廟崗村以民主協商議事為抓手,對群眾普遍反映的共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實施“六步協商議事”工作法(收集議題、確定議題、議前調研、協商議事、公開公示、跟蹤反饋),引導群眾通過協商議事表達訴求、化解矛盾。

  激活村民議事主事動能

  創新協商議事成效初顯,探索形成了“有事來協商”聚焦“1個目標”、提質“3個平臺”、做實“6個微協商”的“136工作法”,開展各類協商活動265次,激活了村民說事、議事和主事動能。

  村民自治合規合法。村民自治制度健全、議事形式豐富,村務監督機構普遍建立并依法參與監督,村規民約為廣大村民知曉并認同,能有效調動村民參與自治的積極性。各村都成立了監事會,設立了民主理財小組,設立村務公開欄,確保村務、集體財務公開情況讓村民看得見、看得懂、看得著。2021年累計化解村級債務6562.24萬元,化解率54.06%,負債10萬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零債務村達到55個。處理各種矛盾糾紛2470多起。

  文化道德形成新風。以尾筆村、龍王臺村、十里鋪村等為代表的“家庭文明誠信檔案”建設,通過自我管理、自我考核、自我監督,促進了村民道德素質提高,自覺養成文明習慣,培育了文明家風和文明鄉風。呂家坳等村建立茶葉生產誠信檔案,將家庭文明誠信建設向鄉風文明、農業生產全領域延伸。30個農資經營戶、428個茶葉種植戶嚴格控制農資使用,實施綠色防控,茶葉農殘顯著下降,全面達到出口安全標準。

  鄉村振興充滿活力。實施柑橘“+互聯網”“+文化”“+旅游”“+康養”行動,推動業態創新。涌現出“紅(紅花套)高(高壩洲)”三產融合示范、“寶(寶塔灣)十(十里鋪)”城郊都市休閑、“兩溪(拖溪、丑溪)兩橋(胡敵橋、望佛橋)”鄉村旅游、百里生態茶廊、宜紅古茶道等多個不同特色的鄉村振興片區,串聯起全市120個村,促進城鄉融合。建設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1個、整治村43個。共有27個村躋身全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行列,5個村相繼入選全省典型示范村,枝城鎮全心畈村、高壩洲青林寺村、五眼泉鎮弭水橋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46元,同比增長11.9%。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