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特別是農村改革工作,按照中央部署,結合廣東實際,推動改革創新,實現農業轉型升級,農村面貌整體提升,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三農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21年全省糧食產量創9年來新高,前三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0%、8.2%,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235.42億元、同比增長4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19元、同比增長11.9%,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47,農業農村工作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2022年,廣東將著力推動三農工作實現“三大轉變”:
一是堅持產業協同,從只重農業生產向流通、加工、生產并重轉變,持續開創三產融合興農業的新局面。下大力氣抓市場體系建設,主動融入RCEP,健全“12221”流通體系,強化數字賦能,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深入開展農產品數字營銷。下大力氣抓加工服務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每年安排25億元財政資金,建設一批功能性產業園,補齊農產品加工“短板”。下大力氣抓預制菜產業,推出預制菜產業發展十條措施,打造一批預制菜企業和名品,助推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下大力氣抓全產業鏈試點,推行“鏈長制”,聚力強鏈延鏈補鏈。
二是堅持全員參與,從只管干部干向調動領導干部群眾一起干轉變,持續開創比學趕超抓振興的新局面。精心設計領導體制機制,切實發揮省委書記、省長掛帥的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作用,落實好所有省委常委、副省長分工負責三農并分別掛點聯系一個地市。精心設計比武“打擂臺”制度,繼續以“破常規”之舉把鄉村振興搬上大擂臺,以比促考、以考促干,實干爭先。精心設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強化真考實考細考及考核結果運用,推動各級各部門真心實意抓、真刀真槍干。精心設計駐鎮幫鎮扶村制度,采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技特派員+志愿者+金融助理”組團作戰、全域全覆蓋幫扶,立足農民需求精準施策,破解難點痛點堵點。精心設計黨委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清單制度,明確市、縣、鄉、村各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職責,壓實“一把手”責任。通過多措并舉,充分激發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施工隊長”和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全員參與支持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三是堅持人民至上,從依靠行政命令向政策利益引導轉變,持續開創助農增收富農民的新局面。資金真投入,逐年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發行政府專項債,用好農業供給側改革基金,打造專屬融資“廣東鄉村振興板”,有效擴大農業農村投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10年(2018-2027年)省財政預算投入合計1600億元,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達到1.8萬億元。權限真下放,采取“大專項+任務清單”模式,持續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確保涉農資金用得實、管得住、用得好。農民真受益,深化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健全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探索正確處理國家、集體、農民三者利益分配關系有效辦法。拆舊復墾騰退節余建設用地指標公開交易收益75%歸土地使用權人,墾造水田指標收入主要用于農業農村。資產真盤活,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活化利用農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加快發展民宿等新產業新業態,逐步實現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機制創新等,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利益,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