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和“打好種業翻身仗”等重要指示精神,多次召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出席的專題會議,出臺《關于強化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建成27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表彰120名科技興農先進個人,科教興農和種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0190.6億元,成為全國首個突破萬億元大關的省份;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今年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100億斤,是全國5個增產10億斤以上的省份之一;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為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作出了山東貢獻。
2022年,山東將認真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精神,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圍繞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和種業振興,突出抓好四個方面:
一是突出抓好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支持力度,依托重大科技創新工程,聚焦良種培育、鹽堿地綜合利用、深遠海綠色養殖、智能農機裝備研發推廣等方面,擬定發布農業重大“卡脖子”應用性技術清單,支持駐魯高校科研單位、企業采取“揭榜掛帥”等方式,集中攻克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
二是突出抓好現代種業振興。制定出臺山東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新建擴建種質資源庫,將省級種質資源庫容由20萬份增至50萬份,新建山東南繁育種基地1000畝。建立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儲備玉米、大豆、蔬菜等種子220萬公斤。繼續辦好山東國際蔬菜種業博覽會,力爭將濰坊、濟南建成全國蔬菜、奶牛選育中心,支持登海、圣豐、希森等玉米、大豆、馬鈴薯種業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到2023年,年試驗品種能力達1000個以上,省級以上良種繁育基地達60個,國家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新增2家。
三是突出抓好農業科技服務。由院士牽頭,省農業農村專家顧問團具體負責,開展鄉村振興科技需求調研,向省委、省政府報告并提出建議。啟動鄉村振興農業科技大推廣、大服務行動,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實施農業科技協同推廣計劃。集成國家、省級相關政策項目,支持將黃三角農高區打造成為全國耐鹽堿作物科技創新中心、試驗示范基地。以壽光、肥城、費縣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為依托,深入開展工作大聯合、基地大聯建,打造全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引領區。
四是突出抓好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抓好高層次人才引進,依托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等單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開辟綠色引進通道。持續抓好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大青年專家培養力度,探索每個體系配備1~2名45歲以下副首席。持續實施公費農科生定向培養,每年招生400名左右。持續強化高素質農民培育,每年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骨干4萬人次以上,廣泛開展“技能興魯”等競賽活動,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