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蘭陵縣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戰略,“十二五”以來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98.29萬畝。蘭陵縣以提高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堅持創新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扎牢織密農田管護網,提升耕地質量,長效利用農田基礎設施,“建管并重”蹚出了一條糧食穩產增產的新路子。
建設高標準農田
助力耕地質量提升繪新篇
土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耕地質量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首要條件。蘭陵縣擁有耕地145.39萬畝,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變基礎為優勢、變優勢為勝勢,迅速決策,明確提出“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推動高標準農田整縣覆蓋”的目標,利用縣域內豐富的土地資源,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謀劃保障糧食安全新路徑。
因地制宜,化零為整。結合丘陵山區地形條件,根據地貌和土地相似度進行集中連片改造,規劃建設高標準梯田1060畝。經過土地平整,改變原有耕地現狀,使多個小面積耕地整合成一個整體,使坡度比較陡的耕地變得平緩,洼地填平,將原來高低不平的小地塊改為階梯分明的大地塊,將原有廢棄深坑、田坎、邊坡等整理成耕地,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
發動群眾,提質增效。引導群眾通過置換、土地流轉等方式,打破原地埂界限,改變原有耕地現狀,將900余塊零碎地改造成320塊連片田,耕地質量提升了1到2個等級。同時在梯田區修建機耕路,使各區域內的地塊相互聯通,滿足了全程機械化生產條件,降低了生產作業難度,提升了老百姓耕種的積極性。
數智分析,網格管理。2022年試點建設3000畝“數字化”農田,借助大數據應用和數字化分析,運用智能水肥一體、“四情”監測站、氣象站、無人機等現代化農業設備,實現“網格化”精準控制單個區域的農業生產。
智能監測,形成示范。以物聯網技術為依托,建設高標準數字農田科技推廣平臺、智能蟲情監測、智慧園區氣象環境監測等,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起到了明顯促進作用,達到了“建一片、成一片、示范帶動一片”的效果。
嚴把“三關”,注重質量。蘭陵縣始終將質量作為工程建設的中心線、生命線。嚴把工程規范關,以《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為準繩,抓嚴抓實全過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范化管理;嚴把工程材料關,對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機電設備等,全部由第三方專業機構抽檢,不合格的堅決清除;嚴把工程質量關,采取不定時間、不指定鄉鎮、不指定檢測部位的方式,隨機對工程實體質量進行抽檢,形成對項目考核工作的閉環管理。
分級考核,閉環管理。對項目鄉鎮、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分別制定考核內容清單,將建設進度、質量、內業資料、安全生產、服務質量等作為考核重要指標,把鄉鎮考核結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設計、監理、施工單位工作不力的,扣除相應工程款,對違法違規的單位,列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名單”,形成對項目考核工作的閉環管理,持續高效安全優質開展項目建設。
扎牢農田管護網
推動設施長效利用展新貌
農田基礎設施“三分建,七分管”。蘭陵縣牢固樹立“監管并重”理念,創新抓實建后管護工作,探索出了一條農田設施“建管并重,良田糧用”的蘭陵路徑。聚焦“用好管好,穩產高產”的目標,2019年以來累計投入管護資金241萬元,實現了“農田設施建到哪里,管護就跟到哪里”的愿想。蘭陵縣在農田設施管護方面實現了三個率先。
健全制度,明確標準。在全市率先印發《蘭陵縣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辦法》,確保農田設施管護有主體、有資金、有標準、有考核。同時配備專業管護組織,每萬畝配備2至3名具備電力、管道維修技能的專業管護人員,通過“日常巡查+農忙頻查”方式實施管護工作,及時做好維修和隱患排除。
聯合共治,示范帶動。充分發揮村鎮社會組織的帶動作用,基本實現管護資金自給自足,管護水平不斷提升,農戶體驗不斷優化,并在全國形成示范帶動效應。長城鎮農民用水者協會奉行“用戶至上,科學供水,服務三農”的服務理念,成立了夜間巡邏組,24小時看護供水設施。2012年至2022年累計投入維修管護資金369.6萬元,被評為“省級先進用水示范組織”,獲得“國家級先進用水示范組織”榮譽稱號,2023年入選“全國農民用水合作社示范組織”名單。
轉變模式,智能管護。全市率先研發上線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理平臺,農戶、施工、監理、管護、主管部門等各單位通過手機小程序就可以逐一查看田間地頭的渠道、橋涵、水井等農田設施實時影音資料,“粗放型”升級為“數字化、精細化、實時化”的管護模式,破解了傳統管護模式效率低、費用高、用工多的難題,全面提高了農田設施的管護效能。
加強應用,成果豐碩。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理平臺已實現高標準農田縣域內全覆蓋,全縣51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98.29萬畝高標準農田完成數字化入庫,目前累計巡查記錄近70萬米,巡查時長超900小時,上報問題清單40多個。
借力金融,創新管護。在全省率先探索“金融保險+設施管護”模式,全省首單高標準農田全額設施保險落地蘭陵。一旦出險,工作人員30分鐘內到達現場,48小時內完成定損,迅速按照程序進行賠付。
應用廣泛,成效顯著。目前已為縣內14萬畝高標準農田采購了設施保險,投入保費228.5萬元,保險公司累計賠付金額14萬元。蘭陵縣礦坑鎮、卞莊街道泵房受損以及神山鎮變壓器被盜,保險公司按照工作流程,均已賠付到位。
建管并重顯成效
助推五谷豐盈創新績
蘭陵縣聚焦“農田高標準、農業高效益、發展高質量”的目標,堅持“良田糧用”,真正實現讓農田成為大國糧倉的“基本盤”“壓艙石”。
整縣推進,全域建設。目前蘭陵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98.29萬畝,占全縣永久基本農田的76.66%,占全縣耕地的67.60%,獲得“2022年全省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示范縣”榮譽稱號。
優先保障,不減耕地。2022年項目區實現了耕地“進出平衡”,項目建筑物占地746.38畝,補劃耕地873.62畝,新增耕地127.24畝。
提升地力,提高產能。2022年,依托兩個萬畝高標準農田精品示范區,畝均投資3786元,打造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噸糧田”。同時因地制宜,綜合采用無機物、有機物及生物菌劑、土壤改良劑進行土壤快速工程化改良培肥,土壤pH值達5.5~7.5,有機質含量達20g/kg以上,土壤團粒結構明顯加強,耕地質量提升1個等級,變“薄田”為“沃土”。2022年共施用有機肥13048.4噸,輻射耕地71530.7畝,實現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以上。
良田糧用,帶動提升。蘭陵縣堅決落實高標準農田全部用于糧食生產要求,糧食生產能力逐年提升,有效帶動全縣糧食生產擴面增產,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2022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48.98萬畝,糧食產量66.65萬噸,單產達到447.4公斤/畝。在2022年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內,增加糧食播種面積8678.1畝,增產3882.6噸。
(作者單位:山東省蘭陵縣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