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清遠市全面落實中央和省的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堅持把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大振興的“樣板區”“先行區”,在久久為功推進“五級梯度”創建美麗鄉村的基礎上,全面強化黨建引領、系統謀劃、機制創新、資源整合和差異化發展,深入開展鄉村振興實踐探索,以高標準打造“水墨丹清”鄉村振興示范帶為抓手,大力推進強縣促鎮帶村,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努力開創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鄉村振興新局面。
強化黨建引領
夯實示范帶“紅色堡壘”
堅持黨建引領貫穿全過程、各環節,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示范帶建設效能,建立市、縣、鎮、村“四級聯動”工作推進機制,為示范帶建設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發揮市級“總指揮”作用,清遠市委、市政府堅持將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列入市委十大行動方案,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在組織領導、規劃引領、標準制定、項目建設、考核獎補等方面強化市級統籌。發揮縣級“主推手”作用,各縣(市、區)均建立高規格建設領導小組,黨政一把手擔任“帶長”,每年掛帥一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發揮鄉鎮“主陣地”作用,縣鎮組建工作專班,抽調業務骨干配齊配強專班力量,專責推動。發揮村組“帶頭人”作用,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強化梯度建設
補強示范帶“短板弱項”
清遠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部署,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堅持政府主導、梯度創建、以獎代補和農民主體原則,強化建機制、聚重點、準發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持續深入、亮點頻出,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擦亮鄉村振興的美麗底色。
為改變以往鄉村建設缺乏標準、部門各自為政,農民參與度不高的問題,清遠市出臺“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以“五級梯度”美麗鄉村創建為大專項,統籌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集中供水、村內道路、風貌提升等各行業部門任務清單,變平面推進為梯度建設。從2018年起市財政每年投入3億元專項資金,撬動地方配套投入實施以獎代補政策,項目化、標準化建成美麗鄉村11536個,農村臟亂差的局面得到扭轉,成果惠及百萬農民。
強化系統謀劃
打造示范帶“品牌形象”
清遠市鄉村振興示范帶規劃堅持市、縣、鎮三級聯動,形成“上下聯動、全域統籌、面向實施”層層細化落實的“穿透式”規劃編制體系。
編制總體規劃。圍繞再現“天開清遠峽,地磚凝碧灣”的生態格局,編制了市級鄉村振興示范帶總體規劃和工作方案,明確示范帶總體定位、總體布局、重大戰略和重點項目,統籌安排實施步驟和推薦節奏。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以鄉村振興示范帶空間為載體,推動各縣(市、區)立足自然、歷史、文化、產業等資源優勢,分區確定8個主題,通過差異化定位、錯位發展,推進全市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整體包裝設計和營銷。縣鎮根據主題定位,銜接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標準,謀劃布局項目和組織實施。到2025年全市規劃建成48條鄉村振興示范帶,覆蓋全市8個縣(市、區),63個鄉鎮(占比82%),319個行政村(占比32%),總長度1195公里。
制定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創建標準、技術指引。制定《清遠市美麗鄉村建設正負面清單》《清遠市五級梯度創建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指引及評價指南》,圖文解說式的工作指引和評價指南準確說明示范創建指標,方便基層一線依圖建設、精準施策,形成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導向。
制定出臺驗收細則。實施嚴格的驗收機制,進行目標化責任制考核,對各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包抓鄉村振興示范帶開展年終評比,考評結果作為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以及評優評先、項目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
強化產業優先
培育示范帶“動力引擎”
清遠市布局新項目、培育新業態、發展新產業,把示范帶率先建成鄉村共同富裕的示范區域。
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深入實施農業產業發展“五大一深化”提升行動,著力打造清遠雞、英德紅茶、連州菜心、清遠絲苗米、西牛麻竹筍五大百億級農業產業,積極引進粵旺農業集團、廣州江楠農業集團來清投資興業,與廣東恒健公司、深圳豐農控股等單位共同設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推動五大百億農業產業全產業鏈提質升級。
聚焦三產融合發展。立足清遠“三最”優勢,利用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盤活鄉村資源,形成“六活六支”鄉村建設的民宿發展新模式。兩年新增民宿上千家,3個鎮入選廣東省鄉村振興示范鎮,鄉村民宿“六活六支”發展經驗入選2021年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典型案例。
強化聯農富農。依托國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以“產業園實施主體+合作社+農戶”等方式,由公司與合作社、農戶簽訂勞動合同、收購合同,輻射帶動65個鄉鎮,聯農帶農12萬戶農戶。
用好土地“聚寶盆”。探索土地“三權”分置辦法,農民通過“轉包、轉讓、租賃、入股”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目前全市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為174.4萬畝。同時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積極盤活村內閑置資源,支持要素入股、收益二次分配等機制創新。率先試運行省交易平臺,以清城區石角鎮、洲心街道和佛岡縣作為試點,積極探索實現農村產權全流程“線上”交易新模式,吸引更多有實力的社會資本參與競價,促進村集體和村民增收。
強化鄉村運營
激活示范帶“美麗經濟”
堅持用市場理念建設和運營鄉村振興示范帶,在尊重自然風貌、鄉村肌理,保留鄉韻鄉味的同時,不斷拓展豐富項目業態和功能,提升示范帶產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讓美麗鄉村創造更多經濟價值。
探索“一帶一平臺公司”投資建設運營模式。成立政府、國企、社會資本、村集體、運營商、策劃規劃設計、專家智庫等多元主體組成的鄉村建設、投資、服務的平臺公司,通過平臺孵化,源源不斷吸引資源、資金參與示范帶鄉村建設、鄉村發展以及后期運營項目,并將各利益主體擰成一股繩,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共同為鄉村經營發力。
算好項目發展“要素一盤賬”。在建設中對示范帶設施投入遵從“項目引進到哪里,鄉村基礎設施就投入建設到哪里”的原則,系統布局產業項目,以有力舉措推動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招商引資,促進城鄉要素的有效流動。清城區石角鎮“多彩北江 鳳舞清平”鄉村振興示范帶,舉辦廣州-清遠服裝產業有序轉移推介會,積極承接廣州紡織加工制造業企業轉移,對接企業5000多家,達成意向入駐企業1496家,奮力打造全國甚至是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時尚產業基地。
強化鄉村治理
筑牢示范帶“重要基石”
清遠市鄉村振興示范帶不斷構建黨建引領“四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凝聚新鄉賢、村民等內生力量,激活鄉村治理的主體協同能力,增強鄉村治理效能,努力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大力推廣運用鄉村治理“積分制”“清單制”“網格化+信息化”“網格員+信息員”等行之有效的制度。
深入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結合鄉村振興示范帶創建,在北江沿岸、清連高速沿途的23個鎮、35個村實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連片打造,探索具有清遠特色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和品牌。
著力提升鄉風文明建設水平。依托全市1111個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3119支志愿服務隊伍,開展文明實踐活動3341場次,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六送活動”“大榕樹下小講堂”“門樓微講堂”“主播小課堂”“英州文藝講堂”等文明實踐品牌項目23個。在全國首創鄉村新聞官制度,全市300多名鄉村新聞官肩負起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助鄉村振興的職責。積極選樹優秀典型。廣泛開展“美麗庭院”“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先進典型推薦評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