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地域廣袤,人口龐大分散,人均醫療資源相對不足,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地區和薄弱領域。眼下,為期40天的春運正式拉開帷幕。返鄉人員流動較大,新冠疫情傳播風險隨之增加。拼全力、打硬仗,筑牢農村生命健康防線,應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建立五級書記抓農村疫情防控機制。打贏農村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發揮好基層組織作用尤其關鍵。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加強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針對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實際,進一步發揮好農村基層組織作用。村組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農村黨員是群眾信得過、靠得住的“主心骨”,日常工作與群眾走得最近,關鍵時刻更要守土有責,沖在一線、主動作為。此前國家相關部門連續下發文件要求,“五級書記要像抓脫貧攻堅一樣抓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依托“上下聯通”的責任體系,明確落實省負總責、市抓調度、縣鄉村抓落實的要求。強化優化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專班,建立健全五級農村防控工作體系,層層壓實責任,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積極應對政策調整后農村地區可能出現的風險,才能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
千方百計補齊農村防疫物資短板。目前,我國農村有5億人口,老年人、婦女和兒童占了相當比例。同時,農村地區的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各地應抓實抓細農村醫療物資保供、重癥患者轉診。《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疫情防控新階段一系列工作任務作出了系統部署,要切實把《方案》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工作隊和家庭簽約醫生要摸清村組內有基礎疾病老年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情況,建立重點人群臺賬,密切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及時發現和轉運重癥感染者。做到心中有數,應對有序。提高鄉鎮衛生院接診能力,發揮縣域醫聯體、醫共體作用,最大限度滿足農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做到應診盡診,應收盡收。要解決好農村防疫物資缺乏的問題,政府應加大協調統籌力度,保障醫藥物資供應。基層干部要勇當藥品保供先鋒隊,因地制宜推出“宅急送”“共享藥箱”“農村退燒救助行動”等民間暖心互助行動。
防控政策防疫知識入腦入心。廣大農民朋友要正確認識疫情,盡量少聚集、少聚餐,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隨時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出現感染癥狀及時到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咨詢就醫。保持良好心態,不恐慌、不焦慮、不信謠、不傳謠、不盲目用藥。農村的大喇叭要喊起來,廣播車要進村入戶開起來。講方言、拉家常,讓村民尤其是老年人能聽清、弄懂、入腦入心;結合運用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抓重點、講干貨,傳播科學防護知識和健康生活方式……借鑒好的經驗,結合本地情況,有針對性地補短板,進一步筑牢農村免疫屏障。堅持“應接盡接”原則,加快推進農村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疫情終將過去,曙光就在前頭。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只有牢牢守護住農村地區防疫重要防線,守護好農民群眾的幸福安康,才能昂首闊步走向未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