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從黨中央提出“四個優先”,即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到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體現了黨中央對解決好三農問題這個“重中之重”的政策安排和措施保障,也凸顯了三農在經濟社會中的“壓艙石”作用。
要加強人力投入。人才是第一資源,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2021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提出,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激活鄉村人才“動力源”,就要加大對涉農干部的培訓力度,提高三農工作本領,改進工作作風,打造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有領導農業強國建設能力的三農干部隊伍。要堅持本土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重點加強村黨組織書記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全面提升農民素質素養,育好用好鄉土人才;要引進一批人才,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讓其留得下、能創業,促進各類人才投入鄉村振興。
要強化物力配置。物力包括土地、基礎設施等物力資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將更多的物力資源配置到農村去。要讓土地“活”起來,繼續把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這條主線,把強化集體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實現農民集體成員權利同激活資源要素統一起來,搞好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的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讓廣大農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要讓基礎設施“強”起來,聚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弱項,突出抓好大中型灌區等水利設施、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以及現代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項目建設,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為鄉村發展“強筋健骨”“輸血造血”,同時要加快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要提供財力保障。鄉村振興,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鄉村振興促進法》明確提出,國家建立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要讓農業農村這片投資“熱土”的熱潮涌起來。要“給好錢”,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加快形成農業農村投入、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共同支持鄉村振興的投入格局,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信貸直通車服務等措施,探索拓寬支農投入來源渠道。要“用好錢”,優先保障“國之大者”和三農中心工作,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聚焦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工程建設,把資金用在解決農民生產生活的具體需求上,努力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要“管好錢”,強化農業農村資金監督管理,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好績效評價和資金監管職責,抓好對轉移支付專項資金的各環節監管,以及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