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湖南華容縣蓮花堰村 以文化人 以德載物 以和為美
時間:2023-01-16 02:05:4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編者按: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革除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倡導喜事新辦、節儉養德的文明風尚,讓文明鄉風融入農村生產生活各方面,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舉措。2022年,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文件,向社會推介第三批全國村級“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為治理農村陳規陋習、培育鄉村文明風尚提供參考借鑒。本期特別報道刊登部分典型案例,以期為地方培育文明鄉風提供借鑒與思路。

  蓮花堰村坐落于洞庭湖畔,地處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三封寺鎮東北部。近年來,蓮花堰村秉持農村發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的理念,抓實文明鄉風建設,以文化人、以德載物、以和為美,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把方向、抓關鍵,激活新動能

  堅定黨建“主心骨”。黨員干部帶頭干。組織黨員學習家風家訓,帶頭遵紀守法、帶頭文明節儉辦事,將黨員干部帶頭革除陋習、推動移風易俗作為合格黨員的重要標準,在“紅黃榜”公示,樹立示范榜樣。先進模范帶動干。廣泛開展文明家庭的創建評比和“孝子、孝媳、好媳婦、好婆婆”等道德模范的評選活動,設立善行義舉榜,教育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改陋習、樹新風活動。組織開展弘揚“好家風好家訓”主題活動,引導農民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營造氛圍大家干。發放人情新風《倡議書》《移風易俗工作指導手冊》,通過村村響、宣傳車、快板說唱、文藝宣傳隊巡演等形式,教育啟發群眾自覺革除陳規陋習、主動踐行文明新風。依托“線上+線下”雙重平臺,采取“廣播喇叭天天講、微信工作群實時發、宣傳公示欄定期發”的模式,耐心轉變群眾觀念。

  抓好三只“戰斗隊”。建強“兩委”班子隊伍。通過經常性學習、培訓,不斷提升村“兩委”干部綜合素質,轉變村“兩委”干部工作作風,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干部都率先做到,著力打造黨組織引領、群眾共建的工作格局。培優自治協會隊伍。以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為載體,打造生態宜居共同體。以紅白喜事理事會為載體,打造移風易俗共同體。以人才振興協會為載體,打造捐資助學共同體。壯大志愿者隊伍。組建“文明蓮花堰”巾幗志愿服務總隊,下設3支志愿服務分隊,注冊志愿者85人,常態化開展“學習強國來比拼”“垃圾分類我先行”“疫情防控當尖兵”等6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

  凸顯群眾“主力軍”。堅持群事群議,在農村治理過程中,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表達,在各村組設置村民議事點,讓“村民大事村民定、村民瑣事村民議”,以群眾智慧、群眾力量解決群眾問題。各議事點定期組織村民開展民主議事,由發起人提出議事事項,全組村民共同協商解決。堅持鄉賢賦能,組織召開專題座談會,推選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等德高望重、熱心服務、辦事公道的人員任協會會長和理事,畫出推動鄉風文明創建最大“同心圓”。

  夯基礎、強保障,構建新機制

  建規立約,把住“硬杠杠”。近年來,針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以及亂砍濫伐、焚燒秸稈等不文明行為,蓮花堰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確立村規民約,將黨和政府提出的限桌令、限鞭令等人情新風及脫貧攻堅、和美鄉村建設等要求與移風易俗結合起來,轉化為村規民約的內容。經常性召開村民代表會、屋場院子會等,廣泛動員。采取“廣播喇叭天天講、村民微信群實時發、宣傳公示欄定期發”的宣傳模式,積極向群眾宣傳文明鄉風建設規定,引導群眾移風易俗、新事新辦。發揮“三會”作用,一旦有事發生,涉事人員須向包片理事反映告知,包片理事在登記后及時報知相關協會共同研究,依照章程規定解決問題。

  量化積分,算清“貢獻賬”。蓮花堰村以積分獎勵為切入點,設立“積分超市”,通過“表現換積分,積分兌獎勵”的方式,讓良俗善行“有分值”、讓村規民約“有價值”、讓鄉風文明“可增值”。建立8大類35小項評價標準,形成一套完整的鄉風文明評價體系。以戶為單位,對本村居民免費發放積分卡,實行一戶一卡,每卡基礎分為100分,每分價值1元,以積分量化的形式將積分獎勵與村民的日常表現聯系起來,通過記錄村民的孝行善舉等行為,實行隨時申報、加減結合原則,給予不同的積分獎勵。所得積分可在“積分超市”兌換毛巾、香皂、蚊香、洗衣液等20余種日用品。此外,積分評定還與階段工作相結合,為主動參與疫情防控、環境整治、義務勞動、禁捕退捕等工作的村民單獨加分,以此推動階段性工作落實。

  評星掛牌,激發“榮譽感”。結合農村“地緣近、人緣熟”的特點,堅持不光要獎“票子”,還要給“面子”,以榮譽評比的形式,不斷提升村民文明素養。近年來,蓮花堰村深入開展“星級家庭”評選活動,把村規民約、移風易俗、人居環境等內容融入評比標準中,由高到低評出五星至一星家庭,全部掛牌上墻,形成互相競爭、比拼趕超的濃厚氛圍。目前,全村“五星家庭”占比已達98%以上。

  轉思維、突亮點,彰顯新內涵

  關注母親,讓家風“樹起來”。在一個家庭中,母親的作用非常關鍵。蓮花堰支村“兩委”打造了母親素質提升工程。工程踐行“以德育人、以才新村”的理念,為每一位母親建立“母親檔案”,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教”。舉辦“母親課堂”,在女性保健、飲食健康、形體訓練、禮儀培訓、傳統手工制作等方面設立專業課程,注重采用生動活潑、緊貼實際的方式開展教學,優化人文素養;成立文體隊伍,先后成立活力廣場舞隊、秀美旗袍隊、同心合唱隊等民間文藝團隊,并特地聘請了相關老師輔導教藝。實施“母親陪獎”計劃,家中子女如有升學、參軍、立功授獎等情況,在村里按規定對子女進行獎勵的基礎上,再對其母親進行專項獎勵,鼓勵母親為國家社會多培養優秀棟梁。形成了《女人家的廳堂與廚房》《媽媽如何培育好家風?》等一批廣受喜愛的精品課程,興辦了蓮花堰村首屆“三八婦女節”,特別是和岳陽市旗袍協會共同舉辦的“旗袍秀鄉村,醉美蓮花堰”旗袍秀活動,影響范圍很大,受到多家媒體廣泛報道。

  講好故事,讓社風“清起來”。蓮花堰村創新工作方法,搭建暢通民意的新平臺,獨具特色地建立了“文明故事會”機制。故事會就是在優秀黨員、和美家庭、愛衛先進、優秀志愿者等方面評選的時候,召開群眾大會,讓大家上臺來講故事,通過“講自己、講他人、投票選”,公開擺出參評依據,最后投票決定。實施以來,真正做到了身邊人說身邊事,群眾模范群眾推,不僅評選結果能夠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還挖掘出不少打動人心的好故事,“民事民評,民事民議、民事民定”的格局已然成型。

  傳承鄉愁,讓民風“和起來”。蓮花堰村抓住“共同的鄉愁”這一文化連接點,讓村民們思想上親熱、情感上親密、行為上親近。追憶鄉愁,邀請縣里文史功底深厚的老專家來村里考察歷史名勝、人文傳說,形成生動翔實的整理材料。勾起鄉愁,聯系攝影家協會在全村范圍內采點拍攝,將秀美的風光、紅色的遺址、獨特的鄉俗、靚麗的屋場定格下來,并制成宣傳冊頁,廣為散發。抒發鄉愁,發動鄉友鄉賢開展文學創作,展現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蓮花堰在哪里》《七女峰:帶你走近70年前的血戰》等作品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現在,提起蓮花堰,在家群眾洋溢自豪之情,在外游子泛起思鄉之意,人心慢慢歸攏到了一起。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