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省河津市把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按照“五先協同、三動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思路,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示范村為抓手,強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一升”“二評二治”“三建”“四改五化”等17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內容為重點,以點帶面、連線成片,打造花園式村莊,累計打造美麗宜居示范村124個,農村人居環境和群眾幸福指數得到極大提升。
領導重視,部門協作。河津市把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作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鄉村”的有效實踐,高位推動,成立書記、市長掛帥的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和督察組;市級領導包村和職能部門包項目責任制,每月進行匯報,協調解決項目規劃、技術、資金、進度等問題;職能部門一把手對各自項目負總責,鄉鎮長對轄區項目抓落實,確保示范村項目建設如期完成。
創新模式,上下聯動。整合資金資源,發揮示范帶動。圍繞改水、改廁、硬化、綠化、亮化等重點建設內容,結合部門職責進行任務分解,政府提供材料、鄉村具體落實各項建設內容,村里籌工籌勞,政府拿大頭,鄉村出小頭,破解示范村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難問題,提振鄉村兩級干部建設示范村的信心和決心。
聚焦短板,縮小差距。聚焦農村戶廁改造,投資3000余萬元,采用“市級定標準、鄉村來落實”的機制,改造水沖式廁所1.5萬余座。聚焦農村飲水安全,鋪設供水管網1365公里,改造上水116個村,惠及28萬余人。聚焦農村污水治理,投資5億元采用PPP模式,實施農村生活污水綜合利用項目,建成污水處理站72座,陸續已投入使用,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聚焦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先后建成鄉鎮垃圾中轉站10座和海創垃圾發電站,配備垃圾清運車337輛,大垃圾桶9169個、小垃圾桶56498個,構建起“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投資3000余萬元,實施農村生活垃圾社會化服務項目,農村環境衛生由公司托管運行,實現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
示范引領,以點帶面。按照“整合資源、集中打造,分類施策、量力而行”的工作思路,每年確定出基礎條件較好的村作為重點,整合各類資源、先行先試,高標準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示范樣板。陽村街道蒼頭村深入挖掘黃河文化,依托萬畝良田和沿黃一號公路,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使蒼頭古鎮成為黃河流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樊村鎮西磑村不僅“面子美”,而且“里子實”,村典型做法“每天早起十分鐘,保持全村常干凈”和“積分超市”已經成為河津市其他村莊學習的樣板。通過運用全國“村莊治理平臺”,把黨建、人居環境、三務公開、社會治理等黨務、村務工作融入其中,主動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為河津市實施“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西磑方案”。這些樣板村的建設,帶動了周邊村比學趕超熱潮,有力推動了河津市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實現“一年打基礎、兩年抓示范、三年要過半、四年全覆蓋、五年再鞏固”五步走建設目標。
拓寬渠道,保障資金。按照“政府主導、整合資金、財政補貼、群眾參與”的投入模式,在示范村建設中,政府承擔示范村規劃設計、材料購置等費用,村級籌資分擔,群眾籌工籌勞,整合各類資金12億元。按照兼顧平衡但不搞平均分配的原則,對各示范村進行獎補,2019年以來市政府累計獎補資金8900萬元。減輕群眾負擔,同時調動了村干部和群眾參與建設美麗鄉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河津市的美麗鄉村建設打好了群眾基礎。
(山西省河津市農業農村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