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光明農發集團 做實做厚農業產業 夯實糧食安全底板
時間:2023-11-21 10:05:07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作為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主副食品供應的底板和壓艙石,光明農發集團弘揚和傳承農墾精神,充分承擔國企職責、展現國企擔當。在推進“從種植到引領、從區域到領域、從農業到產業”三個轉變進程中,農業“國家隊”陣容進一步豐富。截至目前,光明農發集團農業產業形成了稻麥科研、育種、種植、加工、收儲、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是上海地區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的糧食生產經營企業。現有土地35萬畝,占上海耕地近25%,其中耕地28萬畝,常年種植稻麥44萬畝次,年產糧食24萬噸。擁有倉容160萬噸,日加工稻米能力1600噸。擁有進口種子成套加工線7條,每小時種子加工量90噸;種子倉容4.3萬噸,是華東地區單體最大的農作物種子生產加工企業。

  全面增強種業輻射能力

  以產業化、市場化思維,持續完善從種源研發至市場營銷全產業鏈,推動種子產業向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轉型升級。重點實施上海市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項目,建成全國一流、技術先進、集試驗、展示示范、科普培訓及品種孵化、推介等為一體的高標準、高質量的現代化的農作物品種試驗展示基地,承擔國家、上海市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展示、鑒定、科普培訓、原原種生產等任務。以“上海市農作物種源展示示范基地”為平臺,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運行機制,建設分子育種實驗室,增強磁場功能,匯聚糧食種業優秀科學家團隊,為科學家團隊提供優質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充分利用花博園基礎設施優勢,聯動崇明打造“農作物種源科學家論壇”常設地。

  以市場化、產業化為導向,鞏固提高“育、繁、推”一體化的商業化育種新模式。順應“雙碳經濟”發展,推進綠色種業發展,加快節水、節肥、節藥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重大突破性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水稻重點聚焦氮高效研發方向、小麥重點聚焦抗赤霉病研發方向。在種源推廣上,借助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地方種企、經銷商等平臺和資源,立足長三角地區,深耕滬、蘇、皖,逐步拓展全國市場,持續提高農作物品種市場占有率。

  全面增強種植引領能力

  按照“兩穩兩提”(穩面積、穩產量,提單產、提品質),做到應種盡種、種足種優,稻麥兩熟達噸糧田標準,堅決守住管好“滬上糧倉”。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綠色、優質、高效的種植理念貫穿于糧食生產的全領域、全過程。堅持產業化導向,進一步優化糧食結構,水稻品種布局優質化率提高至90%以上。

  聚焦“從種植到引領、從區域到領域、從農業到產業”三個轉變,突出綠色農業、循環農業、智慧農業“三大引領”。提升基礎設施,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全面推廣應用無人機作業、自動化農機、智能化灌溉等技術,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奠定基礎;圍繞生態種養循環、生物農藥及生物肥料在農業的探索應用、休耕養地培土等維度,深入推進“沃土工程”,打造綠色、循環農業,守護好、開發好30萬畝寶貴耕地資源,增強藏糧于地水平,牢牢守住糧食安全的生命線;投人品統一采購,從前端保障品質一致性,發揮耕地規模帶來的集中采購價廉質優的優勢,實現降本增效;加深現代化技術與機械應用,建設光明智慧農業運營中心,綜合運用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等新技術、新裝備,實現對耕種管收等生產環節的全覆蓋、全流程應用,構建國內領先的高水平智慧農業運營軟件系統和管理指揮平臺。在崇明打造萬畝“無人農場”示范基地,讓智慧農業真正落地見效,為上海現代農業提供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光明智慧農業模式”。

  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完善光明訂單農業模式,加強域外糧源基地布局。充分利用自身耕地資源,依托產業鏈、價值鏈優勢,不斷優化、創新產業生態聯盟模式,通過輸出種源、輸出技術的形式,走進糧食主產區、走進五常核心產地,在有效“半徑”內打造優質穩定糧源基地。

  全面增強米業帶動能力

  搭建多層次品牌體系。聚焦品牌、品類、品種,發揮自有和外延基地優勢,堅持市場導向,打造形成“光明谷錦”為統領的區域特色、定位明顯的品牌體系和產品矩陣。其中,“鶴舞稻香”定位高端品牌,“光明谷錦”定位中高端品牌,“樂惠”定位大眾品牌,覆蓋多產地米種,同時以槐祥、眾惠作為特定渠道和區域的補充。逐步形成滿足居民基本口糧需求的大眾產品、適應消費升級的中高端產品的多層次結構,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加強加工、倉儲能級建設。一是提升蘇北加工倉儲能力。立足光明糧食科技產業園,加強倉儲、加工等設施建設,提高保生產、保供應的能力,力爭到“十四五”末,爭取區域內倉儲能力從30萬噸提高到40萬噸,大米年加工能力從10萬噸提高到20萬噸。二是規劃崇明應急保障糧食產業園。在崇明長江地區規劃建設烘干、倉儲、加工一體化的應急保障糧食產業園,新增大米加工能力5萬噸/年,倉儲能力7萬噸,烘干能力960噸/天,進一步改善崇明地區基礎設施條件。

  加速推進“儲加一體化”。落實“藏糧于企”戰略,發揮國家級綠色儲糧標準化試點優勢,推進綠色、智慧倉儲建設。利用光明農發集團倉容和儲糧能力優勢,按照“靜態儲備、動態管理、先補后出”的原則,建立稻谷儲備與稻谷加工輪換聯動、利益聯結機制,將儲備與加工有機結合,收儲稻谷既是政府儲備糧,又是企業原料備糧,為加工提供優質糧源保障。在首批試點“1萬噸小包裝米+配套5萬噸稻谷”的基礎上,建立15~20萬噸儲加一體稻谷的規模,實現儲備糧就地轉化。推進分品種、分等級、分倉儲存,實現“優糧優儲”全覆蓋,促進儲備糧“常儲常新”,真正實現“優糧優加”,扛起城市保供的底板。

  同時,發揮集團在東北、蘇北、巢湖等糧源基地生產力布局的優勢,和市區強大的商業網點和物流城配的優勢,做到糧食產得出、運得出、供得上。健全平時服務、急時保供、戰時應急的供應體系,形成具有強大供應網絡支撐的城市服務能力,鞏固上海國際大都市保供底板,成為上海城市保供穩價的強大載體。

  突出模式創新,增強資源整合力

  堅定走好“從區域到領域”的發展實踐,不斷優化、創新產業生態聯盟模式。掌控并運作好15萬畝系統內糧源基地;通過輸出種源、輸出技術的形式,走進蘇北等糧食主產區、走進五常核心產地,探索在蘇北、安徽、浙江有效“半徑”內建立優質穩定的糧源基地。

  深入踐行“促合作”理念,強化與光明集團系統內產業的優勢互補、相互賦能,發揮農發集團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優勢,不斷構建光明內部縱向協同、橫向聯動模式。在儲加一體化上,協調15~20萬噸倉容和糧儲公司共同推進“靜態代儲”和“儲加一體”協同聯動,將政策性糧食儲備與市場化加工銷售有機結合,撬動“產購儲加銷”各環節形成良性循環。

  在大米銷售上,發揮農發集團大米品質保證、價格可控的優勢,采用雙品牌運作形式,承接農工商制大米;與良友便利開展全渠道合作,聯合拓展社區團購、企業團購等業務;借力光明隨心訂深耕上海、拓寬華東、輻射全國;與上海正陽定食共同開拓上海地區膳食團購市場。此外,將牛奶棚、愛森優選打造成品牌宣傳、產品展示的平臺。在工業用米供應上,持續加強與金楓酒業、全興酒業、梅林股份協同。在土地資源等協同推進上,加強與光明牧業的土地置換種植,達到調茬口、養土地等目的。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上,與光明牧業合作大力推廣青貯和飼料兩兼種植,為光明國際、上海農場等飼料相關企業供應穩定、性價比高的東北玉米等飼料原料。

  (光明農發集團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