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北大荒農墾集團 “志”“館”輝映賡續農墾精神 凝心聚力打造農業樣板
時間:2023-11-21 10:05:4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胡從九 衛晉瑤 高地 季剛 字號:【

  精神文化是推動墾區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北大荒農墾集團高度重視精神文化建設,形成了以收集整理史志資料、編纂農場志為基礎,以建設史志館、挖掘文化點、提升展示力為平臺,以系統梳理、深入研究、大力推介北大荒精神為抓手的多管齊下的傳承與弘揚農墾精神的新局面,不斷推動農墾事業取得新進展。

  積極推進農場志編纂

  豐富農墾精神內涵

  編纂農場志是傳承與弘揚農墾精神的重要舉措。志書是全面系統記述一定區域的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資料性文獻。編修志書也就是梳理精神產生的源頭、演進、特征、表現、作用,對傳承精神、弘揚精神和凝聚人心形成共識,對探索農墾農場改革發展道路、引領現代農業建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北大荒農墾集團高度重視農場志編纂,絕大多數農場已參加完成全國兩輪地方志修志,同時充分考慮農場特點,積極參與中國農墾農場志編纂。集團黨建工作部作為職能部門統籌推進,集團辦公室作為業務指導部門加強指導,分公司史志業務部門負責業務推進,編纂農場負責具體實施。截至目前,北大荒農墾集團前后四批共有19個農場參與中國農墾農場志編纂,其中第一批的《八五〇農場志》《綏濱農場志》已出版。《建設農場志》《八五九農場志》已完成出版流程。第二批的4個農場計劃年底完成初稿。第三批4個農場有2個農場計劃年底完成初稿。第四批7個農場,有6個農場計劃明年底前完成初稿,1個農場計劃于2025年6月完成初稿。北大荒集團113個農(牧)場具備編纂中國農墾農場志條件的農場有80個左右,皆為黑龍江墾區有代表性的農場。

  在編纂農場志過程中,農場深化了對農墾歷史的認識,挖掘了一批勵志人物、勵志故事,再現了當年恢弘的創業情景、豪邁的英雄主義氣概、舍己為國的奉獻精神,極大地豐富了農墾精神的內涵,詮釋了農墾精神的實踐及推動形成的物質成果。

  有序推進史志館、文化點建設

  擴大農墾精神影響力

  志書記錄著精神,而展示精神的載體就是史志館,二者相得益彰。近年來,墾區借助修志編史的良好氛圍,以多種形式自發建起了一批獨具特色的農墾(場)史館,多數場史館“一館多用”,成為當地愛國主義、黨史教育、科普實習基地和旅游目的地。

  北大荒農墾集團現有各類場史館45個,其中北大荒博物館展廳面積3700平方米,是國家三級博物館,同時加掛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黑龍江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等多塊牌子。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被納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

  八五〇農場是王震將軍1955年親手建立的第一個鐵道兵軍墾農場,素有“北大荒軍墾第一場”的美譽。這里是王震將軍點燃第一把荒火的地方,是王震將軍在北大荒的第一個試驗田,是以場擴場的基站,是一系列八字頭軍墾農場的“母親場”,是北大荒精神發源地核心區和鐵道兵軍墾文化發祥地。多年來,八五〇農場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秉持綠色理念、構筑金色未來”的企業發展理念不動搖,做大做強“北大荒軍墾第一場”金字招牌,將傳承北大荒精神,弘揚紅色軍墾文化,與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形成了農文商旅相互促進、協同發展、齊頭并進的發展新格局。一是加強資料歸納整理,深挖軍墾文化潛力。收集、整理建場以來有價值的文字、圖片、實物,采訪老同志錄制口述史。邀請老同志編寫創業歷史故事,供職工群眾和青少年學習。二是加強教育陣地建設,夯實軍墾文化實力。設計了八五〇專屬LOGO,將場區所有道路重新融入軍墾文化元素命名,在軍墾大街和鐵兵路兩側新建了“鐵道兵軍墾第一場”“軍墾號角”“文化步行街火車頭”等標志性建筑,2021年投資建成了八五〇軍墾開發建設紀念館,2022年在王震將軍點燃第一把荒火舊址上投資打造了軍墾一號觀光專列,形成了集點成線、連線成面的“紅色軍墾文化圈”,厚植軍墾文化傳播土壤。三是加強活動載體創新,提升軍墾文化活力。農場不斷探索紅色軍墾文化創新路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激發新時代軍墾文化的新活力。2023年,農場在湖南省瀏陽市北盛鎮馬戰村王震將軍故里建設區域農服示范點,推進高標準農田示范、立體文旅營銷、云上博物館互建等項目,在八五〇軍墾開發建設紀念館廣場新建“王震將軍名人故居文化展”。

  建設現代農業樣板

  彰顯農墾精神力量

  精神的力量在于鼓舞和激發人的無限潛能與創造力,更在于把精神動力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物質力量。奮斗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北大荒人繼續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初心不改、埋頭苦干、勇毅前行,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創業新路。

  自力更生,建設中華大糧倉。“黑龍江農墾在屯墾戍邊、發展生產、支援國家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形成了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特征突出、產業體系健全的獨特優勢,是國家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北大荒發生了滄桑巨變,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很了不起,令人感慨。北大荒為中國人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發揮了大作用。”這就是北大荒的作用,這也是北大荒人的初心使命。

  為守住中國人的飯碗,建設中華大糧倉,集團勇于開拓,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制。2018年,集團提出實施“雙控一服務”降成本、以技物結合打造大基地,創建“一體兩翼”提高競爭力、以產融結合建設大企業,建設“三庫一中心”降風險、以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大產業,實現北大荒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集團決定用“雙控一服務”模式創新農業經營管理休制,在保持“分”的政策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將“統”的層級從農場層面提升到集團層面,將原來的大農場“套”小農場的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提升為大農場“統籌”小農場的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從“套”到“統籌”,主要變化就是在“統”的內涵中嵌入三大功能。一是實行農業投入品統一供應,以規模優勢提高家庭農場市場談判權和對農業投入品質量的話語權;二是實行主要農產品統一經營,提高為國家掌控糧源和平衡市場供應的能力;三是提供全程數字農服,在信息化平臺上集成土地承包、金融繳費、農業補貼、農業保險、農技服務、農機管理、農機調度、農資采購、糧食交易、農產品電商、政策發布解讀等內容。

  “雙控一服務”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經營規模、組織管理水平。2022年,北大荒農墾集團全要素生產率增長3.4%,比2015年提高2.6個百分點,全要素生產率貢獻率49.8%,提高18.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4.0%,第一產業全要素增長率貢獻率59.2%。

  新的經營體制大大提高了糧食的生產能力。2022年,北大荒實現糧食總產量225.66億公斤,分別占全國和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的3.29%和29.07%。糧食商品量達214.38億公斤,糧食商品率達95%。

  艱苦創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北大荒集團以市場為導向,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努力打造以滿足農業農村需求為目的,以科技集成應用為基礎,以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業為引領,以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特征,以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為方向,服務于農業強國建設的新型產業體系。

  在結構優化方面,提高現代化服務業比重,加快農業產業改造升級,以區域農服中心為平臺,推動傳統的農產品加工、食品制造、倉儲物流、金融保險等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

  在技術進步方面,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重點實驗室,通過廣泛應用以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為主要特征的新科技和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標志性前沿性創新技術,實現在關鍵領域從跟進、并跑到領跑的轉變。

  在高效協同方面,通過推動農服平臺與農(牧)場實施主體協同、科技研發與技術集成推廣協同、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服協同,實現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筑牢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根基。

  在綠色低碳方面,將“高標準農田、農機智能化、綠色生產、標準化生產、數字農服管控、投入品專業化統供”全覆蓋的綠色低碳理念融入全過程和各環節,深入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實現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在自主可控方面,通過在種子等重要領域掌控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攻克“卡脖子”技術,提高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水平,形成較強韌性和抗沖擊能力。

  勇于開拓,打造“三大一航母”。北大荒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囑托,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三大一航母”宏偉藍圖,推進由政企合一體制向企業集團化體制改革。近年來,集團全面完成了行政職能移交、深化事業單位和辦社會職能改革,實現了政企分開、事企分開、社企分開,將原農墾系統的行政權力事項全部移交屬地政府,撤銷了全部行政機構和管委會,完成1063個事業單位和機構改革,妥善安置人員63139人,國有農場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納入地方政府統一管理,妥善解決其機構編制、人員安置、所需經費等問題,863個農墾社區及162.3萬居民全部納入屬地政府管理。構建了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北大荒集團真正成為了獨立的市場主體;實施了“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做實大基地,夯實中國糧倉,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強大企業,增強競爭力,打造農業生產商、制造商、服務商和國際化大糧商;發展大產業,從開發農業自然資源為主轉向資產資源整合、全產業鏈拓展優化升級為主。全面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從“中華大糧倉”邁向“綠色智慧大廚房”“國際大糧商”。2022年,北大荒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1913.1億元,利潤總額15.8億元。“北大荒”品牌價值達1706.96億元,穩居中國農業品牌第一。

  甘于奉獻,探索農業現代化服務體系。早在2002年,黑龍江墾區就提出開展“場縣共建”活動,作業面積達2.23萬公頃。2013年,北大荒集團開展農機“三代”作業、農技推廣,龍頭企業拉動基地面積均達333萬公頃。

  2020年底,北大荒集團籌建農服集團。2021年,農服集團為農村服務面積1080萬畝,帶動農戶12萬戶,為農民節本增收6.4億元。

  2022年,北大荒集團在全國糧食生產優勢區成立了23個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打造了200個示范點。農服集團服務農村面積5270萬畝,其中全程托管350萬畝,環節托管4920萬畝,帶動小農戶350萬戶,新增糧食產量21.52億斤,為農民降低成本1.1億元、增加收入25.83億元;在省內,全程托管的大豆普遍畝增產50斤以上、玉米畝增產200斤以上、水稻畝增產120斤以上,在省外,全程托管的小麥、玉米畝增產100斤以上,水稻、青粿畝增產120斤以上。

  2023年,計劃完成服務面積7800萬畝,其中全程托管800萬畝,環節托管7000萬畝;2027年,計劃完成服務面積3.6億畝,全程托管的面積與目前北大荒集團耕地面積大體相當,相當于再造一個北大荒。

  (作者單位:胡從九、衛晉瑤、季剛,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高地,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