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安天下,種為糧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推動種業振興,而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無疑是種業振興的骨干力量。
自2021年種業振興行動實施以來,種業企業特別是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10月31日,農業農村部在北京召開全國種業企業扶優工作推進會,總結企業扶優工作進展成效,交流典型經驗做法。會議邀請了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各省種業管理機構、金融機構和科研單位等多位同志進行發言。在種業振興即將由“三年打基礎”進入“五年見成效”的轉折點上,企業扶優進展如何?在新形勢、新背景下,企業將會如何發揮主體作用?全國種業企業扶優工作推進會給出了答案。
勢頭足 成效優
扛起種業“國家隊”使命擔當
“2021年以前我國白羽肉雞種源100%被國外企業‘卡脖子’,國外企業完全掌握種源的定價權,價格、數量都由他們說了算。”說起這段經歷,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肖凡感慨萬千。
如何改變種源受制于人的局面?
十年間,面對極其強大的國際競爭對手,圣農冒著被斷供停擺的風險,在遠離人煙的大山深處持續育種。終于在2021年底,其自主培育的“圣澤901”白羽肉雞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與其他兩個白羽肉雞品種一同,徹底解決了中國白羽肉雞種源“卡脖子”問題。
福建圣農對白羽肉雞的育種探索,只是眾多種業企業發展的縮影,要實現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的轉變,必須逐步形成由領軍企業、特色企業、專業化平臺企業共同組成協同發展的國家種業振興企業集群。
2022年,農業農村部從三萬余家企業中遴選出270家種業企業,形成一批有組織、有優勢、有特色的攻關戰略力量。各地響應號召,積極謀劃支持政策,建立與國家陣型企業“一對一”聯系機制,江蘇安排3.78億元支持種業企業承擔“揭榜掛帥”項目,湖北每年安排1億元支持培育壯大種業龍頭企業,溫氏集團聯合廣東種業集團、現代種業基金,打造國內一流生豬育種企業,中國農業大學圍繞蛋雞、奶牛、北京鴨等主要畜禽種業,與首農、大北農等企業開展智能育種、營養健康農作物、畜禽重大新品種培育等領域深度合作。
兩年多來,陣型企業乘勢而上,以隆平高科、寧波微萌、華智生物為首的領軍企業、特色企業、專業化平臺企業加速發展,集群效應初步顯現,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22年,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資產總額突破600億元,研發投入超過17億元,219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資產實力更加雄厚,科研投入顯著增加,發展格局不斷優化,為高質量推進種業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強保障 促合作
集中力量支持陣型企業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農作物常年用種100億公斤,養殖業每年需仔豬6億多頭、雛禽150億羽、水產苗種6萬億尾,絕大多數來自企業。因此,種業振興應當讓企業,尤其是優勢企業“唱主角”。
培育優勢種業企業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需要久久為功,全面布局。以安徽省為例,省委一號文件連續把“企業扶優”列入種業振興的重點任務,細化扶持種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合肥市出臺《種業之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加快優質資源向企業聚集,重點推動種業企業全產業鏈發展。及時了解企業訴求,加大力度紓困解難,為企業當好“店小二”、做好“貼心人”。
企業有所呼,政府有所應。2022年7月,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將推進科研單位、金融機構和種業基地與陣型企業“三對接”作為企業扶優的重要平臺,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會上,4家企業代表與金融機構和科研單位現場簽訂合作協議,展現了“三對接”新成果。
貸款融資是種業企業的普遍需求,也是多數企業面臨的難點問題。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聯合發文,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種業陣型企業上市、掛牌融資和再融資。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文鼓勵保險機構開展制種保險試點。農發行加大對種業領域專精特色企業支持力度。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創新推出活體牲畜抵押、植物新品種權質押等擔保方式,解決融資擔保難題。多措并舉,打通金融支持的“最后一公里”。
抓機遇 謀發展
打造更多種業“百年老店”
今年6月,由北京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自主培育的高產蛋雞品種“京紅1號”和白羽肉雞品種“沃德188”父母代種雞首次走出國門,出口坦桑尼亞,參與國際競爭,這意味著國產畜禽品種進入國際市場邁出了歷史性一步。
近年來,中國種業在世界舞臺上不斷迸發活力,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先正達、隆平高科穩居全球種業前十強,北京峪口禽業穩居世界蛋雞育種前三強,一躍成長為世界最大的蛋雞制種企業。雜交水稻種子出口數量、推廣面積持續穩定增長,花椰菜種子在南亞地區已形成品牌。隨著海南、楊凌等自貿港(區)種業支持政策完善落地,企業國際交流平臺進一步拓展。
從發展形勢看,種業領域正逢難得的歷史機遇期,市場預期穩、發展空間大,種業企業迎來了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的好時機。抓合作就是抓機遇,2021年起,先正達集團(中國)與14個縣級政府合作共建基地,探索優化“大品種+大基地”長效機制,通過合力打造現代供應鏈中心,實現種子生產質控體系全覆蓋,研究推廣先進制種技術,有力帶動了當地制種產業升級和農民增產增收。
企業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強大的人才儲備是種企發展的堅實支撐。2022年,農業農村部舉辦種業發展戰略人才高級研修班,針對企業扶優扶強的根本需求,開設了10余堂培訓課程;中國農業大學面向種業企業一線需求,專門培養育種工程博士,支持“中國種業菁英班”“牛精英”等實踐型人才培養,為種業振興打好人才基礎。
良好的市場環境是種企發展的“保護網”。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種業領域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特別是近期,農作物種子認證制度的正式啟動實施,對于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種業品牌具有重要作用。
“種業企業扶優行動雖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也只是開了個好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難題要破解。”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表示,目前,多數種業企業仍存在規模小、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下一步,將持續深入實施種業企業扶優行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一體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機制創新,加快培育種業振興的骨干力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