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發揮境跨四、五、六積溫帶資源稟賦優勢,以加快實現“育繁推一體化”“種糧一體化”為目標,以“四個強化”為抓手,大力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先后榮獲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首批區域性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全國大豆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縣等榮譽,成功獲批創建全國唯一一家以大豆種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連續兩輪獲得國家制種大縣政策支持,全力打造中國大豆種業“硅谷”。
強化頂層設計,基地建設保障堅實。五大連池聚力打造“種業強市”,成立了大豆良繁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在政策、環境、資金三個方面持續推動,統籌推進大豆種業振興工作。一是出臺相關政策助力發展。在國家各項補貼基礎上,連續多年出臺《農業優惠政策實施意見》和《大豆種業產業優惠政策》,對繁育基地建設以及種業開展種子研發、提純復壯及申請注冊綠色食品標識給予補助,充分激發了產業發展活力。二是持續優化種業發展環境。成立了中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全市種子企業組建大豆種子協會、設立種子技術服務指導站,為種子企業繁育提供技術支持、農機服務、技術指導,進一步提升企業良種繁育水平,助推大豆產業健康發展。三是整合項目資金增加投入。將上級支持農業發展政策和項目優先用于良繁基地建設,累計投資11.93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101.86萬畝,投資5823萬元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20萬畝。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參與基地建設,累計獲得制種大縣獎勵資金1.2億元,基地建設水平大幅提升。
強化“四良”融合,繁種水平逐年增強。五大連池市圍繞“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融合發展,全面提高大豆種子產量、質量。以“良田”提升耕地質量,強化黑土耕地保護,落實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示范區面積126.9萬畝,開展耕地輪作試點面積61.38萬畝、玉米茬和大豆茬保護性耕作面積106.06萬畝,黑土耕地質量穩步提升。以“良種”研發提升繁育質量,利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獎補資金2130萬元建成全省首家育種研發服務平臺大豆育種創新研發中心,積極與東北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等18所科研院校開展合作,建立蓋鈞鎰院士大豆院士專家工作站等3個省級以上科研平臺,引進育種專家人才35名,開展大豆新品種、生物育種技術等領域研發。以“良法”配套提升繁育能力,全面增施有機肥和微生物菌肥、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選用“兩降一加”農藥噴灑技術,除草劑用量降低20%以上,有效促進大豆早熟增產。加快建設數字農業,建設制種基地監管服務云平臺及可監控設施設備111處,實現了對30萬畝大豆良種生產全程監控、動態管理。以“良機”配備提升生產效能,累計投入7000余萬元購置大型農機具143臺套,有效提升了農業機械化水平,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57.62萬千瓦,農機綜合機械化率99.91%,實現大豆種子種植全程機械化。通過“四良”融合,2023年大豆良種繁育面積發展到162萬畝,占全省繁育面積的40%以上,預計產量可達20萬噸。
強化產銷協同,大豆良種應用廣泛。堅持產銷一體化發展,制定長期戰略,持續加大種業發展資金投入,促進大豆良種應用向縱深發展。一方面實施大豆良種增產增效計劃,利用2.5億元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制種大縣獎補資金,整合其他資金3.13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5.9億元,實施重點項目46個,大豆種業生產線發展到33條,倉儲能力達到43萬噸,年設計加工能力達到52萬噸,年生產大豆種子15萬噸以上。另一方面全力拓寬大豆種子銷售渠道,建設總面積2300畝的國家大豆品種展示示范基地、圣豐種業科技示范園區等5個科技示范園區,成功舉辦中國大豆食品專用原料研討會、北方春大豆優良品種研討暨田間博覽會、第三屆和第四屆中國大豆種業高峰論壇等國家級種業盛會,叫響了五大連池“中國大豆良種繁育之鄉”品牌,年銷售大豆種子15萬噸以上。
強化聯農帶農,農村群眾穩步增收。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聯農帶農作用,完善發展機制,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施“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模式,龍頭企業、合作社提供種苗、農資等生產資料和生產技術服務;農戶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的標準進行生產,保證農產品質量達標,積極引導種業與繁種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累計簽訂產銷訂單3000余份,訂單面積786萬畝次,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1元以上的價格由企業進行回購,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實現雙方利益最大化。同時,以股份合作等方式促進合作社吸納農戶,使小農戶充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帶動5945戶農戶實現增收,2022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6萬元,較2017年年均增長8.3%,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人民政府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