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肉蛋奶產量達到1.68億噸,比2012年增長14.6%,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70%以上,增長20.5個百分點。我國居民肉類消費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奶類消費差距更大,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畜產品消費仍有不小的增長空間。近些年,畜牧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資源環境約束越發趨緊,耕地從“可以使用”變為“嚴格控制使用”、從“備案制”變為“審批制”、從“不需要占補平衡”變為“落實進出平衡”,畜牧業用地難問題進一步凸顯,解決好“在哪養”的問題成為現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大考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向設施農業要食物。探索發展智慧農業、植物工廠、垂直農場,有效緩解我國農業自然資源約束勢在必行。近年來,各地在發展樓房養豬、肉雞蛋雞疊層籠養方面涌現出不少典型,在節約用地、提高生產效率上效果明顯,但也面臨著一些實際問題。此次,配合《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的出臺,專門制定《現代設施畜牧建設專項實施方案》,就是要圍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助力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進一步明確今后一段時期設施畜牧業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加大設施畜牧業發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構建高質高效畜禽設施養殖體系,為保障畜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提供有力支撐。
總體思路和目標
發展設施養殖,總的導向是實現“三個提升”,即提升勞動生產率、提升資源利用率和提升畜禽生產力。本次專項建設方案,根據我國畜產品生產消費結構,聚焦生豬、蛋雞、肉雞、奶牛、肉牛和肉羊6個畜種,推進養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智能化”,實現先進養殖設施設備與現代管理技術的有機融合,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調控有效”的設施畜牧業發展新格局。
建設重點
針對我國不同畜種的生產實際,不同畜種建設重點任務有所區別。
生豬。目前,我國豬肉自給率基本能穩定在95%左右,發展設施生豬養殖,主要是進一步實現節約集約用地,提高生豬產業的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水平,穩定豬肉供給保障能力。重點任務是建設立體多層規模化生豬養殖場,集成先進技術與設施設備。在建設布局上,以“市場主導、自愿申請、因地制宜”為原則,優先考慮生豬主產區、土地資源緊張地區和保供壓力較大地區,重點集中在生豬生產和調出大省,如湖北、湖南、河南、廣西、安徽、山東、河北、江西等,以及廣東、浙江、江蘇、北京、天津、上海等主銷區省份,兼顧產銷平衡區域。
家禽。我國自80年代開始發展家禽集約化設施養殖,相對其他畜種,家禽養殖設施化發展水平較高,但也面臨部分生產設施設備老舊、更新緩慢的問題。發展家禽立體高效設施養殖,重點是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推廣疊層高效籠養等集約化養殖模式,顯著提升養殖效率。在肉雞蛋雞養殖優勢區(山東、廣東、廣西、安徽、遼寧、河南、江蘇、福建、四川、河北、吉林、湖北、黑龍江等省份),加快更新使用先進的生產設施設備,配套自動化、智能化養殖信息控制系統;在肉雞蛋雞養殖潛力區(山西、內蒙古、江西、湖南、云南、重慶、貴州、海南、浙江、陜西等省份),加快新建一批家禽立體高效設施養殖場,加快普及肉雞蛋雞立體多層籠養模式,推廣應用精準營養、智能環控、降耗減排、全機械化作業等高效技術;在肉雞蛋雞特色養殖區(西藏、青海、寧夏、甘肅、新疆等省份),重點發展地方特色品種,結合當地自然條件,配備適合的設施設備,提高生產效率。
肉牛肉羊。我國肉牛和肉羊的養殖規模化率分別僅為33%和45%,養殖效率較低、生產成本高,也是設施養殖支持的重點。發展肉牛肉羊設施養殖,主要思路是通過支持高效集約養殖場建設,創建一批肉牛肉羊養殖提質增效標桿養殖場,帶動社會資本參與肉牛、肉羊產業發展,提高養殖效率,推動提升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和產品競爭力,強化肉牛肉羊增產保供。在區域布局上,根據現有生產布局和飼草資源情況,各有側重。肉牛,在草原牧區,推行“天然草原+人工草地+適度規模養殖”相配套的養殖模式,建設標準化畜棚和配套裝備、飼草料庫房、飼草收割青貯等設施設備,因地制宜建設過冬暖棚和人工飼草地;在東北和中原等傳統肉牛肉羊養殖優勢區,穩步擴大養殖規模,提升養殖場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水平,改建升級智能化養殖設施設備,提升土地等生產要素利用效率;在草山草坡資源較為豐富的南方地區,推行種草養畜,提升養殖場基礎設施條件和標準化生產水平,促進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肉羊,在內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等牧區,加強地方特色肉羊品種保護,以草畜平衡為基礎,推廣科學輪牧,探索智能放牧技術應用,發展現代家庭生態農牧場;在東北和西北農牧交錯帶和農區,發揮區域豐富的糧食飼料和秸稈飼料資源優勢,推進肉羊養殖方式向集約化規模化轉變,推動肉羊高效養殖成套設備的應用,提高機械化水平;在中原地區,拓寬飼草料多元化供給渠道,推廣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改建升級智能化養殖設施設備,提升土地等生產要素利用效率;在西南地區,因地制宜開發利用草山草坡和農閑田資源,探索多元主體聯合的肉羊集約化養殖新模式,提升養殖場基礎設施條件,發展特色養殖,促進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
奶牛。目前我國奶牛養殖規模化率已達到72%,在畜牧業中僅次于家禽,整體設施裝備水平較高,但也存在生產成本偏高、飼養管理粗放等問題。發展奶牛設施養殖,主要思路是以節本提質、智能高效為導向,通過建設現代化奶牛智慧牧場示范場,推動基于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智能統計分析軟件終端在奶牛養殖中的應用,推進產奶數據采集的物聯化與管理軟件的國產化,加快奶牛養殖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并因地制宜推廣適用于不同氣候資源條件和養殖特點等的現代化集約化奶牛養殖模式,強化奶業生產全鏈條精細化管理水平,示范帶動奶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布局上,在東北和內蒙古產區、華北和中原產區、西北產區等三大主產區,重點開展規模奶牛養殖場新建項目和養殖場數字化改造升級,通過設施化水平提升帶動產能擴大;在南方地區和大城市周邊產區,重點開展圈舍自動噴淋、環境控制,物聯網、大數據匯總分析等智能化管理終端應用,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以及對擠奶及儲運等設施設備進行物聯化、智能化改造升級,配備智能化管理終端與在線乳成分分析儀等軟硬件設備。重點是通過支持奶牛智慧牧場示范場補短板、強弱項,引導提升規模養殖場草畜配套比例、資源利用效率和數字化應用水平。
保障措施
強化政策扶持。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依據規劃布局畜禽養殖用地,合理保障用地空間。加大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農業產業發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等政策項目支持力度。
強化科技支撐。做好設施畜牧業相關學科群和重點實驗室建設,開展設施畜牧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智能飼喂、精準環控、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健康養殖和綠色高效設施裝備技術示范,集成推廣設施養殖成套技術模式。
強化金融支持。總結推廣地方活畜禽等抵押貸款成功經驗,引導擴大實施范圍。探索建立畜禽圈舍、養殖設施交易平臺,為養殖企業順利貸款提供支撐。大力推進設施畜牧養殖保險。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