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推動現代設施種植業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3-12-04 13:45:31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齊飛 字號:【

  現代設施種植業是為各類植物,特別是園藝產品商品化各階段提供最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以擺脫自然環境和傳統生產條件的束縛,獲得高產、優質、高效農產品的現代農業經營活動,其特征是目標商品化、環境可控化、途徑全程化、效益(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化。從設施類型看,主要包括遮陽棚、塑料大棚、日光溫室、連棟溫室、植物工廠等。中國現代設施種植業的發展始于改革開放后,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農業現代化的典型代表,在保障農產品周年均衡供給、促進農民就業、繁榮農村經濟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深刻理解形勢要求

  糧食安全是設施種植業加快發展的深刻背景。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糧食安全是當之無愧的“國之大者”。從廣義上看,這里的糧食安全是包括蔬菜、水果、肉類在內各類食物的普遍安全。國際形勢越復雜,就越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保障食物安全、維護食物主權,國家發展目標越高遠,就越是要打牢社會長期穩定的基礎,特別要在食物數量、質量、營養等方面滿足社會進步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因此通過設施農業拓展食物生產邊界、保障供給時空和結構不斷優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大食物觀是設施種植業創新拓展的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蔬菜園藝更多靠設施農業和工廠化種植”“設施農業大有可為”,這是食物供給體系的一種系統性變革,需要“豐富要素、優化結構、再造環境”,特別是在設施種植業的生產結構上,要優化供給的時間結構、保證365天周年連續生產,要優化空間結構、在更多區域和非傳統耕地上增加產出,要優化生物結構、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傳統或非傳統植物產品。

  高質量發展是設施種植業全行業的首要任務。設施種植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尤其要注意以下4方面的改善。要改善供給體系,以市場為“導航燈”,增強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產品供給更豐富、優質、對路;要改善要素使用,由物質要素驅動向科技進步驅動轉變,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改善組織方式,構建以家庭農場為主流,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經營體系;要改善資源配置,堅持市場化取向,改革農產品價格、補貼、金融等政策,促進農業資源更高效配置。

  清醒認識現狀趨勢

  產業規模巨大、發展模式初現。中國設施種植業面積約260萬公頃,占全世界的80%。近年來總量雖有所下降,但產能卻保持了穩中有升,如設施蔬菜的占比保持在了30%以上,這展現了設施種植業結構調整、單產提升的現實。在此過程中,適合于中國自然氣候、市場價格、勞動力特點的一些發展模式也逐步成熟,如以蔬菜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為特征的“壽光模式”、以保糧增菜拓展空間為特征的“甘肅戈壁農業模式”、以大型玻璃溫室自主運行為特征的“高端引領模式”、以不同地區老舊溫室改造升級為特征的“改—換—替”模式等。這些模式適應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也為產業向現代化高端演化進行了技術、管理、人才的儲備。

  升級需求迫切、部分矛盾突出。面對中國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中國的食物供給水平也必須與現代化進程同步。在上述目標下,設施園藝的供給韌性、供給質量都迫切需要提高。而目前部分設施園藝專用品種自給率不到20%、缺少環控裝備的設施比例高達80%、商業化大型綜合控制軟件還是空白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設施種植業挖掘潛力、提檔升級,也使得大型現代化溫室進口比例居高不下、種植數據資產外流等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此外,部分地區用地政策的不合理也削弱了民間投資建設、技術改造的積極性。

  加快技術進步、聚焦智能綠色。從全球范圍看,設施種植業正從“保護地農業”向“可控環境農業”轉變,這是應對全球人口增長、資源約束趨緊、勞動力相對減少等共性問題而采取的主動策略,逐步成為全球設施種植業發展的顯著趨勢。引領這一趨勢的力量就是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特別是針對“種苗、栽培、物流、管理”全產業鏈的智能化技術裝備,以及以“降勞、降水、降肥、降藥、降能、降碳”這“六降”為主要特征的綠色生產技術也在加快發展,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為主要操作管理方式的機電一體化“無人自主溫室”也在近年得到重視和發展,成為智能綠色設施種植新的未來方向。中國的設施種植業技術需要立足國情民力和發展階段,既在傳統的提升改造技術裝備研發上持續上發力,也要在前沿技術上積極探索,以實現產業升級中的平滑過渡、無縫銜接。

  產業整體提質、加大集成創新。設施種植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最終結果要體現產業整體效率、效益、競爭力的提升上。作為一種具有工程化科技化特征的農業生產方式,要充分發揮出技術、裝備、人才、政策的集成耦合效應,特別是在針對特定作物的技術集成、針對目標市場的裝備集成、針對農戶合作社企業等不同組織形態的綜合集成方面提高科學性、精準性,加快形成適合不同區域特征和產品需求的設施種植發展模式,這些模式應當在“技術、組織、產業”3方面形成最佳組合效應,引領并帶動全產業高質量發展。

  科學把握總體路徑

  肩負政治責任、端正發展目的。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在江蘇代表團談到自己當年在福州抓“菜籃子”時強調“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俄烏戰爭開始以來,因蔬菜等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所引發的歐洲國家民怨沸騰、社會動蕩也生動地印證了這一點。現代設施種植業的建設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讓全體人民一年四季享受到豐富健康農產品的同時,充分照顧到農業農村農民的實際需求,堅持為農業發展而建設、為農村繁榮而建設、為農民致富而建設,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農民意愿、尊崇科學方法,不為完成任務、堆砌政績、盲目攀比而建設,真正使現代設施種植業成為造福全體人民的共美共富產業。

  采用科學方法、加快創新實踐。在推進建設的各項措施上,要將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要以種源、智能、綠色的技術和惠農利企政策為重點突出創新理念;要以產量品質同升、聯農帶農顯著、速度效益并重為要求突出協調理念;要以綠色建造、綠色能源、綠色投入品和減碳減本為重點突出綠色理念;要以加大技術合作、推動貿易互通、強調產業協同為重點突出開放理念;要以保障供給韌性、助力農民增收、惠及相關產業為重點突出共享理念。建設過程中要發揮好政府的政策制訂與宣傳引導作用、各類經營組織的市場主體和實踐首創作用,將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不斷轉化為生產力和實實在在的效益。

  堅持因地制宜,實現規劃目標。《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已發布,未來一個時期現代設施種植業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明確。各地要以更高遠的戰略定位、更多樣的辯證角度、更豐富的系統維度、更強勁的創新力度謀劃好設施種植業的發展措施和目標,堅持區域特色明顯、資源集約節約、科技創新引領、生產綠色循環、市場主體多元。既要努力發揮出各自的優勢,也要充分考慮到技術、市場、社會、環境等風險,在設施總產值、產品占比、機械化率、科技進步貢獻率等規劃目標的實現上,做到勇擔責任、奮力爭先、量力而行、協同推進。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