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現代設施農業,把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作為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內容,作出系列決策部署。當前,設施農業已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發展和農產品供給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請問您如何看待農業強國背景下的現代設施農業建設?
李天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我們要建設農業強國,就必須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發展設施農業,豐富食物供給體系。設施農業不僅可以提升食物生產能力,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而且能夠提升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特別是設施農業還可以充分利用非耕地和冬閑耕地,拓展農業生產的時空,以增加食物供給來源,實現向設施農業要食物。推進現代設施農業發展,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從而拉動整個經濟的發展,提供就業崗位。因此,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效益。
記 者:您長期從事設施種植業研究與實踐,請您談談當前發展現代設施種植業有哪些重點?今后我國現代設施種植業發展前景如何?
李天來:當前我國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勢頭良好,而且發展前景越來越好。首先,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樹立大食物觀,向設施農業要食物,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發展設施農業。其次,近年來,市場對園藝產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許多園藝作物種類依賴露地生產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迫使生產者采用設施生產。再次,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單位面積園藝作物生產效益越來越低,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因此推進設施園藝現代化是必由之路。
當前發展現代設施種植業需要做的重點工作有:
要明確我國設施種植業的發展道路。我國絕大多數地區不能照搬荷蘭等一些國家高耗能高投入的設施種植業之路。必須堅持發展以日光溫室和單棟、連棟塑料大棚為主體的設施種植業發展模式,走“低能耗、低成本、生態安全、高產優質高效”的中國特色設施種植業發展之路。按照這個思路,制定好南方熱帶地區、長江以南亞熱帶地區、長江以北暖溫帶地區、黃河以北中溫帶和寒溫帶地區以及沙漠戈壁區域設施種植業發展規劃。
要堅持設施種植業規模拓展的基本原則。首先,堅持不與主糧爭地和生態優先原則,要高效利用中低產的普通耕地,大力開發非耕地,特別是要積極開發沿海荒灘非耕地,謹慎開發干旱少雨生態脆弱的戈壁沙漠非耕地,要為確保糧食安全節省更多良田。其次,明確我國設施種植業的規模拓展領域,優先拓展設施蔬菜規模,如果再增加一倍的設施蔬菜生產面積,可在滿足蔬菜市場供應的前提下節省1億畝露地蔬菜播種面積;發展設施果樹和花卉,滿足人們對高檔水果和花卉的需求;發展設施中藥材等其他經濟作物,適應大健康戰略需求。
要加快設施種植業提質增效和提檔升級步伐。目標是規范化、標準化、優質化、綠色化、輕簡化、高效化(提高土地產出率30%,勞動生產率30%,資源利用率15%),方法是實施設施種植業提質增效工程,加強設施種植業產業集群和標準化基地建設,建立適合不同地區的設施類型標準,改造不符合標準的設施和設備,在產業集群內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并建設好金融、信息、技術、生產、安全等完整的服務體系,實現設施建造及環境調控標準化和規范化,主要生產環節規范化和輕簡化,資源利用生態化和高效化,產品規格優質化和品牌化。
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科技隊伍建設。首先是強化設施種植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一批適應南北方設施種植業發展的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持續設立設施種植業一體化的科技創新專項,加快設施種植業提質增效集成技術創新,聚焦現代設施種植業關鍵技術突破,積極開展設施種植業智能化技術探索,實現設施建造裝配化、環境調控自動化、作物品種專用化、生產環節機械化、產品質量標準化、產業管理智慧化。其次是強化設施種植業科技隊伍建設,要建設一批設施種植業人才培養優勢學科,強化建設設施種植業科技創新、技術推廣、園區開發及生產經營等人才培養體系。
要完善設施種植業政策支持體系。第一要進一步明確已有設施種植業園區、新建設施種植業園區、貧困且適宜設施種植業發展地區等不同情況下的用地政策。第二要明確設施種植業園區的規劃設計規范,實施設施種植業園區建設的依法依規審批制度。第三是要建立設施種植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包括設施設備和機械裝備補貼政策,園區給排水、供電、道路修建的支持政策,金融信貸保險的優惠政策,免費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政策,產業鏈構建的扶持政策。第四是要規范和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要以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為核心制定不同地區規模標準,實施規模標準范圍內的土地流轉補貼政策。第五是要實施資源高效利用的獎勵政策,包括非耕地利用、秸稈基質化肥料化、增施有機肥、水高效利用、太陽能高效利用等的獎勵政策。
記 者:我們了解到,您一直從事設施園藝教學與科研工作,為日光溫室蔬菜生產技術推向全國做出了重要貢獻。請問在這個過程中給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李天來:節能日光溫室蔬菜高效生產技術體系是張振武教授領導的設施園藝團隊于20世紀80年代研制成功的。我有幸參與了這項工作,并由此一直在這一領域開展研究40年,在張振武先生開創的最低氣溫-20℃以上地區冬季不加溫生產果菜的基礎上,又將日光溫室蔬菜冬季不加溫生產區域向北推移到最低氣溫-28℃地區,同時,蔬菜最高年畝產由1.5萬公斤提高到3.0萬公斤,不僅解決了北方地區冬季吃菜難的問題,而且促進了農民增收,在脫貧攻堅和促進鄉村振興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40年的科研工作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作為科技工作者,要時刻關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聚焦解決產業中的重大問題,選準目標,擇一業而奮斗一生,必將為人民做出貢獻。40年來,節能日光溫室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的第一代,發展到90年代的第二代,21世紀前十年的第三代以及目前的第四代(第一代現代節能日光溫室),正在加快推進節能日光溫室的現代化,力爭在2030年研制出第三代現代節能日光溫室及其蔬菜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為我國設施種植業的現代化做出應有貢獻。
記 者:現代設施農業涉及農業、農機、信息等多個學科。請您談談高等學校如何培養適應現代化設施農業發展需要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李天來:嚴格意義上說,所有產業都是需要多學科科學技術的,當然現代設施農業更是一個涉及更加復雜的多學科科學技術的產業,這就要求我們高等學校要培養出高素質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復合型人才。但是,大學生四年,時間是有限的,課程學時也是有限的,如何配置課程知識模塊,關系到培養何種規格人才。實際上,如果學科交叉過多,很難將各學科的課程都掌握得更好,因此要根據我們的培養目標,確定不同學科課程交叉的多少。總體來說,設施農業領域大學本科要以厚基礎、寬口徑、精專業、強能力、復合型為培養目標,在明確基本專業規格的前提下,設立設施環境和設施作物栽培專業方向。學生在掌握專業基本知識與技能基礎上,更加深入掌握專業方向知識與技能。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設施農業的整體知識,又能強化專業方向知識,從而培養出適于產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6月15日,農業農村部在山東青島召開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李天來圍繞現代設施種植業發展作交流發言。近日,記者圍繞如何走有中國特色的設施種植業發展之路等問題采訪了李天來院士。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